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按地理地貌细分区域,选取绿色全要素投入和产出指标,对产出碳排放量测算,运用SBM模型和GML指数,对湖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再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选取技术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等指标对影响湖北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要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双碳”目标下,湖北省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时序看呈振荡波动变化状态,区域空间分布不均衡,差异特征显著,且机械化程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要素决定着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综合核心要素及区域差异特征分析,建议提高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以要素减量增效为重点,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电信改革与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民 《求索》2010,(10):17-19
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1980-2007年电信改革前后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并使用包括中国在内部分APEC地区电信运营企业的微观数据,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研究表明:电信改革推动了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自于电信技术进步,而电信技术效率的停滞和退步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势头;"减员增效"将是下一阶段提高中国电信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1995—2009年的海峡两岸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和差异演化趋势。结果显示:虽然两岸农业生产率增长差距缩小,但增长的动力源不同,两岸农业增长方式仍存在根本区别。另外,大陆各省份吸引台商农业投资状况是导致其区域农业生产率不平衡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大陆应进一步密切两岸在农技创新和推广上的合作,加强两岸农业合作组织间的交流,同时引导台商在大陆农业投资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长三角两省一市1998~2007年20个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产权结构等因素对长三角制造业的TFP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31个地区2004—2009年期间农村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来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还处于增长阶段,技术进步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前沿》2010,(15):83-86
建国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基础上,依据增长理论,运用方差分解方法探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特征,导致我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率的长期差异。贸易活动通过干中学效应、竞争效应、传染效应以及演示和培训效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王青松 《求索》2013,(5):53-55
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运用中国的省级数据进行了验证.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控制住地区固定效用和FDI潜在的内生性后.实证结果显示FDI提高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中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燕  谢蕊蕊 《求索》2011,(2):1-3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引入方向距离函数的概念,考察我国制造业在环境约束条件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其中技术变动的作用高于效率变动的作用。比较而言,机械设备制造业是又快又好发展较突出的行业,而加工业则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李航 《求索》2013,(5):41-43
在回顾近十年我国农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几何模型分析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劳动要素和土地要素更加稀缺的情况下,农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并利用2001-2011年的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政府支农是推动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使得碳排放空间变成稀缺的生产要素。提高碳生产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题中之义。文章选取广西1978年-2013年的数据,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向量自回归法,建立广西碳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实证模型,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索各因素的响应程度和影响系数的大小。研究表明,广西碳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的冲击响应灵敏,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响应程度一般;影响因素在长期内和短期内对碳生产率的响应系数存在差异。提出广西应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科学产业结构;调整当前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提高居民消费购买力,引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等方式提高碳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原理,运用1990—2014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供给方面而言,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引起我国宏观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我国的经济增长是靠增加物质要素投入实现的,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因此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效益,同时配合总量型的需求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提高西部大开发中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离不开城市商业银行。文章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并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2009—2016年西部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前期在经营管理水平及运营能力提升的带动下,西部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体现为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后期在规模效率递减及技术退步的双重作用下,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滑;14家样本城商行中仅有4家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几何平均值大于1,占比不到三成。随着规模效率递减的到来,西部地区城商行可以同时通过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两个路径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过去30年外贸带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企业过高的国际市场依赖在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下不利于我国外贸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影响我国企业热衷于选择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除了新贸易理论提到的生产率因素外,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发展水平、行政性垄断、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非生产率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出口转内销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中国农业1999—2012年31个省市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后发现,在时间趋势特征方面,样本期内中国农业TFP年均增长4%,其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增长方向相反,即前者呈下降趋势,后者呈上升趋势。在空间特征方面,东部地区在TFP、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且三大区域在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增长方面都存在趋同现象;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东中西部技术效率增长乏力的态势正在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5.
熊鸿军  戴昌钧 《前沿》2013,(7):13-15,72
体面劳动的提出,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者对自我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理性诉求。本文通过对生产率增长与体面劳动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认为生产率增长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内在推动力,两者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指出其当前在促进生产率增长和实现体面劳动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索洛残差法,选择C-D生产函数,通过对1978—2007年湖北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估算了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分析表明,在1979和2007年间湖北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年均增长率大约为1.63%,全要素生产率对湖北经济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大约15.6%,按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可将湖北经济发展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现阶段应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薛莲  魏香花 《求索》2012,(1):17-19
运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分析了外包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均为正,并且交互效应较明显;就制造业生产率而言,服务外包的影响要大于制造外包的影响;就服务业生产率而言,制造外包的影响要大于服务外包的影响。这一结论为大力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利用我国汽车行业三年数据按所有制、所在地区、出口行为、加工产品类型等加以探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生产率悖论问题,但地区和产品差异并不能有效解释这一现象.另外外资企业对于不同产品类型有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验证黄河流域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递增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流域内所有城市的土地城镇化逐年递增,11个城市(州)出现人口流失导致人口城镇化递减;人口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关系,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型关系,且这种关系在流域内存在区域差异性;人口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土地城镇化的双门槛效应,当土地城镇化发展过低或者过高时,人口城镇化呈现抑制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土地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人口城镇化的单门槛效应。因此,黄河流域各城市应积极推动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控制土地城镇化高速发展,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标准的“人地挂钩”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居民消费,建立“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戴越 《求索》2013,(11):34-37
利用我国2001-2012年工业部门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波特假说的三个层面的含义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环境规制对行业生产率的动态效应及其影响。研究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并不总是对企业有害的,从长期来讲会推动创新进而提高行业生产率,特别当采用总体样本进行回归时这种表现更加明显;环境规制更多的是抑制环境污染较严重行业,高污染行业并没有通过环境规制机会来识别和消除低效率;外部竞争是产业利用环境规制来提高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