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一个同学从银行跳槽已有5年,一直在一间外资公司从事部门主管工作,据说干得不错。可前不久,他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约我和几个同学吃饭,一见面,便说他已辞了职,让我们帮他留意新单位。 惊问原因,他说他手下有个女同事  相似文献   

2.
讽刺与幽默     
《南风窗》1985,(8)
迷路的老头高老头每天去公园而准时十二点半回家吃午饭。一天十二点钟,一辆警车停在高家门口,警察挽着老人下车说:“这老人家迷了路,打电话请我们送他回家。”警察走后,家里的人问老人:“你走公园的路有二十年了,为什么会迷路?”老人讲:“我感到有点累,不想走路回家。”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90,(12)
1933年的一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处理金融危机时的烦恼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儿子的求助电话打到办公室来了。原来,他儿子正携同妻子要从纽约到亚利桑那的一家钢铁公司去赴任,正巧遇上银行关门,取不出现款做路费,手中只有32元。儿子抱怨道:“你让银行把门关得紧紧的,没地方使支票兑现。”总统回答说:“那太糟了,孩子,可是我没有一点钱能给你……我真对不起你,因为我手上只有8元钱。”无数美国人在骂娘,因为罗斯福下令全国银行“休假”。这是罗斯福毅然决然地对付金  相似文献   

4.
1 广州市农业银行的同志告诉我一个数字:5304万。这是一个什么数字? ——这是市属六县搞小水电欠下的贷款? ——怎么是六县?不是八县吗? ——搞小水电的只有六县。只有山区才搞小水电啊。——那么,这笔欠款有希望还清吗? 市农行的同志苦笑了:一般来说,逾期贷款追回30%就不错了。而小水电,按现在每年偿还3%至5%的情形推算,最快也要20年。何况,不妙的消息还在不断传来:从1980年至1986年,已陆陆续续有345个小水电关停了。那,这算什么呢? “政策性损耗。”他平静地用一种职业性的口吻说。2 他真的平静吗?不。银行实行企业化,从今年开始要编制呆滞资金报损表,要从银行的利润中扣除。而过去是财政报销。他带着哭腔地对我说: “再这样下去,我们银行的干部职工不用开饭了!”他的话,不知道是否有点夸张。不过,据了解,  相似文献   

5.
谁的遗产?     
出于爱好而非职业的原因,2005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在甘肃、青海和新疆进行了一个多月时间的民间音乐考察,甘肃和青海的“花儿”、新疆莎车县的十二术卡姆和麦盖提县的刀郎木卡姆极深地打动了我们。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歌声和淳朴的民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丹麻花儿会上,一个醉酒的土族小伙子在为我唱罢了花儿之后,接着手持数码录音机的我的肩膀,有些口齿不清但非常真诚地一遍一遍对我讲:“你们听。我们也听,不好吗?”半年以来,这句话常常回荡在我耳边。他是希望我能把录音复制一份给他,让他也能听到自己的歌唱。类似的请求我们在…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6)
正2月底出差去北京,见到了一位相识于江湖的大哥。他是山东人,在北京陪孩子上学,租了一间小房子,在家里张罗饭菜招呼我。2014年,他的儿子参加一所音乐学院附中的钢琴专业招考,遭遇评委的不公正对待而落榜。此前我已报道过这所学校的一潭浊水的问题,主要是跟钱有关,各种可以想象到的污秽,在这所高大上的"艺术"学校里都集中存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孩子的老师就建议他找《南风窗》,并指名要找我。接通电话后,他说了孩子遭受不公正的情况,希望我去采访,  相似文献   

7.
关注人的处境——姚一苇戏剧创作的深刻意蕴曹明今年是台湾杰出戏剧家姚一苇逝世一周年。姚一苇,本名公伟,1922年生,江西南昌人。他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初学工程,后改学银行。1946年赴台湾,任职于银行,并在一些大学及学院任教,主要讲授戏剧理论。197...  相似文献   

8.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8,(5)
朱镕基去年底在淡到经济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时,特别提及要防范金融风险。鉴于目前银行的坏帐比例仍在继续上升,朱镕基警告说:“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危及三年调控的成果。”他指出,银行投放的贷款,2/3是城乡居民储蓄的钱。银行对企业的债权是软约束,他不还贷,你一点办法也没有。而老百姓对银行是硬约束,可随时到银行提取现金。他说:“我反复告诫各地银行官员,不要轻易参加吃请,人家请客无非是贷款。吃请只能长脂肪,希望你们少长脂肪,多长骨头。”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有人提“人文关怀”,那么作为一间银行,怎样体现对人的关怀呢?我常常想到的都是两个字:服务。我们要用服务体现出对每一个客户的关怀。 我在德国的银行、美国的银行都干过  相似文献   

