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情简介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区建设局房管部门派驻政府对外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负责受理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申请、相关申请文件的形式审查和发证工作。2006年5月起,王某的一些朋友因为其有这个"本事",便不断托其帮忙,直接将应缴的房产契税等一些钱款和身份证明  相似文献   

2.
王颂 《法制博览》2014,(2):90-91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与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等问题相比,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之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作为论述点,在对各个合同行为、自愿行为作为法律行为引起作为义务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近二十年来,法院干警违法犯罪问题一直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可以通过社会学理论中功能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总体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数量在下降,占刑事犯罪总体的比率在下降,但是该年龄群体的犯罪率仍在上升。  相似文献   

5.
“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暴力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塑造的极大倾向性。暴力文化通过大众传媒这一主导传播方式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置身于该效应场中的青少年通过对暴力文化的选择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等环节形成暴力犯罪行为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郭永 《法制博览》2024,(10):127-129
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催生出新型的犯罪形态——互联网毒品犯罪。互联网毒品犯罪的治理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本文旨在讨论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法律机制研究。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探讨本主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的考察,阐述了互联网毒品交易平台、网络毒品信息传播、网络毒品犯罪隐蔽支付手段、网络毒品犯罪国际流通性强、互联网毒品犯罪涉及罪名多样几点;第三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类型,包括网络贩卖毒品、网络推广毒品、网络走私毒品、网络募集毒品使用者和贩卖者、网络洗钱几点;第四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困境,从犯罪技术、跨国犯罪、法律规范问题、公众防范意识几点进行论述;第五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法社会学视角看来,青少年高科技犯罪乃一种不轨行为,其日益增多是与青少年在高科技社会领域所受社会控制的数量、强度及其方式有关。青少年涉足高科技犯罪固然有其个人根源,但差异交往论、标签论、失范论却揭示指出其社会根源所在。青少年高科技犯罪治理须适应高科技发展特点,不断构建与完善相关法律与社会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行为刑法是古典学派构建的以“行为”为本位的犯罪论体系,行为人刑法是实证学派构建的以“人身危险性”为中心的犯罪论体系。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两者之间从对立与论争逐渐走向了折衷与调和。我国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在立法上扩大了犯罪圈,实践中的情绪性执法、机械性司法更是加剧了犯罪圈的扩大,使得刑法过度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应在坚持以行为刑法为主轴的基础上,吸收行为人刑法的合理内核,在处理案件时要重视对人格因素的考量,构建“行为—行为人”二元的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对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前位矫治”,论述了前位矫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讨论了前位矫治的切入点及条件、时机的选择,提出了开展前位矫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司明月 《法制博览》2023,(25):84-86
以日本和法国为代表的域外国家,对“软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非常积极。域外刑法对“软暴力”行为的调整范围很广,规定了众多情形的“软暴力”行为。例如,对“软暴力”犯罪行为,采“立法定性”立法模式,仅以“行为标准”予以定性,无情节、后果等定量要素标准,并保持立法活性,不断扩大犯罪圈;司法定量方面,宽严有度地将罪行分层而设;涉及“软暴力”行为的犯罪,量刑幅度大都偏轻,多属于轻微犯罪,为有效治理此类多发的轻微违法犯罪,日本和法国分别设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和违警罪法院进行专门管辖。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理论是由两个或者多个相互之间具有某种联系而组合在一起的某种论断,这种论断是对某一现象的事实陈述或者主观认识的表达。1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可验证性,在满足理论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数据或者案例,能够得出相应结论的被认为是正确的或者是可以接受的理论,反之,则有可能被证伪。通过科学理论认识某种社会现象被认为是对于该种社会现象的理性、深入认识。在西方学界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过程中,曾经引入了一系列理论学说,包括科学的可被验证的理论和神学的难  相似文献   

12.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客观、普遍规律。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出现也往往是其各种不良行为发生质变的结果。因此,通过分析未成年犯罪人的不良行为情况,及其向犯罪行为转化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发展态势,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并从净化其生长的社会环境和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原则出发,对青少年的行为予以一定的限制,大体包括:一交易方面的限制包括禁止向青少年贩卖、出租诱发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禁止以青少年为对象进行收买旧货、有价证券和贷款;禁止向青少年贩卖有害玩具和向青少年出售烟酒等。二进入某些场所的限制包括禁止青少年观看带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等内容的电影、电视、戏剧的演出;禁止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犯罪态势的长期居高不下,与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代际转换有着紧密联系。随着青少年网民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中的重要参与主体,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的类型和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成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因素。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团伙化、网上邀约化、智能化和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世界将面临以下的犯罪挑战: (一)毒品泛滥 尽管联合国作出了种种决议,订立了各种公约,全球毒品贸易依旧生意兴隆,吸毒者得到的毒品质量越来越好。据联合国估计,缉毒人员在全世界仅破获了走私海洛因的10%,偷运可卡因的30%,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毒品的渠道知之甚少。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表明,世界上受吸毒影响的人口有2.18 亿,这些毒品包括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幻觉剂和苯丙胺。 联合国的外交官经过长期辩论通过了一项“21世纪全球行动计划”。这个100点计划向包括走私、贩毒、洗钱者等犯罪进行斗争,阻止罂粟、古柯的种…  相似文献   

16.
网络犯罪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以网络为途径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当前网络犯罪较集中地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指向不同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01-2003年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类型与特点、犯罪成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专家提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南京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系统理论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系统、规则现象,阐明了未成年人犯罪系统中要素的新变化、结构的新特点和功能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也随之愈加为人们所重视。这种状况缘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综合因素,包括未成年人所处的身心发育特殊阶段和由家庭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构成的成长环境等主客观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亟待高度重视而又需要长久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试图从矫治未成年人偏差行为这个角度作一分析,以期对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有所帮助。 一、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矫治之必要 所谓“偏差行为”,是指…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开放性有利于犯罪的国际化,各国法律、政策的差异性刺激了犯罪的国际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全球化引起的“失范状态”加剧了犯罪国际化的倾向。全球化形势下犯罪国际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其主要手段、以有组织犯罪为其主要形态、以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为其典型犯罪类型并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为其主要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