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先秦时儒墨并为显学。那时“士”的两种形态,就是孔儒和墨侠。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前。墨侠是作为与孔儒对立而存在的。墨侠所渲染的侠气也曾深入人心,形成了国民性中的一种“侠气心理”,这种“侠气心理”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所谓“游侠文化”。事实上。墨的摩顶放踵和侠的有所必为,多少体现了下层社会利益和改革社  相似文献   

2.
唐朝前、中期大约是古代历史上吏治最好的时代,这得益于两点,一是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监察制度,二是以“仁政”为核心的施政理念. 仁政和法治精神 唐太宗吸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经验,自开国起就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制定法律以“宽仁”为基调,“用法务在宽平”.  相似文献   

3.
梁龙 《学理论》2013,(7):48-49
王夫之义利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义利思想,并进行了大胆而深刻的改造,辩证地分析了义利的不同层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义利是完整的密不可分的整体,不论义在利先还是利在义先,最终要实现义利和合的理想状态。王夫之义利思想对我们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与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耳熟能详、长幼皆知的话语。被两千年的文化演绎成教导人们重义轻利,甚至只讲义不讲利的古训。其实,孔子不是在论述义利关系,而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义,不谋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则只知个人私利,不明大义。孔子本不反时利,他强调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但千百年来,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对立的文化,使得人们不敢言利。  相似文献   

5.
妖姬奸相诚可恨,自古乱阶实君王。(注)放眼神州万千事,端正党风第一桩。 注关于“乱阶”,楚庄同志所作《“惩尤物”异议》一文的开头说:陈鸿《长恨歌传》提出《长恨歌》的主旨是“惩尤物,窒乱阶”,而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开始的藩镇之祸的“乱阶”是“尤物”,即贵任在杨贵妃……《“惩尤物”异议》一文读后@赵登庆 ~~  相似文献   

6.
专精·涉猎     
宏图 《瞭望》1990,(11)
康有为氏《桂学答问》云:“读书当分专精、涉猎二事,惟专乃可致精,惟涉猎乃能致博,二者不可偏废。”言之有理,惟“不可偏废”,似非“二者并重”。 清人林昌彝(林则徐之族弟)《射鹰(谐“英”音)楼诗话》引桐城派中坚姚鼐(姬传)《惜抱轩填词》后记,识解颇深。时浙西词派为盛,标举“清空”之词风,姚氏亦仿而效之。王凤喈即语戴震曰: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以下简称为《原理》)看作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的草稿,往往因此而忽视《原理》所具有的独立科学价值,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我认为,《原理》具有重要的独立科学价值。它至少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即在过渡时期中,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以下简称为《原理》的“逐步改造”思想)①没有被《宣言》完整地包含。恩格斯在《原理》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关于“逐步改造”的思想。首先,他把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即完成对旧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魏华敏 《学理论》2009,(14):8-9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这一理念已经为我国民众所广泛知晓。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有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儒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冶进程的影响。儒家所主张的实行“仁政”、“德治”和“兴教化”思想对我国的法律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儒家“礼治”、“皇权至上”、“三纲五常”、“人情大于王法”等思想等当然地对法治进程产生着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闲斋 《瞭望》1990,(23)
宋祁的《玉楼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当时就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被认为难得的佳句,传为美谈。宋祁是工部尚书,张先官都郎中。《渔隐丛话》中有一段说:“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后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好就好在个“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就妙在个“弄”字,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但是,在文艺创作和评论上都颇有造诣的李渔(他的《闲情偶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艺术理论著作),却偏偏不买这个帐:“有蜚声千载上下而不能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重义轻利”被许多人划在旧观念之列,要加以破除和抛弃。我们认为,应该对传统的义利价值观作科学的分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谈到“知”。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了解、理解之意。综合起来,孔子的“理解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克己知人。孔子一贯主张克制自己。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怒,不也是君子的品德吗?不仅如此,孔子还主张积极地去理解别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构建正确的义利观,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坚持“贵义重利”、“义利并举”;在谋利的方式上,坚持“合法取利”、“见利思义”;在全社会树立重效率、讲公平,靠效率实现公平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3.
试论儒家义利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义利观是其核心问题。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研究儒家义利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1儒家义利价值观由孔子肇始,经由孟荀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董仲舒定于一尊,到程朱...  相似文献   

