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明时期兴起的公安派文学,实质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的社会思潮在文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直接反映。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的文学活动,集中在湖北公安成立的“南平社”,以及在北京什刹海一带成立的“葡萄社”和“藕花社”时期内。因而,应当加强对公安派诗社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吴雨平 《求索》2007,(11):194-196
儒家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占支配地位,而且自汉代以后,成为整个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共辜的精神财富。日本汉诗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延伸,儒家重政治功利的实用主义文学观深刻而持久地支配了日本汉诗的创作,形成了日本汉诗迥异于和文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做法,用“和平统一”取代过去的“武力解放台湾”的口号。这些石破天惊的举措震撼了全球。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蒋经国,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环境也在变”,便在台湾推动民主改革的同时,决定对两岸不再实行封闭政策,然后将交流的大门轻轻开启。  相似文献   

4.
蒋新 《今日广西》2012,(12):50-50
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了百年,虽然在世界文学史上,如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卡夫卡等很多公认的文学大师都与诺奖无缘,诺奖并不代表最好,但中国作家总是有几分特别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毛明 《求索》2008,(7):185-187
一方面,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深受蕴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观、生态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站在现代生态理念的高度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生态观进行了批判:生态观与生态实践脱节,不了解真实的自然—“荒野”,“自然书写”以人类为中心。在批判中,斯奈德阐述了自己的自然观与生态观:大自然是“野”的而不是“自然”的,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生态系统的规律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审美和伦理需要出发,重建和谐生态需要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是个人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6.
7.
武夷山市与台湾的交流交往源远流长,如今更是日益频繁热络。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贵州府志所见“三交”历史来看,与其将“三交”视为一种递进的层级关系,不如将其视为主体、方式、结果的表达。明代贵州民族交往主体即汉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民族交流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交流等方式,政治交流主要体现为外省流官入黔和黔人出仕中州,各民族精英在共同参与政权建设和管理中增强了各民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经济交流主要是通过资源开发、技术传授和商业贸易互通有无,以满足各族民众的物质需要;文化交流主要是创建国家正祀、推行儒学教育以构建共同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生活交流主要是各民族共居共事以增进彼此的情感;最终促成各民族之间互相认同的一种交融状态或结果。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07,(5):10-11
4月29日下午,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举行闭幕式,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在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07,(4):17-17
据新华网报道,4月29日下午,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式上,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在会上发言,分别宣布了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政策措施,共计13项: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地缘相邻、文化同源,文学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在全球化语境下,中日现代文学交流呈现出繁荣景象,不仅局限于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莫言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东野圭吾、余华、阎连科、王安忆等当代作家群体已成为亚洲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以文学为纽带的交流更能超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隔阂,促进多元文明间的互鉴与共存。  相似文献   

12.
姚同发 《黄埔》2011,(1):50-52
前不久闭幕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十次会议作出决定,聘请台湾作家陈映真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对于这一目前作协内最高的名誉  相似文献   

13.
邓政  ;王嘉良 《求索》2008,(7):199-201
把湖南左翼作家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主要缘于他们具有相同的地域背景和文化精神。湖湘文化精神内涵所蓄积的巨大心理势能深深地影响着这一作家群体,成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和文学价值取向的重要坐标;受到二三十年代湖南蓬勃高涨的革命形势的鼓舞和呼唤,是促使他们走向左翼并聚合成整体的直接动因;大致相同的文学观念,对左翼文学思潮的接受背蒂,使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左翼。  相似文献   

14.
彭殿波 《前沿》2022,(5):39-43
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挖掘少数民族文献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并对其进行艺术转化,生产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的民族团结故事,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实践路径。由文献到故事转化的前提是文献的选择,结合时代主题建构历史细节,产出富有教化意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具体实践中,要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尊重历史、尊重民俗传统,发掘民族性,最终产出民族覆盖面广、有历史深度和现实价值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5.
杨瑞荣 《台声》2000,(2):44-45
武夷山是福建省的历史文化名胜。武夷文化以古越渔猎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朱子理学为核心。融海洋与中原文化于一体,具有神秘、独创、兼容等特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市去台人员近千人,武夷山籍在台人员超过500人,是闽北地区去台人员最多的县(市区)。人们常用“史缘久、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语缘通”来说明武台之间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关系,武夷山市政府发挥武夷山独持的武夷文化和武夷丹山碧水秀丽自然景观旅游胜地的优势,使之成为近年来促进闽台两岸各项交流的纽带,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交往活动,促进了闽台…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2日至3日上午,由上海大学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澳门大学和韩国外国语大学共同参与的首届东亚文史与社会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20位教授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专题演讲或主持分组讨论。本次论坛主要面向东亚地区高校的研究生群体征集以文学、历史、社会学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优秀论文,最终收入大会论文集并提交大会发言讨论的论文共28篇。这些论文归为文学景观与东亚想象、转型时期的社会·家庭·个人、文献考古与经典重释、全球化视野中的空间政治、古今流变与中西对话、当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学六个主题,与会作者分别进行了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崛起.1979年,两位美国女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巴合作出版了长达700多页的厚重之作<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以下称<阁>著),以对性别与文学关系的全新阐释、对"父权诗学"的"激进误读"和文本分析的振聋发聩而在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