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涛 《党史纵横》2011,(12):4-8
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的情况,毛泽东在1975年7月提出要调整文艺政策。在这之前,毛泽东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水浒》。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于1975年8月就《水浒》这部小说发表评论。对此,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进行了整理,8月14日,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即成为关于评论《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芦荻谈《水浒》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爱读古代的诗、文、史。但从1974年春天开始,他的视力明显减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读书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消除毛泽东不能读书的烦恼,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和副主任张耀祠委托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为主席物色“讲史”人选。1975年5月由谢静宜安排,北京大学中文系女教师芦荻来到毛泽东身边为毛泽东讲史。1975年8月14日,芦荻陪毛泽东读书。他们谈起了古典文学问题。毛泽东先谈李白,后谈柳宗元,接着谈起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毛泽东完全是在那里即…  相似文献   

3.
孟远 《世纪风采》2007,(2):27-31
“文化大革命”末期,“评《水浒》运动”曾名噪一时。不过,这场运动并非出于有所酝酿、有所准备,而是因偶然的一件小事被“四人帮”加以歪曲利用并发起的。这场运动很快就消亡了,可谓昙花一现,但它却留给人们许多耐人寻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1975年,在中国政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异乎寻常的事件--评<水浒>.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人似乎从中嗅出了这样一种味道:评<水浒>有点类似于1 0年前(即1965年)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不是一场大的政治运动又要来了呢?然而,评<水浒>闹腾了一阵子之后,就无声无息了.后来有人说:评<水浒>本是毛泽东的一次关于文学的谈话,被"四人帮"利用了;有人说:是毛泽东有意要搞一场政治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起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太贴近历史事实.那么,评<水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枫叶 《党史纵横》2007,(1):30-32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老将军不断被打倒.他们当中,有的因病体不支含冤死去;有的被残酷迫害致死.活着的身心还在受着折磨.到了"文革"中期,特别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的关心和周恩来的努力下,将军们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1972年1月陈毅元帅逝世后,在不长的时间内,有175位将军相继获得平反.  相似文献   

6.
文革中整党建党运动述析柳建辉1969年4月党的九大以后,“文化大革命”运动进入所谓的“斗、批、改”阶段,整党建党运动正是这个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时,按照毛泽东的设想,在前一段“文化大革命”经过大串连、大夺权、大联合之后,已经完成了建立“...  相似文献   

7.
钱江 《湘潮》2008,(4):37-40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五一六通知》的内容和林彪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向全国传播,号召群众起来“横扫盘踞的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进行到70年代,在百业萧条时,中国的外交事业却异乎寻常地出现了令人兴奋的成就。随着外交工作的展开,访问中国的外国人不断增加,国内各大涉外宾馆也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到了1972年,周恩来指示,集中一些著名的中国画画家,让他们创作一些非政治题材的作品用以装饰  相似文献   

9.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革"前夕,中共发动了一场开始于军队系统,继而蔓延到普通劳动者的大规模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这段历史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因为发生在"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和简单化的歧路。但这段时期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也总结了许多群众性学习经验,涌现了一些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对于他们的经验教训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中的粟裕将军,虽身处逆境,却党性坚定、信念不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粟裕在“文革”中》写的是他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与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斗争,保护无辜同志,减少工作中的损失,严格要求子女和亲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李先念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了10年的非常岁月。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极大努力,也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造反派炮轰李先念,周恩来为他解围1966年,当波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曾经对“文化大革命”抱着这样的认识: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  相似文献   

13.
钱江 《党史博览》2014,(10):20-24
正1966年5月31日,《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根据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的通知,在陈伯达于当晚进入人民日报社夺权之后,也来到人民日报社办公大楼,在陈伯达和他带领的中央工作组(主要由解放军报社中层干部组成)之间进行协调。他没有想到,这一步让他深深卷入了"文革"惊涛骇浪的漩涡中,消耗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  相似文献   

14.
峥嵘 《世纪风采》2010,(6):38-39
1967年9月8日,姚文元在由他们一伙控制的《人民日报》上抛出了《评陶铸的两本书》的文章,对陶铸进行诬陷,给他加上了许多大得吓人的帽子,使陶铸蒙受了不白之冤。《评陶铸的两本书》是个政治大阴谋陶铸的这两本书,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一本是《理想,情操,精神生活》,196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的《松树的风格》、《太阳的光辉》等10篇文章,大部分是根据陶铸对高等院校的师生、共青团干部和青年所作的讲话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文革"初期,身为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受到猛烈的冲击。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与保护,王震在"文革"初期始终没有被打倒、批臭,属于"挂起来"、"靠边站"之列。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丰功伟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在那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周恩来仍竭尽全力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保护了一大批党内外干部和专家学者.其中,他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协调各方力量,保护廖承志,使他免遭江青—伙的迫害,便是—个典型的事例.“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廖承志是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以下简称“外办”)副主任.外办的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廖公”.  相似文献   

17.
一 1975年,毛泽东要中共中央办公厅遴选一位熟悉古典文学的大学教师,为他侍读古籍。北京大学中文系44岁的女讲师芦荻被选中进入中南海,来到毛泽东身边为毛泽东侍读。  相似文献   

18.
杨勇一家在“文革”中姚文奇"文化大革命"这场全国性的大动乱,使多少人蒙受了不白之冤,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上将,因为拒绝充当林彪的帮凶,而让林彪怀恨上心。他和他的家人在这场大动乱中都未能幸免于难。面对林...  相似文献   

19.
1966年8月19日晚,一群身穿旧军装、袖戴“新北大红卫兵”臂章的男女青年闯进章士钊的家。他们一进门,就命令当时已86岁、行动不便的章士钊到院子去接受讯问。 红卫兵走后,章含之急忙把在院子里晃晃悠悠站了近两个小时的父亲搀回屋里,让他在床上躺下休息。回想起刚才那一幕,她不禁难过地伏在父亲怀里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文安 《党史纵横》2003,(10):13-14
秦基伟(1914-199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国防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等重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屡建功勋;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文革"开始时,他任昆明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