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中南 《前线》2015,(4):51-53
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因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深入梳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特点,摸清底数,对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反思问题,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古代中国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四大著名盛世,这四大盛世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主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史学家所称道.形成辉煌盛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具体政策层面上的原因,也有政治层面的原因,还有盛世统治者生活品质、能力素质方面的原因.在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这些原因为我党执政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6,(12):42-42
汝信李惠国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08月本书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通过选取对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发展的研究,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具有怎样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揭示传统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兵法与现代企业经营○张凤毛中华民族具有悠悠5000年的古老文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不仅突出地表现在农业、航海以及火药、造纸、印刷等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军事学术方面。中国古代的兵书,今天存世的当有四、五百种之多,是一座伟大的宝库。中国古代兵法的价...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举措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倡廉是古代王朝的治国方略,它的许多措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产生过积极作用。以客观的态度正视这份历史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不无裨益。 一、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举措 (一)倡节俭,戒奢侈,少兴作 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各朝代的创业君主或中兴君主,往往身体力行,提倡俭朴的生活方式,同时实行少兴土木、少事更张的“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西汉文帝时曾欲建露台,后得知需费百金,相当于10户中产人家的财产,便主动取消此项计划。他在建陵时又下诏,要“因其山,不起坟”,“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唐太宗亲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古代的德治文化精髓进行了高度概括,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为政以德,德主刑辅,修身与教化,选贤任能,并从中国古代的德治文化中提炼出了几点有益的启示一是以德治国必须以民为本;二是以德治国必须做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三是以德治国必须坚持不懈地搞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四是以德治国关键在于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很大制约因素在于广袤的基层。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有着较为丰富的借鉴资源。纵观中国历史发展,乡绅阶层处于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扮演着独特的社会角色,成为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他们是中国传统乡村的治理者,是社会公共权力结构的主导者。"乡绅之治"作为传统社会的一种治理方式,在平衡国家权力、促进基层自治,节约行政成本、创造社会财富,构筑乡绅文化、凝聚乡村力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乡绅文化不复存在,但乡村不会因现代化而消失,乡村治理是一个需深入研究的现代化命题。推进乡村自治,是今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民本固然不能简单等同于民主,但两者存在可比性,即相同性和相异性,而这种相同性则起源于相似的历史渊源。本文力图通过对民本与民主的比较来把握如何利用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以促进和推动民主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习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大精神,首先要领会和必须深刻理解的就是十六大以其承前启后的地位和继往开来的作用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历程中所奠定的历史意义。一、十六大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首先集中表现在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创新,伟大的实践催生了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政党高举着伟大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它在弹劾和纠举国家机关及官吏的违法失职、整肃朝纲、整饬吏治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它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对于新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标与本”的辩证关系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审视或界定问题、发展路径提供了哲学语境。运用演绎法,对个案进行经验观察,发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取得显著成效。为高质量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从协同性、规范性、有效性三个维度提出理论性对策建议:推动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各类责任主体贯通联动,确保一体推进的协同性;推动建章立制与落地见效同步到位,确保一体推进的规范性;推动抓住“关键少数”与管住“绝大多数”、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统一,确保一体推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风俗是儒家政治和道德学说的重要概念,以教化为根本手段的风俗之治是古代中国政治治理实践的重要传统。风俗之治是德治主义政治逻辑下必然的问题导向、目标诱惑和路径锁定。现代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区别于古代风俗之治的关键,在于实现从道德本位的儒家政治哲学范式向权利本位的现代政治哲学范式的转换,政府作为法治公正的提供者而不是社会道德风俗的直接塑造者,克制正俗的权力冲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巡视制度作为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有五个特点:巡视制度日趋完善,巡视官以小监大现象日趋普遍,巡视方式方法日趋灵活有效,巡视职责权限日趋明细,巡视官员选拔日趋严苛。古代巡视制度对新时期进一步健全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创新巡视方式方法和打造巡视“铁军”,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美好理想作了阐述与追求,既有勇于探索敢于追求不断创新的历史进步性,又有脱离现实向往自然陷入空想的时代局限性,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时代发展作出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余英时认为,作为古代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哲学的突破”塑造了代表人类智慧的“三大原型”,即中、西、印三种文化的本原形态。整体地看,中西两种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或者说,中西两种文化是“个性”显著不同的两种文化,因此不能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自近代以来,因为作为其“托身之所”的建制崩溃了,儒家文化遭遇“空前的”困境而变成现代社会的“游魂”。但是,如果儒学以“日常人生化”来“招魂”,不仅可“开出”新的精神资源,自身也可因此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7.
正是否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合法性的巩固和提升。深入分析和系统梳理群众路线的历史逻辑、现代价值与实践启示,对于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群众路线的历史逻辑(一)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牢牢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而能够客观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立场和动向,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动力,准确把握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与决定力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  相似文献   

18.
刘绍云 《理论学刊》2005,(10):104-106
中国古代社会在寻求自己的秩序调控方式过程中,基于自身文化环境的特点,形成了以宗教戒律为个体层、以家规为宗族层、以国法为社会层的独特社会秩序调控系统。它具备多层次、强渗透、全方位的特性,为古代社会秩序的长期和谐稳定带来了基于制度而又超越制度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迈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实践来看,目前不敢腐的震慑已充分彰显,不能腐的笼子已初步构建,而不想腐的自觉还有待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认为,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下,惩治丝毫不能松劲,监督权力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警示教育仍十分重要,同时需要加强"三不"各类措施之间的相互融合,一体推进,使之同向发力。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缘起、延续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章依据翔实的史料,考察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缘起、延续、终结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科举制度的利弊、科举制度终结的原因以及废除科举制度后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