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991年度,中国佛教研究的成果是丰硕的。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全国各刊物共发表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110余篇,且研究的趋势愈来愈深广。现从关于禅宗的研究、藏传佛教研究、台湾佛教研究、五台山佛教研究、对藏经的研究、对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几个方面加以概述。一、关于禅宗的研究魏道儒在《宋代禅宗的“文字禅”》(《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中,探讨了宋代禅宗“文字禅”的发展历程,认为文字禅的各种形式都是围绕公案展开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标志着宋代禅学思想的变化,而且反映了宋代禅僧生活方式和修行  相似文献   

2.
延续千年的云居寺刻经,既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珍贵而稀有的奇葩,有"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等美誉。云居寺现已成为佛教经籍的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房山云居寺的石刻佛经,是世界上规模巨大、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文化珍品,在佛教传承、社会历史、书法艺术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总计达一万四千余块经碑的房山石经,自隋唐肇始以来,经辽、金、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中国化之一即为佛教禅偈的诗化。诗的形式使禅更加通俗易懂,不再是教义的繁琐的理论,而是世俗的浅显的诗歌,禅理入诗,则丰富了诗的表现内容,使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禅宗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当代治国理政,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将"禅"思想与"廉"文化进行结合,总结提炼出以"九心"为内容的"禅廉文化"价值理念:以敬畏之心破无忌、以慈悲之心破嗔恨、以禅定之心破妄念、以般若之心破贪执、以平常之心破功利、以精进之心破无为、以感恩之心破抱怨、以宽容之心破狭隘、以觉悟之心破痴迷.  相似文献   

5.
佛教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宗教,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如文学、思想、艺术、建筑、天文、医药等.佛教自进入中国以来,译经最多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区.由于佛经在中原地区的广泛流行,并且融合进入中原地区的本土文化之中,因此,它对中原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禅与诗     
禅与诗潘志和一禅又称禅那,为梵语音译,意为“思维修”。禅源于古印度瑜伽功,后为佛教吸收发展,成为一种修证方法。佛教“八正道”中的“正念”、“正定”即禅定,是教徒修习的戒、定、慧之学之一。在北传中国的佛教里,习禅得到特别重视,以至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7.
南传佛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佛教的传播不仅是佛经教义的传播,也是佛教自身及其周边文化的推广。因此南传佛教对傣族地区的影响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方面的改变,整体上,南传佛教文化促进了傣族社会的进步(巩固和完善了封建领主制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傣族地区因此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社会文明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禅宗与净土宗在历史上的融摄发展及清代佛教的衰落为背景 ,论述了印光法师宗教分界、禅净异流及净土为归等禅净思想的理论目的、具体内容、现实意义及影响 ,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禅净关系在近代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樊丽沙 《求索》2014,(10):152-156
禅宗是西夏比较流行的几大佛教宗派之一。从出土的黑水城禅宗文献和西夏各地佛教遗迹来看,西夏禅宗信徒众多,不仅大量的汉文和西夏文佛经如《六祖坛经》、《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等重要禅宗典籍在西夏流行,而且河西等地还有不少西夏僧众禅修遗迹。西夏禅师众多,但从文献来看,禅师的社会地位并不是最高的,与西夏多民族聚居的国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时代主人》2012,(11):20-22
奉新县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县被宋朝大诗人黄庭坚誉为"仙源灵境",境内峰峦叠峰,谷幽水秀,林木繁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是人文底蕴深厚。奉新传承禅宗、农耕、书院等多种文化特性,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人文特征。境内始建于唐代的百丈寺,因高僧怀海大师提出"天下清规"而成为佛教禅  相似文献   

