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罗素曾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唯物主义",理解这"特殊"二字就成为阅读和践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课题。马克思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扫除传统唯物主义的障碍,达成目的的方式便是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论者要么仍旧分割自然与历史,要么在阐释自然与历史的统一时,只取自然或历史一端。更恰当的理解方式可能是,既保持自然与历史两端的分别,又坚持二者在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实践才是恰当的。历史是实践的真正本性,历史是展开和理解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历史性的现实展现或实现了的人的历史性。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新世界观,而且是一种新方法论。它实现了历史和唯物主义的真正结合,实现了彻底的历史意识和彻底的唯物观点的内在统一。从马克思的几个比喻谈起,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并不是要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要探寻那些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这门"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作为马克思原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发语境,可以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理论偏颇。反思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纷争所导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旨与科学内涵的分化与对立可知,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只强调人的主体性而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纯粹的"行动"哲学,而是"现存世界革命化"的理论主旨与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内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蕴含着马克思毕生革命旨趣的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石。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只是观念地呈现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为了回到现实的历史,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来克服唯心主义的抽象性,以揭露社会生活中复杂的现实矛盾。从思想史背景上讲,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既受到了费尔巴哈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又提升并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赋予唯物主义一种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效用,从而为现实的人的自由与解放提供了历史路标。  相似文献   

6.
尽管马克思没有系统地论述家庭,但他的家庭思想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始终。马克思的早期思想经历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从人本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早期的经典文本探索其家庭思想的演变轨迹。从浪漫主义向人本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通过《爱之书》、《歌之书》、《离婚法草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初步阐发了他的家庭思想。从人本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时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中开始将婚姻与家庭等置于市民社会中考察,并对同时期的家庭思想进行了回应。在唯物史观的全面建立和问世阶段,马克思用崭新的视域通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珀歇论自杀》以及《共产党宣言》等全面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家庭、两性关系等理解。  相似文献   

7.
生活观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思想。马克思在革命实践的锤炼中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活观的实践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生活观的批判继承和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生活观的超越中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生活观的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活观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对在新时代构建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不是一个抽象的范畴,物质是在感性对象性关系中确证的现实存在。物与物的对象性关系确证物质的自然维度;人与物的对象性关系确证物质的实践维度;人与人的对象性关系确证物质的社会历史维度。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多维统一的总体,必须全面解读,既要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又要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只有正确解读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才能正确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历史主体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中,表现为自然的人化过程。当前,我们可以从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下的主体能动性出发,来正确地理解历史主体能动性的限度,进而更好地处理自然人化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历史主体能动性限度的探究,对于正确认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明波  向绪伟 《人民论坛》2012,(20):228-229
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最早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实践"概念的初步设想,但其在历史领域里仍属于唯心主义。直至马克思把社会生产看作实践的基础之后,其"实践"概念才从唯心史观,过渡到认识论意义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最终转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11.
1857至1858年,马克思重新修改了经济学手稿,并于1859年1月写下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序言》是一篇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文章,也是马克思首次从经济和哲学相结合的高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出的精辟阐述,成为后来人们理解和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依据。《序言》全面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它是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几乎是理论学术界的"共识"。可是,最近有的学者却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主义"简单地"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所谓的"命名"无非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极其片面的。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块",而恰恰是同一事物(即"新唯物主义")的三个不同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水乳交融、互涵互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谁也离不开谁,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足取的。"新唯物主义"之为"新唯物主义",乃在于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三位一体"。脱离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支撑""滋养"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假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学"者提出的"两个马克思的对立"的命题,从事实的层面上说是正确的,这不仅无损于马克思的光辉形象,而且有利于摧毁"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合法性"基础.从价值选择的层面上看,我们与"马克思学"者和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不赞成回到"青年马克思"和让"青年马克思"走入当代,主张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让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走入当代.  相似文献   

14.
先验政治美学是对政治和美学的先验存在论理解, 它掏空了政治和美学的认识论内涵和经验内容,对它们做了先验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处理, 进而使它们的科学概念哲 学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性的理论建构, 重构出一种关于最美存在、 最美城邦和最美人性的存在论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作为纯粹理论的思辨形而上学。先验政治美学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 二元论的, 哲学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在其哲学发展过程中,有过人本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可以挖掘出一种先验政治美学。 但是, 在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之后, 马克思就超出了这种理解。 此后, 马克思的哲学表现为批判的革命理论,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在方法论上, 是历史的、 辩证的。 对 马克思哲学做先验政治美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世界观上都是不得要领的, 这只有通过唯心主义的颠倒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革命,它在唯物主义的演进中实现了从直观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从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革命。将这一世界观革命的实质概括为把‘世界’理解为‘历史’,它具有复杂而深刻的形成基础——历史的前提、思想的前提和阶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在对待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问题上,乔纳森·休斯有着不同于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阐释路径,他主要从自然限制的相对性、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连续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乔纳森·休斯的分析不仅在回应环保主义诘难的过程中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地位,而且其独特的阐释路径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休斯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阐释对我们今天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很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联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之为把握人类历史最普遍规律的"一般科学"的主导性理解,从而矮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变革的重大意义。固然,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消灭"或"终结""哲学"为前提的,但其并非是在消极意义上执行"消灭哲学"的,并且其所终结的"哲学"乃是开启于柏拉图并集大成于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非哲学之全部。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科学"时,是在相对于"谬误"或"意识的空话"的"真正的知识"的意义上而言的。从其思考的对象、内涵的彻底批判精神以及未来关照来看,马克思的思考方式是"哲学"的,而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探讨党的思想路线的渊源,实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溯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实事求是"思想一方面源于中国儒学重视实践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金崇碧 《求索》2012,(8):185-187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第一批试图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们力图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理解马克思哲学,注重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运用,以往被科学社会主义所覆盖的马克思历史理论逐渐地被揭示出来,被忽略的马克思历史概念慢慢的显现出来。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深受他们所开启的马克思哲学历史研究路向的影响。因此,了解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解读,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发展马克思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政治伦理以哲学—人性的分析、实践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现了政治关系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马克思政治伦理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基本观念蕴含着三个方面,即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性质、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超越了西方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它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