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一讲 劳动争议郭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章规定了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制度,明确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和处理程序,确定了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设置、组成及集体合同产生争议的处理都作了原则性规定,使劳动争议的处理纳入了劳动基本法的...  相似文献   

2.
国家关于处理劳动争议坚持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中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 2001年 4月 30日公布并实施。该司法解释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保护劳动者权益,主要解决司法程序问题,也涉及到部分实体法问题。它不仅为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劳动争议案件职工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保障,为各级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提供了法律武器,使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为了使各级工会干部尽快熟悉和掌握司法解释的内容,切实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龙 《中国工运》2008,(5):27-29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仲裁程序,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对于工会依法参与仲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篇(续)十九、为什么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条例的这一规定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也就是企业与本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可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三方原则就是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由国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三方代表组成,共同完成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三方原则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具有正义、民主和效率等价值。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三方原则的应用上尚存诸多缺陷。依据三方原则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宜改为社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仍需完善,劳动争议诉讼也应引入三方原则,以满足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7.
认真贯彻《劳动法》进一步加强工会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肖振邦《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处理劳动争议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法律依据。我们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推向前进。一、立足大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劳动争...  相似文献   

8.
把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第一关淮北矿务局朱庄煤矿工会我们淮北矿务局朱庄煤矿是一座年产煤175万吨、有着8000多名职工的大型矿山。几年来,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矿山实际的,受到企业行政、工会、职工拥护的劳动争议预防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9.
坚持“三公”原则 搞好劳动争议调解周耀庭1993年7月国务院关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颁布后,我们新绛纺织厂及时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做了调整。其中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企业工会代表各占三分之一,主任由厂工会主席担任,办事机构设在厂工会。近年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坚持《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尽最大可能将劳动争议案件解决于基层,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工会更广阔的履职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公正高效的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工会代表要承担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的角色程祯鼎,沈祖德劳动争议是《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申请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法》赋予职工的权利。如何正确、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便成为贯彻和实施《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劳动争...  相似文献   

12.
王敏 《中国工运》2010,(4):40-42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由体制和机制构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架构基本维持“一裁两审”的模式,而机制则随着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处理变化需要日趋多元。2008年2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后不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劳动关系矛盾频发,劳动争议持续增长,职工权益受侵犯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3.
姚守贵 《工友》2010,(9):24-26
荆州市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自成立以来,本着"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宗旨,倡导"以非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调解人员以"五心"为标准,即对待当事人要爱心、对待调解工作要诚心、接待当事人要热心、调解案件要耐心、提供法律咨询要细心,认真受理和调解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筑起了劳动争议调解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4.
问:什么是劳动争议?   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发生的争议,即用人单位与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培训、社会保险、福利等事项产生的争议。(关祥坤) 问:工会如何开展劳动争议调处工作,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答:工会应当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切实抓好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企业工会要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协商,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主持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等问题而引起的争执或纠纷。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不仅对于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维持正常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工会组织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定参与者,按照我国劳动法律规定,在参与调处劳动争议时,应当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着重调解的原则,就地、及时解决的原则和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工会干部应该姓“工”吉学庆,周金伟我们是干工会工作的,看了三月六日《工人日报》的报道:劳动争议仲裁庭出现怪事《工会主席与职工"打官司"》,心里总感到不是滋味!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是普遍的经常的矛盾。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职工都觉自己有理而对薄"公堂"...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根据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起来的,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颁布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呼唤新的立法。  相似文献   

18.
工会主席在劳动争议发生时的角色赵海山读了《中国工运》1996年第五期评论员文章《工会干部不能站在职工的对立面》,为之一震。郑州市四位工会主席在劳动争议发生后,背离了工会基本职责,站在了职工的对立面,扮演了一个与"职工利益代表者"身份极不相称的角色。究...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1998 年度重点课题。课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就当今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其运作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就其中一些有共性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点评和阐述, 以便能够为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进而为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创造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的认识吕克勤,赵明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使劳动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各种复杂的利益矛盾将会随时出现,特别是劳动争议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明显增多。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协调好企业劳动关系,尤其要重视参与劳动争议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