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我国网民数量不断上涨。截止2015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到88.9%[1]。可以说,网络新媒体尤其是移动新媒体已经很深刻地影响着转型、深入改革时期的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网络信息的快速流动、便捷获取,以及公民的权利诉求意识不断增强,以网络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媒体事件不断发生,其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报》2015,(4):41-44
<正>互联网+互联网正在魔术般地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真正变成了地球村,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数量达到了6.49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惠及了13亿中国人民。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网民已达2.9亿人,互联网正从娱乐化向价值应用转变,同时成为社会表民情、畅民意、集民智的新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大范围、全社会开始网络问政应该是2008年,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的"网络监督年"、"网络问政年"。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毋庸争辩的事实是:我国已成为互联网大国,网民人数已超5亿,比一些大国的人口总量还多。网络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舆论形态,给信息传播和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由于其"表达"门槛低、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互动快捷,一些谣言和诽谤也乘机"搭车"而上,给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挑战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据2013年《中共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情的放大器。新形势下,如何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消除负面影响,弘扬主旋律,集聚正能量,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邓韵 《学习月刊》2010,(20):39-39
互联网是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它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我国自1994年正式接人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2亿.普及率达31.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网民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7.
王丹 《实践》2010,(2):18-19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生活娱乐、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民数量达3.38亿。互联网的普及使全球化趋势更加势不可挡。在网络文化领域,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交锋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用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要么“自投罗网”,要么“一网打尽”。用这话来形容当今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也许并不夸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中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网络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深刻影响,越来越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期分别从网络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组织了两篇文章 ,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开拓了政治发展的新渠道和新空间,推进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政府治理、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在特定范围内给我们的政治秩序带来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使互联网成为影响中国政治领域不容忽视的力量。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导致公民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发生相应改变。面对虚拟的网络社会的出现,为保证公民对政治体系的认同,传统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已经力不从心,网络政治社会化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普及率达到34.3%,其中,30岁以下各年龄段网民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8.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楚新 《前线》2013,(11):43-4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络持续稳步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9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手机网民规模4.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1%。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1.7小时。互联网已全方位、多层次地介入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公共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如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层空间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随着发展应用的深化,互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网站总数533万个,互联网普及率55.8%,人均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且正在迈上网络强国新征程.与此同时,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窃密的主要受害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迫切需要广大网民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提供了渠道。网络谣言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1.网络谣言加剧社会恐慌。随着信息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目前已过6亿,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这昭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如广播、电视一样覆盖到全国各个角落,"网民"这个概念将随着全民上网而不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也在迅猛增长,目前已有4.5亿人使用手机网络,其中手机绑定的微博用户突破4亿,微信用户突破3亿,这意味着在中国,每3人就有1人通过手机使用微博,每4人就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社会的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截止2004年5月,全球共有互联网用户约7.86亿人,平均普及率为12.2%.在这一全球背景下,中国社会加速进入网络时代的步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2005年1月19日发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9400万.中国网民约占全球网民的11%,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预计五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互联网的普遍和发展,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Z1):142-143
<正>2012年绍兴市旅游集团推出微电影《樱为爱情》,开创了浙江乃至全国旅游景区利用微电影进行旅游营销的先河。此举通过微博、门户网站迅速快捷地推广,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在樱花节中,绍兴游客日接待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l2)》指出:截至2012年底,全球互联网网民超过24亿,其中中国共有4.2亿手机网民用户,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移动业务的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  相似文献   

17.
白杨林 《党课》2012,(17):108-109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大网民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怪胎也层出不穷,似毒品一般误导着网民,不但降低了网络公信力,污染了网络环境,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形象,给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止2010年4月,我国网民数量达4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党的巡视工作要以网络大发展为契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创新巡视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党的巡视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6,(9)
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迎来诸多新挑战。面对网络空间的开放性、虚拟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传播的快捷性、扁平性,各级党委要增强自身过关意识,打开思路,以创新思维勇闯互联网大关。要发挥好网络引导舆论的作用。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各种信息、言论在这里交汇,我国现在有7亿网民,其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为此,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已悄然来临,人们的思想、行为日趋多元化,一直作为党的“传家宝”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探索一条互联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就以其资源的海量性、信息的共享性、传播的及时性和操作的易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每年网民呈指数级增长。据调查,2005年我国网民已达1亿人,已成为了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个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