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方政府,除了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已成为地方政府非常重要的课题.天津市1994年始启动的"市区危陋平房改造工程"和1984年开始的"天津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探讨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地方政府如何在相互冲突的发展目标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本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产权关系、融资途径、发展战略及对西部大开发的作用等主要方面 ,明确把基础设施分为制度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三大类 ,强调制度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强调经济基础设施中国家基础设施与地区基础设施的区分 ,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划分 ,以及制定科学的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解读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过程,实质上是在中央政府主导下由地方政府推动制度创新的过程。实施中央政府制定的中部崛起战略需要中部地方政府推动制度创新,主要有行政观念创新、行政体制创新和产权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既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并呈现出三个步骤和三种机制。北部湾"三港归一"战略是地方政府合作的典型案例,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合作的三个特点。在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充分利用行政和市场两种协调机制,以特色项目为突破口深化地方合作是当前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16,(6):84-104
本文旨在考察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城市外交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城市外交出现了"从国际交流到国际合作"的转型,城市外交不再局限于象征意味较强的友城关系,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更注重合作的实效。在东南亚地区,城市外交已经成为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实现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重要政策手段。中央政府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构建与资源注入,是日本城市外交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城市外交实践也为中国地方政府开展国际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有关人士透露,“八五”期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行政体制改革将在强化决策功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性、调整职能配置和进行地方机构改革、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它包括:继续合理配置职能,理顺关系,强化经济综合部门与经济调节部门的职能,加强综合平衡与经济调节的法规建设,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政府机构将区分为参谋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完善决策体制,实现  相似文献   

7.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有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但一国的外交行为及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必定会打上该国的文化烙印。影响日本对外关系的文化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等级观念、危机意识、天皇崇拜思想、耻感文化、历史观。了解文化差异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更有助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往来,加强本国经济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办好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对外贸易,发展国际经济合作也是加速我国四化进程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对外开放,必涉及产权的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以及中外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涉外经济立法,是推进对外开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外交评论》2014,(4):25-40
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在对外交往中需要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进行有效的相互转化,以实现国家利益。国家营销理论对国家战略的规划定位、体系设计与实施手段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其对战略实施阶段的多元营销手段,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国家营销视野下的外交战略分析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国家战略定位和道路选择、外交战略体系设计、外交战略实施。中国外交首先要在国际体系层面找准国家定位,在国内层面找准政策定位,在外交路线上做出明确选择。中国逐渐将经济外交列为核心外交政策,辅之以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等政策手段,围绕"实力与权力之间的有效转化"这一核心议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进行外交布局。中国在价值塑造、市场细分、促销渠道等外交战略实施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和平外交是我党长期坚持奉行的外交方略。我国通过实施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党的和平外交方略指引下,团结和支持非洲国家,推动南南合作,是我国外交的重要战略。50年来中非人民紧密团结,中非友好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实践表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继续奉行和平外交方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渐进式市场化变革中,地方政府是创建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坚力量,其职能定位是影响政府经济行为和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央政府完全决定税率和税基;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仅是改革实践的执行者、改革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单位,没有形成独立的税权收益主体地位.本文从体制改革与"分权化"政府间税权制度改革的逻辑出发,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税权关系瓶颈以及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上的相机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完成这一战略举措的有效途径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合作。目前,欧盟的政策合作已取得很大成功。进一步加强政策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在借鉴欧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政策原则,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13.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已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重心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 ,控制中国社会的是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因此 ,中央政府是否能够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同时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将取决于它是否能够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合作 ,而这又进一步取决于中央政府如何调整其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国际往来日益活跃,地方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成为新型的国际交流合作。地方政府跨国合作对于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解决跨国公共事务、提升地方竞争力和实现互惠互利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中,东南亚占据至关重要的枢纽地位,这意味着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实践,地缘优势、群体规模的同质性、共同政策目标、领导者推动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共同构成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动力系统。同时,合作风险、交易成本、现有制度环境、资源禀赋和国家利益等要素可能促使地方政府采取短期利益的行动策略,成为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约束条件。地方政府在激励性因素和阻碍性因素下作出跨国合作的理性选择,有助于形成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背景下,辽宁地方政府职能必须尽快转变。但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南方发达地区的经验,必须结合辽宁经济发展的实际,除体现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一般职能。还需要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导”作用,完成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多一块”特殊职能来适应辽宁经济重新振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美国一国独大的现存国际秩序下 ,不做挑战者也不做追随者应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原则。它的着力点是努力培育和营造国际关系的制度建设。这既包括在现有多边国际机制中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正当性 ,在大国间健全联系机制 ,也包括努力培育新的安全机制及相互协助。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相切点。中国外交应在培育区域安全机制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与周边国家实现经济依存和安全信任。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增强社会整体创造活力、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及有效化解区域治理过程产生的矛盾,必须协调地方政府府际关系。协调地方政府府际关系,必须强化中央政府的协调作用,促进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丁孝文 《外交评论》2004,3(4):67-71
大局意识是中国外交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的前提条件。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和在外交工作中,坚决反对别国干涉中国内政,切实维护中国的政治稳定;努力发展与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的关系,促进中国的经济稳定;妥善处理敏感涉外事件,避免引发国内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与国际社会特别是邻国的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跨国犯罪,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际竞争是智力竟争、技术竞争.反映在国际政治、经济等事务中,就是各国国际战略、外交技巧的竞争.一国是否具备科学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技巧直接关系该国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等事业发展,更关系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我国从建国到现在的外交战略的科学调整,不但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成功地把我国推上了“一极”的国际地位,使我国成为外交大国,因此而成为世界和平的一大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也必须与WTO规則相适应,政府职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增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外交职能;建立协助本国企业WTO事务的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强宏观调控职能调适对外贸易管理的相关政策;营造本国或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