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民素质的高低在民主革命时期关系革命的成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系国家的盛衰.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李大钊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说:"为消灭现在的军阀政客,首先必须提高整个国民知识的水平."(1)他把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李大钊全部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从事教育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圹和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产生了大量的著述,这是他由爱国志士、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真实记录.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家,其文学活动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他的诗歌、散文、杂感和文艺性的政论,对"五四"新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侧重就他的散文创作的成就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被史学家称为中国新的历史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人所共知的,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起到的特殊作用,却没有形成共识.为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作为对李大钊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李大钊,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已经英勇就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是不灭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指出"他的遗文却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那"妙手"著就的马列主义"文章",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研究;李大钊那"铁肩"担承的共产主义思想"道义",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初倡导者,这与他的文化开放精神是分不开的.李大钊的文化开放思想,是随着他进行文化选择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它不仅包括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客观评判、科学态度和理性选择,还涵盖了文化的融合以及文化的创造.与此相伴随,形成了对未来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理论追求和模式建构等基本观点,构成了李大钊全新开放的文化思想的框架原则.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最先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交.这一伟大转变的意义决不限于李大钊本人,他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是中国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先导.本文就他的世界观的改变,从他对帝国主义、十月革命、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略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基人之一,李大钊的美学思想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1)这主要是因为李大钊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他的革命活动(特别是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贡献)以及与革命关系较密切的军事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等.诚然,李大钊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也常常是渗透在他论人生、政治、历史、哲学的各类文章之中.然而,这并不能减弱李大钊美学思想的重要性.李大钊的美学思想是在东西文化交汇、新旧思想激战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是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者.历史表明,中国正是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沿着非资本主义前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值此纪念李大钊11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仅就他关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0.
张丽荣 《工会论坛》2007,13(6):153-154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发动了西安事变并力促其和平解决,从而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本篇文章通过阐述张学良的思想和行动由息战统一到统一御侮再到御侮统一的历程,论证了爱国统一是他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的爱国主义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前后李大钊通过办报办刊、发表论著、组织社团、办学讲课、演讲辩论等方式向中国民众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他早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主要涵盖了四方面内容: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阐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较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正确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革命的步骤、手段、动力等等;号召学生和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些杰出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早年的理论特色。当然,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初理解也存在着一些不准确之处,这种认识偏差是与当时他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分不开的。李大钊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并及时将先进的科学理论运用于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刚进入中国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它只是概念性的了解,比较模糊.李大钊在1918年7月写的文章,也只是停留在歌颂十月革命、马列主义的范畴,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论介绍.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又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这是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的宣传、评论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李大钊指出当时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改造世界的新纪元,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从而首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李大钊对马克思的学说体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经济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要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就不能离开他的唯物史观--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三部理论互不可分,而阶级竞争便是从根本上联络这三大原理的一条金线.李大钊分别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经济论,最早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呈现给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1889.10.29--1927.4.28),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他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我党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之际,研究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危难的中国,奔走中外,不断革命,奋斗一生,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从孙中山先生的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来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的征途上,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每次都能总结经验,继续前进,这种百折不回的毅力和不断革命的思想,正是先生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先生的这种精神,掀起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热烈而坚定的爱国者。他为追求民族独立、祖国富强、民生幸福,英勇奋斗,百折不回,贡献了自已毕生的精力。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与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密切相联,贯穿其革命学说的始终,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研究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1903年梁启超写的<中国之社会主义>,他说:"麦喀,社会主义之鼻祖.""社会主义者,近百年之特物也.概括其最要之义,不过是土地归公,资本归公,走以劳力为万物价值之源泉."但对此,梁并不赞同,更不认为中国可以实行社会主义.李大钊则不同,他欢呼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探索和昭示中国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是坚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先驱.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运动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这一革命不仅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爱国、强国、民主的思想,对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中国各民主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就是孙中山几十年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文芳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发言中谈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实现的社会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位,作为党的创始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人.江泽民同志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基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切实坚持由李大钊同志初步提示,其后由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系统而深刻地加以阐明和完善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的文化观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颇具代表性。纵观李大钊文化观的演变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从原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到主张中西"动静"文化调和,再到最早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观转变的三个时期,李大钊的立场也发生转变,即从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从改良派到革命派、从宪政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作为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文化观不仅促进了自身思想的转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确立。本文从李大钊文化观的基本内涵出发,着眼其文化观转变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探究李大钊文化观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