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主要大国对特朗普威胁退出"伊朗核协议"感到十分不满和担忧,但又不得不与美国政府就此问题进行磋商和谈判。在特朗普做出是否退出"伊朗核协议"决定的前夕,美国、欧洲和伊朗就"伊朗核协议"继续相互博弈。"伊朗核协议"的发展前景存在三种可能性,但没有一种可能性是利好消息,其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2.
余光益 《南风窗》2010,(9):82-83
虽然莱赫这颗"新欧洲之星"陨落了,但他的理想没有破灭。欧洲复兴之钥匙,欧洲重建之基石,也许要到中欧和东欧去发掘,要到莱赫的保守主义的遗产中去寻求。  相似文献   

3.
唐士其 《国际政治研究》2005,(1):136-142,150
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日耳曼人的习惯法是一种没有立法者的法律体系。正是这种法律体系在 欧洲的出现和长期实践使法治原则最终找到了其制度性的体现,也使政治和法律思想家最终从依靠某 个圣贤的"立法者"奠定法治基础这样一种在逻辑上必然没有结果的尝试中走了出来。同时,日耳曼 法通过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法律的解释使其逐步演化的方法,又为这种法律体系提供了独特的生命 力,使其能够在稳定中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罗马帝国瓦解以来,政治分裂给欧洲带来无数战乱和不幸,所以建立和平、统一的"大欧洲"一直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欧洲人心中的梦想.西欧在战后走上联合之路,最初主要是出于和平目的.但冷战的铁幕把欧洲人为地一分为二,欧洲不仅统一没有任何可能,和平也时刻面临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欧洲统一的最大障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人为因素消除了,东欧出现权力真空.欧盟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推出东扩战略,以期最终圆其"大欧洲之梦",推进欧洲最终统一,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反精英、反建制、反官僚的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欧洲国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冲击。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崛起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很多人对"共识政治"状态下的主流政党失去了信心与信任,深层原因则是20世纪80年代后"自由资本主义"回归欧洲引发的社会反弹。在欧洲选举政治框架中,民粹主义政党上台后一般都会趋于"主流化";同时,主流政党也会吸收很多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政策主张。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西方意识形态、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8)
正欧洲把难民问题作为政治交易,最可议的是欧洲的心态。欧洲将把难民关在门外,让难民只困在中东,当欧洲人看不到难民,欧洲人的道德压力就会消失,这是一种眼不见为净的哲学。人们常说"眼见为凭",任何事情,人们看到才会相信,并产生看到的情绪反应和道德反应。但"眼见为凭"却有盲点。如果一件事发生了,但我们没有看到,因而不相信,甚至不会作出道德反应,那就会错失了道德判断,可能造成极大的误差。尤其是现代人都是透过媒体的报道来看世界,一件事媒体有报道,人们就会相信,媒体  相似文献   