11.
刘启虹 《今日民族》2015,(1):50-52,66
"佛性之地",是赞叹西双版纳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述。南传上座部佛教于隋唐时由缅甸传入云南。13至14世纪,随着用泰国兰那泰文译注的大批巴利文佛经在傣族文化区的传播,西双版纳开始建立佛教僧团,修建寺塔。特别是有了刻在贝叶上的佛经之后,南传上座部佛教才正式传入。西双版纳的佛性,源于她的山川地貌、人文礼俗,特别是多民族聚居地,土地上的主人以及他们怀抱的田园、劳作、歌谣与笑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几千年中外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延续、融合、沉淀和结晶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中国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接受过两次非常有份量的异质文化,一次是佛教,另一次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这是第一次外来文化的传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集中体现。历史事实证明,佛教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互吸收、融合,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宫哲兵 《湖湘论坛》2001,14(1):85-86
慧远是东晋大和尚佛图澄的二传弟子、名僧道安的得意门生。佛图澄、道安死后,慧远与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他们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一、慧远的般若——本无宗  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它要在中国扎根,必须在很长一个时期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在东汉传入后首先依附于黄老之学,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东晋时期,佛教内部因对般若思想理解不同而出现了所谓“六家七宗”的争论。“本无宗”的影响最大,其代表人物是道安和慧远。“心无宗”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4.
义理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土后,必然要经过的发展阶段。佛教的传播经过汉魏之世依附于鬼神方术的阶段后,西晋以来,隋着佛典翻译事业的隆盛,探讨佛经义理成为风尚,如何理解教义,传播教义,成为摆在佛教徒面前的一大课题,佛教进入义理佛教阶段。义学高僧们先是用所谓“格义”法,后来又受玄学得意忘言派影响,主张不拘泥于文辞而直达意旨的解经方法,表现出玄佛合流的特征。这一切最终促使佛教哲学融入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河流,同时又使其彰显出独立的品性。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兴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绘画、雕塑的传载形式分不开的。东汉明帝时在洛阳建立起首个皇家直属的佛教机构白马寺之后,接纳西域高僧、翻泽梵文佛经之风在中原大地上绵延不断,但经文词句艰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佛教的传播,继之而来的是历代推崇佛教而建寺凿窟工程的兴起,于是建筑、绘画、  相似文献   

16.
唐超 《传承》2014,(4):130-133
洛阳白马寺东汉建寺,西晋才有"白马寺"名的确切历史记载,再后来才出现白马寺的传说。马是中国文化中的神物,有着和龙一样的神异,而白马又有着神圣性的象征。以白马为寺名,体现了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白马寺"是佛教中国化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7.
李璐 《理论月刊》2007,(11):125-127
佛教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而《维摩诘经》作为魏晋时代翻译佛经的典范之作,其文学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而其作者亦深受经文中佛家处世态度之感染,使得六朝志怪蕴涵浓厚的佛教气息。  相似文献   

18.
王红 《求索》2013,(8):119-121
佛教传入中国后.因果报应、十八层地狱等观念对本土信仰产生巨大冲击。佛教地狱观具有恐怖、冷酷、受难等特点。六朝志怪小说集中表现了中古时期本土民间信仰的特点,其地狱观、复活信仰等无不带有浓郁的人情味与世俗情调。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地狱鬼神观在早期传播中比附中土信仰观念得以流传,并借助志怪小说丰富的复活情节得以发展,该观点以“死而复生者”之口宣扬佛教以扬善惩恶。发展到唐代,佛教地狱观才彻底摆脱文人小说的比附手法,出现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这样完全本土化的宗教剧目,此后,地狱观等佛教诸佛经义理中占据了中国民间信仰之核心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与民间思维。  相似文献   

19.
贝叶档案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叶档案是一种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文字遗存.在古代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一些国家,都广泛使用贝叶来书写文件.贝叶档案多为贝叶经书稿档案,以巴利文和梵文书写的佛经原件都是以贝叶为载体,贝叶经是中华佛教典籍的原本.小乘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后,贝叶又成为傣族人民的主要书写材料.贝叶档案对保存灿烂的古代文化,载录历史,弘扬佛教,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本土的文化模式影响,佛塔、石窟、寺庙、佛像和观音菩萨都发生了汉化。同时,佛教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道德和生活,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印度佛教在中国的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