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五”期间是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成就最为显著的五年。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有所扩大。“八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P)年均增长率为11.8%,其中,东部在16%以上,而中西部仅9%左右。1994年东部地区(GDP)是全国的55.4%,而占全国土地面积89%的中西部地区仅占44.6%,固定资产投资东部地区占全国的67.41%,中部占ZO43%,西部只占12.16%。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东部与中西部差距问题,这是事关改革和建设全局的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东部区发展迅速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只有两条,一是国家政策倾斜,二是人才优势。所谓人才优势,是指由于东部区创业机会较多,人才环境较好,致使西部和中部的人才大量向东部地区集中,从而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深圳的发展史就是典型的例证。这一事实反过来证明,西部区的落后,如果不考虑国家政策的因素,那么就是落后在人才观念和由此形成的人才环境上。为什么许多在我区不被人注意的“小人物”,到了南方大多成了很有作为、业绩显著的优秀人才?难道真是“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  相似文献   

3.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 ,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九五”以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出五大经济特征 :一、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加快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速差距出现缩小迹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差距由 1999年同期的 2 71个百分点减少到目前的 1 83个百分点。二、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2 0 0 0年第二季度东、中西部占全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4.
近期,中央将中西部大开发提上经济发展的日程,其现实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但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找出这种差距形成的深层原因,才能切实探寻正确的中西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差距拉大: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七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7.7%,其中东部年均增长8.4%,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7%,增幅差距为1.4个百分点。到“八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11.7%,东部在16%以上,中西部仅为9%,增幅差距达7个百分点,比“七五”扩大了5.6个百分点。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为52.5:31.0:16.5,到1994年到为58.5:27:4:14.1,东部提高了6个百分点,中、西部分别下降了3.6和2.4个百分点。同期人均GDP的比例也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部地区地、市民营科技企业虽有所发展,但速度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技术人才匮乏80年代,重点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到中部地、市工作的不多,90年代以后,又纷纷“东南飞”,留下来的很少。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后中部地、市外流的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接近一半。近年来,到中部地、市工作的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少。重点大学的理科毕业生只流出、基本上不流进,导致了地、市高素质的科技人员总量的急剧减少,给民营科技企业招聘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许多地、市民营科技企业多年来根本招聘不到本…  相似文献   

7.
由呼伦贝尔、通辽、赤峰三市和兴安、锡林郭勒两盟组成的内蒙古东部地区(简称蒙东地区),北与俄、蒙两国接壤,东南与黑、吉、辽、冀四省毗邻。土地面积6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83万,两项指标均占全区半数以上。两盟三市地缘接近、资源条件相似、产业互补性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近年来,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构筑的“金三角”发展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8.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经济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东南沿海开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还是经济的对外拓展力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有人担心,“人世”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是否有好处,这些地区是不是能够抵御冲击,并且获得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
“九五”计划的后三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小康的关键时期。从总体上看,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农民实现小康的障碍不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地区。从小康目标中的重要指标——人均纯收入来看,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正确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两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中两部与东部的相对差距逐步减小,但是长期形成的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并没有明显改变.在国内生产总值、城乡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反而呈扩大的趋势。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除了地理环境、历史、人口、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历史上曾有过几千年的辉煌,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作过重大贡献。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虽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佳绩年年有,但差距也跟着年年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由1980年的49.40下降到1994年的41.4o,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978年分别为东部的89.8%和92%,1992年下降为693%和76.6%。可以讲,地下资源是东部劳、中西部富。而经济上是东部富,中西部穷。东部“贫闲的富饶”与西部“富饶的贫困”,二者并存的格局,是一种双重的错位。虽说错位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造成差距和错位的真正原因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流失依然非常严重。据统计,仅中石化从1999年到2001年这三年间,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以上的人才共计6500余人,而到了2001年年底,这些人才就外流4000余人,流失率达60%以上,在中原油田,据初步估算,每年分进来的大学生,流失率在40%左右。这些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伊犁行署安排下,笔者曾于1998年8月会同伊宁市工商局、霍城县工商局、尼勒克县工商局分别组成调查小组,深入“两县一市”对个体经济的发展难点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如下问题:列入第一位的是“行政收费太多”,占问卷总数58.1%;第二位的是“税收过高”,占47.2%;第三位的是“个私经营户素质低”,占29.8%。问卷中还反映了一些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突出的问题。如:管理部门办事效率低、手续多,占27%;政策不配套,占20.9%;贷款难,占20.2%;政策不落实,占18.5%;害怕形势变化,占9%;其他原因,占5%。另据《新疆经济报》1999年…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12,(12):49-50
88人进入“干人计划”、11人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工程、l万多名大学毕业生扎根陕西基层……这几年各类人才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了三秦大地。他们为什么到西部、为什么到陕西?国际知名昆虫学家、首批‘干人计划”入选者刘同先教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受聘仪式上动情地说:“是因为这里十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04,(2):11-11
截至2002年底,全省4300万人口中,共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各类人才124.9万人(含中央驻滇单位),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9%。其中有研究生8225人,占全部人才总数的0.7%;本科学历15.4万人,占12.3%;专科学历38.1万人,占30.5%,中专学历52.5万人,占42%。有在滇“两院”院士9人,“国突”专家47人,“省突”人才100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35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48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和第二层次的19人;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31人,省技术创新人才106人。  相似文献   

16.
建院以来我院培养的10届4460名毕业生,届届都能服从分配,其中奔赴青海、新疆等边疆油田的有894名,占毕业生总数的20.0%。每年都是一次性办完离校手续,一次性完成派遣任务,一次性全部离校。特别是1991年出现了“三多”的特点:一是学生党员多。赴边学生中,党员占毕业生党员的48.4%;二是学生干部多。在批准赴边的毕业生中,班、团支部以上干部占25.5%;三是成绩优异者多。学习成绩在班上前5名的有17人,前10名的29名,共占赴边毕业生的34.6%。他们以发展石油工业为己任,为能奔赴祖国的大西北而自豪。  相似文献   

17.
鲍志光 《求贤》2006,(4):7-7
为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进一步为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我们要开拓视野,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启动“1337”人才工程,到“十一五”末,使开发区的超一流人才达到100人、一流人才达到300人、中坚人才达到300100人,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70000人,使人才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0%以上,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在2006年的人才引进工作中,重点采取以下三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地区差距,主要是指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本文作如下三方面探讨.第一,从宏观效益出发,引导各方面的资金更多地投向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资金投入问题.为此,其一,由国家增加投入.作为全国性基地的中西部资源开发项目,国家实行投资倾斜;跨地区的能源、交通、通讯等三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国家投资为主进行建设;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西部的乡镇企业;加大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9,(3):23-23
1.“此起彼伏”式的发展。纵观中国发展历史,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即每当某一地区(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时,总会有一些地区(比如中西部地区)衰落下去。这种“此起彼伏”的现象.有合理和积极的一面,但如果任其发展,容易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影响地区间应有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指导思想。中西部地区具有加快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东部发达地区应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坚持走中西部地区互助共同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