14.
玉良 《瞭望》1990,(43)
电影是一种造型艺术,银幕形象具有明晰、逼真的特点。而“形象模糊”往往与艺术失误同义。 但“模糊”未必就不是艺术。古人赋诗,朦胧不失为一种美妙意境。宋人苏轼屡将模糊景色入诗而创造朦胧美,“楼台明灭山有无”(《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神韵万千;“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妙境深远。而国人泼墨作山水更不离空蒙意境。大画师李可染笔下漓江可谓一绝,《漓江烟雨》如其自题,“雨中泛舟漓江,山水空蒙恍如置身水晶宫中”,借模糊之意象将景写活,空蒙中的美妙景象呼之  相似文献   

15.
试析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的若干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一次提到党和国家和重要议事日程上,是根据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分析研究这些背景材深入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武就当前社会道德中存在的若干失衡作些探讨,以供参考。一、重利而轻义在中国,“义利之弊”千百年来一直在争论着。在以道义立国,坚持道德本体的传统中国社会,长期忽视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才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发展目标,从根本上克服…  相似文献   

16.
邱连波 《民主》2005,(1):22-2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句耳熟能详、长幼皆知的话语,被两千年的文化演绎成教导人们重义轻利,甚至只讲义不讲利的古训。其实,孔子不是在论述义利关系,而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深明大义,不谋私利;道德低下的人则只知个人私利,不明大义。孔子本不反对利。他强调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但千百年来,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道德生活与物质生活对立的文化,使得人们不敢言利。  相似文献   

17.
王淑君 《各界》2006,(12):79
文言虚词“焉”在新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用法也较难掌握。现整理出来,供学习者参考。1作代词包括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作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们”、“它”等。例如:(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他们)(张溥《五人墓碑记》) (2)谨食之,时而献焉。(它)(柳宗元《捕蛇者说》)作指示代词,相当于“之”,作宾语,可译为“这”、“那”等。例如:(3)然力足以至焉。(那里,那个地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18.
儒家"义利之辩"是儒学的核心学说之一。从孔孟延续至明代,对士和士大夫阶层而言,一直奉行"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相对立的"义利离"之思想宗旨。林东城的"义利观"从"道殊相济,趋利义行"出发,遵循"尚义好礼,以义主利"的原则,进而认为"义利之辩"是"君子进德之几",若能"知止之几",足以"励世廉贪"。林东城是明代新"义利说"的重要代表,突破了传统义利观"义利离"之旧说,由以"士和士大夫"为立教对象转向对"四民"立教,由"义利离"转向"义利合"。士商"异业而同道",士与商社会阶层的交互影响,促进了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对明清儒学的内在转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贵刊1990年48期上刊登的《买义与卖义》一文,立意和论述都很好,但文中有两处明显的讹误,现予指出。一是文中两次出现“冯暖”这一人名。孟尝君门下的那个食客并不叫冯暖,而叫冯(火爰)。“冯(火爰)客孟尝君”的故事,见于《战国策:齐策四》和《史记:孟尝君列传》。“冯  相似文献   

20.
牧惠 《瞭望》1992,(34)
《水》学中有“两种《水浒》、两个宋江”说,称七十一回本《水浒》的宋江是“打着红旗的造反英雄”,而百回(或百二十回)本《水浒》的宋江则是“叛徒、特务、战犯‘三合一’的奇丑”。金圣叹砍掉后几十回竟化腐朽为神奇至此,可谓点铁成金之魔术师。此论之伟大,自不待言。本歪批望尘莫及,只配拾其余唾,创“一本《水浒》、两个宋江”说。老牧以为,七十一回本也好,百回本也好,百二十回本也好,虽小异实大同,都写的一身而二任焉的宋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