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调解是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最佳方式。但由于立法滞后,调解在法律制度设计上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构建以法院调解为核心,多种调解与法院调解链接运行的大调解制度,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古至今,调解的运用非常普遍,被西方称之为“东方经验”。随着审判方式由调解型向审判型的转变,调解制度也急需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诉讼调解,亦称法院调解在我国历来被视为一种诉讼活动,是法院结案的一种方式。发挥诉讼调解制度的功能,应当尊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保障其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法院存在调审不分的现象,审判员同时就是调解员。近年来,又出现了法院调解实施主体扩大化的趋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的问题。应建立我国法院专职调解官制度,建立调解庭,实行调审分离;合理界定专职调解官的基本职责;重视专职调解官的任职资格;注意保持与法官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诉讼调解制度弊端逐渐凸显,必须重新审视诉讼调解制度的价值基础,改革和完善我国诉讼调解制度:对诉讼调解原则进行科学界定;确立诉讼调解的范围;改革调审合一的模式;采取不公开形式进行调解;对生效调解书设置一定的补救措施;赋予当事人调解程序启动的选择权。以此树立起法院应有的司法权威,树立起人民群众对法律应有的信仰和对法治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徐晨 《实事求是》2014,(5):82-84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增加的先行调解制度性质上应定位为司法ADR。先行调解宜以法院为主导,融合委托调解形成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对于适宜先行调解的纠纷,法院从纠纷解决主体变为整合纠纷解决力量的平台。通过先行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具备有限的既判力,且无需经过司法确认程序即具有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效率价值和效果价值,而从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实施现状来看,其价值实现却受到许多限制。为此,需要从劳动争议调解范围的类型化、调解人员的专业化、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调解组织的协调性、调解协议的效力性等五方面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进行理论构建,从而使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7.
诉讼调解作为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诉讼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分析诉讼调解面临的困境和诉讼调解的不足,重新审视诉讼调解制度价值基础,完善我国诉讼调解制度,以此树立起法院应有的司法权威,树立起人民群众对法律应有的信仰和对法治建设充分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我国以往职权主义调解的特点,即把调解仅作为与审判权并列的法院职权,忽视了调解立场的“居中”原则及当事人在调解中的主导地位。我们从分析我国的调解制度存在的中立缺陷入手,提出司法中立的理念下实现法官的“居中调解”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治理和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行政纠纷的行政调解作为行政调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本文以公权力处分理论为基础,对行政纠纷的行政调解的基本内涵、理论证成及其制度价值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行政调解制度有助于行政机关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从合肥市的实践来看,行政调解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行政机关对推进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调解协议的效力不足引发的实施效果上的问题、基层调解机构建设以及行政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等问题。当前,加强和深入推进行政调解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快行政调解工作地方立法;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行政调解制度的认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基层行政调解组织的作用;加强行政调解队伍建设;将消费者协会等行业组织纳入到行政调解体系中来,充分发挥其调解职能。  相似文献   

11.
李境 《理论建设》2007,(1):51-53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弊端,特别是在有着“和为贵”文化传统的中国,在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对于实现诉讼效益等非常之必要。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剖析,论证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的弊端及引入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能够及时、有效、彻底地解决民事权益纠纷,提高办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目前我国法院运用较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可是,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法院调解在实践中遇到了种种问题,调解率呈下降趋势。如何使我国的调解制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社会纠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既创造了经济奇迹,也引发了一系列犯罪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给政府维护公共秩序的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国家回应不稳定的办法很多,其中改革传统的调解制度以便适应日益严峻的维稳压力,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工作。这项被称作"大调解"的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把传统的调解形式整合到一起,由党委与政府统一领导,强化司法机关的调解职能,扩大行政机构的调解权限等,旨在提高政府化解矛盾的能力。然而,"大调解"的改革并非是对传统调解形式的制度超越,仍然保留了传统调解形式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属性,不同之处在于,它比传统的调解形式更具有强制性,渗透的范围更加广泛。这种制度调适对中国正在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司法改革以及政治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法院调解确立为诉讼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特色的制度创设。法院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一度被誉为“东方经验”享誉世界。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法院调解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审判工作需要,急需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的完善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尤其是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2007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我国原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对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仍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区分争议类型建立不同的处理机制,赋予当事人一定的程序选择权,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构建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加强与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之间的衔接,平衡保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始于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制度,以其优良的调解传统沿用至今。抗战时期根据地的解纷方式和"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理念,仍有许多值得当代司法机关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农村基层纠纷的行政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十分复杂,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多样化特点.本文考察了农村基层纠纷的行政调解,并从基层传统观念、基层司法救济的不足与缺陷、基层政府的法律和行政责任、基层行政调解的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当前乡镇政府调解基层纠纷的社会条件和必要性,同时也考察了基层政府在行使行政调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对完善和改革基层行政调解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杜万松 《唯实》2003,(12):54-57
我国行政诉讼排斥调解制度似乎已成定论。支撑排斥说的理由主要有 :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机关行使的是法定职权不具有实体处分性 ,因而不具有调解的可能性 ;行政诉讼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因而无调解的必要性 ;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是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重要理由。深入的理论分析证明 ,上述排斥调解的理由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赵婷  刘瑾 《党史文苑》2008,(8):10-11,14
始于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制度,以其优良的调解传统沿用至今.抗战时期根据地的解纷方式和"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理念,仍有许多值得当代司法机关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贯穿在诉讼程序中的法院调解制度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社会基础。法院调解的很多制度弊端都源于其以审判权为本位,缺乏当事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导致忽视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当事人诉权被边缘化。当前,应在正当程序理念下构筑法院调解中当事人诉权对法官审判权的制约机制,以实现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