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区居委会之外独立设置社区工作站,实行“工作站与居委会并行”的管理模式,是深圳社区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新的社区管理模式,还原了社区自治的本来含义,贯彻了“议行分设”的原则,协调了居民自治和政府机构的关系,代表了社区改革的方向。社区工作站模式的健全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居民自治和政府机构的互动离不开熟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采用"议行合一"的模式,议事权、决策权和执行权都集中干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的应然功能--居民自治严重弱化、退化,经常性地处于"行政性"与"自治性"的功能冲突与角色错位状态.要化解基层社区组织管理面临的难题,就要对原有社区组织进行功能性调整,优化组织结构,使社区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调整、明确和归位,并通过结构性要素的培育实现社区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物质、制度和人文三方面条件中,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在于创新社区管理体制。传统的“行把社区居委会变成了基层政府的“腿”。功能“二元化”政化"社区管理模式混淆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使社区的角色发生了错位,社区管理模式将社区居委会原先承担的“行政”职能和适应社区发展的“自治”职能混合在一起,使社区的角色出现“双重化”,既要作居民的“头”,又要充当政府的“腿”,社区治理多元混乱、无序。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议行分设”模式,全面推行社区居委会直选,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理顺政府和社区的关系,保障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悖论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社区居委行政化和社区负担过重的问题,新一轮的社区治理体制创新改革普遍采取“社区工作站模式”,将行政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剥离出来,让居委会回归社区自治功能.但是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在实践中却产生了居委会被边缘化、制度化交易成本增加和居民参与不足的困境,即产生了无法实现居民自治的悖论.产生悖论的原因为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手段和目标不匹配,这是由于误解了城市社区和居委会的性质,没有区分冗余行政与基础行政以及行政与自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8)
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的长远目标。南京市浦口区在城市化建设中积极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努力创新社区自治模式,调动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自治。在下一步建设中建议通过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区居委会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引导居民参与意识三方面努力使浦口区社区自治工作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委会作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载体。然而,文章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市社区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行政化问题突出比较,居委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分析了社区行政化的表现及原因,借鉴地区发展模式社会工作理念,提出了社区去行政化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让社区发挥其自治功能,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能将居民自治归结为就是居委会的自治,社区居民自治也不是地方性的社区自治,社区治理也是一个具有很强解释力的概念。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会议选举的委员组成的常设机构,不宜简单地将其定位为"议事层"或"执行层"。城市化发展中的社区居委会建设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拓展社区居委会管理服务对象;吸引新老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公共生活;全面落实新老居民的民主权利;规范社区民主议事和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8.
社区自治“盐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业已形成四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模式,即,沈阳模式、江汉模式、上海模式和盐田模式。盐田模式是深圳市盐田区在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治理体制上的一项改革创举。这个模式以“议行分设”为原则、“会站分离”为特点,实施“两会一站”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是盐田区政府自1999年开始历时六年进行了三次制度创新后的结果,于2005年基本定型,目前盐田区社区各项工作仍然在按这一模式运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行政化色彩浓厚。"一委一站制"社区管理模式,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分别承担议事与行事的角色,实行议行分离,为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的发挥提供了体制保障,实现了街道对社区管理思维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这一新的管理模式也有待在实践探索中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0.
陈群 《学理论》2009,(10):53-54
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对社区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长期执行“议行合一”策略所暴露出的角色冲突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自治缺失等现象,迫切需要有一系列变革。“议行分设”和“网格化管理”从组织与个体的角色明晰、角色认同、角色承担的细致化与主动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提升社区自治,向“小政府,大社会”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12.
Urbanization almost invariably accompanies development, and the cities of India and China are experiencing spectacular increases in popul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a small mass creates challenges for public policy,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basic infrastructure, public health, traffic congestion, and often law enforcement as well. In this essay, I discuss five core debates in urban policy, including the optimal degree of federalism, private versus public provision of urban services, optimal land use regulation, appropriate spatial policies, and the use of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s approaches to reducing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density. None of these debates are close to being resolved, but researchers have managed to generate a number of useful insights in these areas. © 2011 by the Association for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14.
15.
《Strategic Comments》2017,23(2):v-vii
The Syrian refugee crisis has highlighted the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urban refugees more effectively. In particular, a municipal approach that better coordinates the efforts of nation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with an eye to increasing local capacity and building social cohesion,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nature of the French model of urban services and more especially it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relative to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swer the basic questions: with such a fragmented communal system how and why has an effective system of service delivery emerged? The answer lies in examining the complex and flexible relationships which exist between the various actors involved ‐ relationships which emerged essentiall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he part that law as a skill and as a discipline can and should play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in the work of an urban development agency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recent experience in three countries.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importance of involving lawyers from the start of any programme for planned urban growth,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bringing lawyers in only for specific legal jobs is stressed. The article surveys the range of work in which a lawyer is necessarily involved where planned urban development proceeds within a framework of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