10.
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12日,62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他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忽然,他连呼"脚麻",倒在儿子身上,瞬时已不能说话了.临危之际,他抬手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好的遗嘱.  相似文献   

11.
权利的疗伤     
石勇 《南风窗》2012,(16):9-9
一位在江苏的亲戚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是不是"国家政策"真的要变,他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以后是否可以不回老家读高中,而在江苏参加高考?我知道他看了这段时间的一条新闻。新闻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  相似文献   

12.
老警长楠木正在按惯例巡街,忽然,一阵惊叫声引起了他的注意——银行门口涌出一群神色仓皇的人。他警觉到出事了。楠木毫不犹豫就拔出佩枪冲上前去。三菱银行北昌分行位于日本第二大都市大阪的阿倍野区,是高级住宅区。楠木进入银行时,还有另一名警员也赶到了,紧随他身后。楠木眼见场面混乱,举枪向天花板开了一枪。这一招在警察训练课程上称作“震慑罪犯”,在他漫长的警察生涯中,现在终于有机会实践一下了。罪犯没有被“镇”住,楠木却暴露了目标。罪犯  相似文献   

13.
人是社会动物。这是革命导师说的。举人猿就是群居的。这是生物学家说的。哪个猴子要是撇开猴子们,离群索居,它肯定将孤独忧郁而死。这是我猜的。猴儿离不开猴儿,人更离不开人。人有思想,有感情,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将一个人,活人,长时期地与社会隔绝,与人隔绝,断绝了交流,他将会精神失常,变成常说的“神经病”——精神病患者。马克思在谈到《拿破仑法典》时,曾严词痛斥单身监禁的残酷和违反人道。一九七○年的一月,北京可真冷呵,我被“转移”到秦城一号,关进了单身牢房。在这之前,我已与世隔绝两年有余了。两年多中,虽然也是单身监禁,但  相似文献   

14.
老胡大哥已经走了三年,到了天国. 按现代人的平均阳寿而论,老胡大哥其实走得早了些,他还不到七旬呢.是病魔催他上路的,在一次脑梗塞之后,他再也不能下床,随即,脑子也不大好用了. 然而他却能认出我,"小赵啊!"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患病之后,能认出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他最钟爱的小外孙,另一个就是我.可见我在他内心留有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蔡英才,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也许还是陌生的。可他早已在1989年9月中旬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登载的140人光荣榜上出现过——他作为广东省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之一,去北京参加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表彰盛会。他在隐蔽战线上已奋斗了整整30年,现任广东省国家安全厅反间谍侦察科长] 我是怎么干上反间谍侦察员这一行的?真是一言难尽。当年这一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5,(12)
<正>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新闻,让我很有吐槽的冲动。事情是这样:有一个人A,开了一家五金厂,要给一个姓陈的人汇18万元货款。可在网银上操作时,一不小心错转给了另外一个人:B。幸好A和B认识,所以当A找到B时,后者很爽快地答应把钱退还。但是,当他们一起到银行取款时,却被告之,B的银行账户已经被法院冻结了。法院为什么冻结B的银行账户呢?原来,B欠了别人30万元,于是别人把他告了。当法院冻结B的账户,  相似文献   

17.
不敢相信你     
从公司辞职后,大张又操起了老本行——承揽消防工程.一个月后,我接到他的电话:"潘啊,跟你借点钱行不?我最多用三个月!" "行,借多少?"我答应得毫不犹豫.谁还没个难处呢.再说,同事两年,他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就这样,我约他在银行碰面,提前支取了一张还没到期的定期存单.两万块钱拿走了,没让他打借条,尽管我能联系到他的,只有一个手机号码.临走,大张千恩万谢,说还钱的时候,一定好好请我撮一顿.我大度地说:"不就两万块钱,至于吗?"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19.
王恩宇 《工会博览》2004,(14):70-71
臧克家先生有一名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臧老虽然已仙逝几个月了,但每当忆起和他的交往、看他写给我的书信,总觉得他并没离去,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20.
手机阅读     
空桑 《南风窗》2011,(24):97-97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李敖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马上阅读:编辑短信"搜李敖"到10658080"坐牢家爸爸"对女儿的函授教育李敖是作家,他又自称是"坐牢家"。因为妻子与他离婚后又在美国生女,他又阴差阳错地"成了美国人的爸爸",但在女儿十二岁之前,这位"坐牢家爸爸"坐了五年八个月的牢,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