7.
1949年成立的联邦德国的"正常化国家"以及"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等问题是国内外学界和政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德国已是正常化国家,德国问题也已解决。这一问题之所以尚存争议,主要是"欧洲困境"使然。"欧洲困境"涉及欧盟性质及其发展的终极目标问题,亦无定论或认识混乱。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奉行"辅助性原则"的国家联盟,是为欧盟性质与发展的终极目标;"欧洲困境"至少在理论层面得以化解。统一德国已将参与欧盟发展和奉行"辅助性原则"上升为宪法目标并予以践行,"德国的欧洲"只是在"欧洲的德国"原则框架中的操作层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开始,欧洲就开始对"少数民族"的概念进行界定,几十年来,该概念在欧洲仍然未获得统一,甚至有些国家反对出台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长期的探索使欧洲对"少数民族"概念的基本要素有了初步的共识。总的来说,欧洲对"少数民族"的概念作狭隘理解,即"少数民族"定义的内涵较多,成为"少数民族"的标准较高;同时,欧洲国际组织允许不同国家在界定"少数民族"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中国与欧洲最终分别以"最强大对手"与"最重要盟友"的身份出现于美国的战略图谱,形成了美国"联欧制华"战略的现实和心理基础。"联欧制华"的战略逻辑是:要完成"迅速遏制中国崛起势头"的战略目标,则需要"强大且顺从"的欧洲的援助,因此需要对欧洲进行改造,以便将其纳入美国的对华战略轨道。然而,美国的欧洲改造计划陷入了逻辑困境,即"顺从的欧洲无法强大",而"强大的欧洲不会顺从"。其根源在于欧洲与美国遏制中国的意愿强度不同,美国以"印太战略"为遏制中国的抓手削弱了欧洲参与其对华战略的意愿,美国本身的吸引力和领导力正在下降。但在某些条件下,美国的"联欧制华"战略也有可能按照美国的战略逻辑发展,比如,欧洲一体化受阻,俄罗斯对欧洲威胁上升,中国成为欧洲民粹主义的针对对象,美国"印太战略"失利转而调整美欧关系等。为应对美国的"联欧制华"战略,中国应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努力经营周边外交,尤其是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社会贡献新的战略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11.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名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以天下观念为核心的王朝时期(1912年以前),中国并没有将"中国"正式、长期和稳定地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而是以王朝的名称代替国家的名称。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民族国家意识兴起后,作为民族主义主观构建过程的最终结果,"中国"才凝结成为中国的正式国家名称,构成了中国人对其身份的认同。然而,用民族主义叙述中国身份认同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与源自欧洲的民族主义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欧洲民主意识先于民族主义产生,而中国却走向了其反面,同时,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中国回归了大一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并没有因为国名的确定而实现向一个经典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中国是一个"未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龚小夏的文章抓住了奥巴马"百日新新政"的本质特征,即在引导美国政治"向左偏转"的同时,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弘扬立国之本——主流意识形态。所谓"新新政",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龚文引用了奥巴马4月3日在法国演讲中的一句话,"美国方面的失败,是没有能够积极地赞赏欧洲人在世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以来,欧洲陷入难民危机与恐怖袭击的窘境,唤醒了欧洲的"伊斯兰恐惧症"。从历史和现实考察,欧洲对伊斯兰的恐惧实质上是一种排外主义情绪,某种意义上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欧洲长期以来存在着自我认知的优越感,一度将伊斯兰建构为欧洲文明的对立面。同时,在与伊斯兰的互动过程中,欧洲一直对外输出各种意识形态,包括中世纪的基督教信仰、殖民时代的现代化意识以及当代的西式民主价值观,由此激发了伊斯兰世界的恒久敌意,也造就了许多失败国家——前者演变为恐怖主义,后者则成为难民潮的重要根源。当前欧洲右翼势力兴起,试图隔离伊斯兰的威胁。然而这种"围墙心态"违逆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逻辑,也难以有效应对欧洲面临的社会政治危机构成的挑战。因此,重新审视欧洲自身对伊斯兰的认知塑造和政治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二战后到德国统一的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国内对欧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信仰和价值观,即德国的欧洲认同。统一后的德国,并没有改变以往的欧洲理念,依然致力于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体现了德国国家认同中强烈的欧洲色彩。这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主要是德国的欧洲认同本身包含相互矛盾的因素,即德国要求恢复正常国家的权利与其所坚持的多边主义之间的矛盾;德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在一些方面削弱了其部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由于欧洲绿党不同于传统政党但又要适应并融入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战略困境,加之其推进自身"欧洲化"与推进欧洲政策"绿色化"的互动过程,对绿党的分析就不能仅仅从阶级代表性这一传统视角出发,而应立足于选举政治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从欧洲绿党的价值原则、议题设置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来看绿党的意识形态主张;其次是从绿党选民的基本社会结构、态度倾向来看绿党的社会基础或者说绿党所代表和联系的主要社会群体;再次是从绿党参与欧洲议会选举及其议会内党团活动、议会外活动来看绿党的实际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推动欧洲"绿色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是基于这三个维度的综合考察,对绿党的政治光谱、现实方位及其未来发展等作出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6.
国际     
《南风窗》2012,(22):19-19
诺贝尔和平奖的嘘声在向媒体散发的新闻稿中,委员会认定"欧盟及其先驱者过去60年一直贡献于推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以及民主与人权"。只是,把欧盟定为获奖者,似乎在现场媒体记者中就没有获得广泛认可,出现了很多"嘘"声。  相似文献   

17.
前美国国务院官员戴维·纽瑟姆最近指出:"外交事务与外交在美国往往是具有党派色彩的国内政治问题","在美国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外交作为国务活动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被认为是超政治的"。纽瑟姆大使的评论就其适用于美国的情况来说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对越政策的政治分歧、吉米·卡特由于把"人权"和"道义"主张作为他处理世界事务的主要政策而得以入主白宫,罗纳德·里根在伊朗人质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的  相似文献   

18.
<正>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开篇即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套在2014年5月底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上,也可以说,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党是相似的,而反体制的政党则各有各的理由。欧洲极右政党势力为何异军突起?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既让人震撼又令人困惑,没有哪一个理论能解释各国选举结果的巨大差异。德国2008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拟在厘清"欧洲共产党"概念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欧洲共产党的现状及其政治影响,以及欧洲共产党在国际机构中的存在及影响。一、"欧洲共产党"意味着什么?这里所谓的"欧洲"不只是指欧盟(EU),而是包括从大西洋延伸到乌拉尔山的49个国家8亿多人口。其中5亿人口居住在欧盟地区,28个国家属于欧盟成员国,26个属于北约成员国,6个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摩尔  相似文献   

20.
余国庆 《当代世界》2015,(10):42-45
<正>欧洲是中东的近邻,自"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欧洲国家对中东局势普遍比较关注。作为欧洲国家政治与外交利益的代言人,欧盟对中东局势的干预和影响比较明显,成为影响中东局势发展的重要外部势力。面对中东局势的脱轨发展,从自身的稳定与安全因素考虑,欧盟又希望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