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行村民自治,培育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微观基础,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下而上地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是一条有价值的民主自治之路。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民主化道路。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在实践中将民主贯穿于每一个环节,重在强调全过程,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以此来看,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两个环节恰恰在实践中无法保障民主的充分实现,为此需要嵌入协商民主机制。而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要义上,它要求在民主实践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村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的全过程,实实在在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此而论,村民自治由于常常受村两委关系、乡村关系以及受村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差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充分实现村民的当家作主,因此需要用“权责清单”来合理划分乡村关系、两委关系并且用“微自治”机制来提升村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由此才能优化村民自治制度,从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村民自治中得以彻底执行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颖 《求索》2008,(6):54-56
有些论著认为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集体,本文村民自治权的主体应该是作为个体的村民而不是村民集体,村民集体无法行使村民自治权。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不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本文从户籍和地域两个角度分析了两类特殊的村民,并对其参与村民自治进行了具体分析。此外,“户”作为一个补充,可以成为特殊的村民自治主体。  相似文献   

4.
在村民自治中,村委会通过选举民主的方式解决了"权力获得"的问题,对于其行使的"权力监督"又是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来执行。而对"权力行使"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会更加符合村民自治的内在需求,并没有明确的机制,这导致在村民自治中具有治理意义上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这两方面民主的真空。而若干乡村的协商民主实践成为填补这一真空的有效机制。因此在村民自治中吸纳协商民主,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治理,才能够真正地"找回自治"。  相似文献   

5.
邱颗科  方玉媚 《前沿》2012,(19):138-139
村民参与式民主对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代表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村民的参与式民主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如制度不够完善、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和参与能力不强等.因此,要完善村民参与式民主,就必须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6.
韦少雄 《人民论坛》2012,(35):164-165
村民自治主体问题是研究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基础性问题,对村民自治主体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权的实现。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村民自治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权主体和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个人、村地方、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会议都不是村民自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村民集体。  相似文献   

7.
黄江 《传承》2010,(9):114-115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当前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大众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行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公仆和人民群众的协商,即代表与选民的协商,领导与群众的协商,政府与人民的协商;协商内容不能局限在公民选举,而要深入到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8.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当前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大众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行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公仆和人民群众的协商,即代表与选民的协商,领导与群众的协商,政府与人民的协商;协商内容不能局限在公民选举,而要深入到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与广东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代民主理论的视野来看 ,民主意味着代表性 (Representative)、责任性 (Responsible)和回应性 (Re sponsive)。广东农村经过三年的村民自治实践 ,使民主选举从政治象征转变为自主参与 ,民主决策从少数人说了算转变为多元互动 ,民主管理从行政强制转变为协商合作 ,民主监督从纸上权力变成实际行动 ,引入了农村治理的新手段 ,创建了农村治理的新机制 ,进而使村民自治制度更加明显地具有了代表性、责任性和回应性 ,对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和农村治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论证实行村民自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 ,是我国农民自己的创造 ,是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阐明了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认为 ,民主建设应该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民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主导的社会民主培育的双向互动过程。 80年代以来 ,在政府推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下兴起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村民自治的建设与发展将构筑起未来中国民主的微观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培育是落实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中能够自主经营,而且还应当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为能够依法独立地行使民主权利,运用民主权利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在指导农村村民自治中应当立足于农村实际,通过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来促进农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自我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真正成为亿万农民的自觉行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1978年至今,村民自治先后经历了萌生两年、黄金十年、曲折前进十二年、历史跨越六年这一风雨兼程的30年。期间,村民自治的民主实践既使广大农村民众零距离地亲身操练了社会主义民主,而且还对我国民主建设作出了操作技术和发展路径上的启发,也直接推动了国家民主的发展。当然,在欣喜于它具有这些民主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其在行政约束层面的限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基层民主实践模式,它继续向前的发展趋势不会逆转。当前,要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的发展,必须尽可能地有效开发相关资源,最主要的就是积极开发思想资源和重视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层民主组成内容 ,村民自治民主与农村基层政权民主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村民自治民主发展将推动农村基层政权民主进程。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为乡镇政权民主建设奠定社会群众基础 ,增强改革的压力和动力 ,以及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实质是农民权利问题,是农民的全面自由发展问题.放到村民自治的背景下,它的实质是农民的自治主体地位问题.本文选择农民发展和农民参与作为视角,对农民的可行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对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衡量,从而探究村民自治中农民主体地位状况.  相似文献   

16.
刚刚告别的2005年,是中国农村村 民自治的重要一年。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主制 度,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植根于泥土, 行走在村野,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草根 民主”。在2005年,中国有18个省份的 30多万个村委会举行了换届选举,占全 国村委会的一半之多。也就是说,有半 数的中国农民都经历一次选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村民和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低,政治素养不高,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这些已经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王玉琢 《传承》2009,(10):38-39
目前,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村民和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低,政治素养不高,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这些已经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村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19.
颜勇 《前沿》2012,(6):104-106
当前,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已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化,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村民自治正面临着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新形势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大学生村官通过践行协商民主理念,可以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发展,从而有效解决村民自治面临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西方19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不仅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样可延及至经济领域,一方面在企业的管理领域和分配领域引入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大力创新工会工作,不断提高协商质量,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这是协商民主在经济领域有益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