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导读     
郑玉歆在《政府引导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责任与路径》一文中指出,以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能够形成中国特色的物质生活简朴、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消费方式。政府引导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责任亟待加强,一方面,在强调市场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06,(1):21-21
突出核心价值,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没有社会公平,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如政府对城市的公共产品供应较多,诸如城市义务教育投入、城市公共设施投入基本都是由政府买单;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却基本上是由农民支付公共产品的费用。  相似文献   

3.
老百姓认理儿。在老百姓心中,法就是“天”;“天”不可欺。老百姓需要“面对百姓,甘于‘俯下身子’;面对恶势力,勇于‘挺起腰板’的法律公平和执法者。于是,每当百姓有难时,每当百姓受到恶势力威胁时,每当百姓合法权益需要保护时,首先就会想到法。  相似文献   

4.
理性的选择:重建公平、合理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的选择:重建公平、合理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周毅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①。物质财富的奔涌在动摇着人们的传统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有关时尚产业的概念(一)时尚与时尚产品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流传较广的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及文化理念,体现在衣着、服饰、消费习惯或生活方式等个人或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它往往由思想意识起步,以各种物质形式来表达,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文化,并与时代大众的精神诉求息息相关,成为一段时期内流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波希米亚风潮”、“复古风潮”是和社会节奏快、人们精神紧张相关的,那种充满艺术气息的流浪风格以及浪漫的古典气质必然会让忙碌的心灵得到慰藉;“未来风格”、“金属风格”是符合了现代人没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精神产品“贵族化”金与“大众化”相对而言的,是指部分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片面向高档化高消费的方向发展,远离普通老百姓实际支付能力,成为仅供社会‘暴富群体”和公款消费者特殊享受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修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整体目标,造成大量资金设备浪费与闲置,带来大众心理失衡与激愤。精神产品“贵族化”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产品的投资和建设上。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大量高档豪华的文化娱乐设施,加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美容院、烧烤乐园、桑拿浴以及跑马场、游乐场等;而大众化群众性文化娱乐设施却严重不足,有…  相似文献   

7.
方亦雨 《创造》2009,(3):56-57
“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无一不在诉说着,美国过度消费的道路是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也逼迫着人们对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人类正面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是现代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所导致的大量排放。现代经济、政治制度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合法性。现代主流意识形态——现代性——则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系统的辩护。以现代性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现代性是包含严重错误的。现代性的基石是独断理性主义,其要害则是普遍化的物质主义价值导向。当代最新科学和哲学研究表明,独断理性主义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整个现代性的体系坍塌了,则物质主义的荒谬性立显。生态学告诉我们,地球生物圈无法承受几十亿人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生态哲学将会凝练生态文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城市消费的低碳化转型,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居民生活质量乃至城市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消费的低碳化转型符合消费模式演化规律,城市消费内容具有五层次,并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等因素的激励与制约。因而,增强城市消费低碳化转型的驱动力,应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正反两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刘举 《桂海论丛》2014,(3):54-57
实现节约型发展离不开传统消费方式的变革与升级。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消费、节约与浪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实现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亦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浪费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既是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要求,又是转换人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其中,党政机关公务消费方式的转变将是引领中国社会走向节约型发展的关键。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须在发挥制度和市场规范作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新型消费理念宣传、社会价值观教育、节约文化环境培养等手段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著者在该书《叙说》中写道:“这里的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性的、地方性的历史,也是那些‘常态的’历史:日常的、生活经历的历史,喜怒哀乐的历史,社会惯制的历史。这里的所谓大历史,就是那些全局性的历史,比如改朝换代的历史、治乱兴衰的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的历史等等。”“以往我们的传统史学多对后者进行研究,本身没有多大问题,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问题出在人们用某种绝对化的、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模式去研究这些问题,抽去了这个‘大历史’的生活基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生活基础还给‘大历史’,这个生活基础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历史’。这个‘归还’的工作一旦结束,大小历史的区分也许就不再需要了,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就像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那样。”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而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关键在于能够形成中国特色的物质生活简朴、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消费方式。引导可持续消费模式建立应是政府的责任,而改变政策严重缺位的状况是其重要一环。当务之急,政府需要大力营造可持续消费的良好舆论环境,以多种途径加强教育和宣传,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从中长期来看,构建起我国完整的可持续消费政策体系离不开规范和明确的消费规则,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可持续消费相关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谋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模式。它所追求的是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和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人类生态价值现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和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人文生态建设。进步的、科学的人文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斯满红 《青年论坛》2008,(1):154-157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并提出了“符号价值”理论,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主张浪费与增长成为消费社会的生产力,并将消费的社会逻辑同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区分开来。这一理论还揭示了这一社会所具有的大众消费、尊重消费者权益、妇女及青年男性和儿童成为消费的主角以及追求“个性化”消费等基本属性。当然这一社会也存在消费者是盲目的或被操纵的、无法克服消费与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以及易造成生态危机和不和谐的个人满足等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经济过热导致投资、收入和消费膨胀‘过热’不是一个短时间与小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近年来它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障碍,同时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倾斜。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热空气导致投资膨胀和收入消费膨胀;投资热和消费热又导致货币的过量发行及价格互相攀比猛涨;又进一步促使地方主义抬头和企业短期行为发生,市场体系难以正常形成;生产、流通中的过热空气不仅使经营管理中弄虚作假行为滋长,也使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不正之风加速蔓延。一旦这种因过热而引起的高速增长难以得到财政信贷及资源的继续支持转  相似文献   

16.
罗建宾 《创造》2001,(12):13-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份、社会活动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经打破,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给社区建设与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民办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大量涌现,给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瞭望》周刊今年第21期“夯实教育公平之基”的专题报道,针对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尖锐问题——“‘战略地位’还是‘略占地位’”?对于这样一个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要选题,这位记者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官话和套话,只在文字上作了一字之改,语音上也只作了顺序调整,即将问题揭示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5个人吃饭,点7个莱;8个人吃饭,点10个菜……浙江省消保委召开“文明消费、健康餐饮”新闻发布会,建议消费者在餐前“适量点菜”,并制定了“‘点菜数’=‘就餐人数’+‘2'”的简易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化     
《小康》2007,(1)
《中国消费文化调查报告》从本质上来说,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变迁,而多元社会生活方式的交错,会导致文化变迁的短周期与文化表现的多元化。个人文化模式界定了个人消费文化的主要逻辑框架。高明的市场营销必须以充分理解消费群体的消费文化及其演变驱动机制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唐钧 《同舟共进》2012,(2):45-46
自从十三大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已进行了六次政府体制改革。当初,改革的锋芒所向是“国家干部”。十三大报告指出:“‘国家干部’这个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因此,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