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世界,伴随文化强国理念的广泛认同,"文化软实力"议题从学界焦点开始深入影响到各国国家发展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中,中国正面临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文化自觉是文化软实力的生命之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生动力。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提振中国特色文化凝聚力;培育文化自信心态,彰显中国特色文化生命力;激励文化自主创新,弘扬中国特色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才能内化和硬化,成为中国特色的文化国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美两国已建立90余个政府间对话机制,成为双方增进沟通、拓宽合作的主要渠道。与其他机制相比,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议题广"、"集中程度高"和"灵活性强"的制度设计更能满足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需要,其对"关系治理"的重视也能促进两国对深层次、战略性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借助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过程建构主义分析S&ED的制度设计和对话进程,可以丰富对S&ED的理论解释,有助于对其更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冬平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8):38-41,49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看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问题。文化自觉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前提,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条件,文化自强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只有实现文化"三自",才能在根本上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在科学的方法论前提下,对作为主体实践的“理论先导”的自觉和自信,对由主体实践孕育而成的“理论抽象”的自觉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话语自觉和话语自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造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实践体现,是增强实践自觉和实践自信、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如何认识文化、发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从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展现给了我们一个认识文化的视角。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自觉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承担文化建设使命;自信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自强于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打造优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6.
共同理想信念是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核心,决定着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方向。在共同的理想信念的培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直接影响到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方向。因此必须改善培育共同理想信念的大环境,改进培育的现有模式和思路,实现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基本内涵,是提升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思想要素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影响力,核心是弘扬和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当前,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仍然很不相称。其主要症结在于:在文化内容方面,相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文化与当代价值的建构明显不足;在文化传播方面,在对外文化传播的理念、机制、策略、方式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文化内容上,就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融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与创造之中,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面;在文化传播上,必须创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理念、机制、策略、方式。总之,只有在文化内容上融会古今,在文化传播上融通中西,我们才能实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赵俊伟 《今日浙江》2011,(18):36-3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河广 《传承》2014,(6):47-49
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要前提;勇于善于探索实践,是走中国特色道路的动力源泉;用共同理想信念团结人民凝聚力量,是走中国特色道路的精神支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走中国特色道路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道路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开拓中国特色道路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优势,对于我们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傅才武 《人民论坛》2021,(4):101-103
国家文化战略设计的重要性,源于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基本属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文化认同型国家属性分不开。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力量之基,我国文化认同型的国家属性将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文化建设与国家建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赋予国家文化战略设计以国家现代化道路设计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型、源于辉煌成就、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把握和自我反省、源于探索实践创新,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在党的十八大上向世人发出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她既有丰厚的历史滋养,又有现实的革命再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理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最内在的根基,理应成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精神性符号。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7,(3)
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我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先进性、普适性的成分,也有保守、落后的因素。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应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从价值、内容、传播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徐欢 《传承》2012,(14):82-83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城市,曾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开始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律,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实践的分析,提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软实力植根于中国传统和现实的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以理论特征为视域,分别从社会主义特征、时代特征、民族特征阐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文化中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中国"的独特魅力、广泛指涉和博大包容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建设"文化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传统、提高建设"文化中国"的文化自觉,大力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是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的积极情感,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和灵魂,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着决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其理论探索、道路实践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都体现着人民主体性价值自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实现最广泛的民生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价值追求,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李贵忠 《前沿》2013,(11):172-174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在以往理论成果基础上,总结文化建设的新经验,进一步回答了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意义、重点、方针等一系列问题,全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其创新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熔铸了文化自信丰厚的历史底蕴、鲜亮的文化底色和科学的时代涵养,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坚定文化自信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需要提出的,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认同、文化发展形式、文化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不仅是经济硬实力兴起的过程,更是文化软实力兴旺的过程。当前,经济与文化的亲密互动,文化需求的海量增长,科技时代无比宽广的文化舞台,国际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文化生机和转机,预示着中国文化软实力将迎来一个新的快速成长的周期。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已经处于井喷式复兴的前夜。准确把握形势新变化,认清文化发展新方位,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道路,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代复兴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