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即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而权力是决定这一体制的基本因素。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权力意识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形成、巩固乃至瓦解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封建专制"是中国学者创造并长期沿用的一个概念,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但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与历史事实不符。中国周代的宗法封建制社会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一样,实行的是土地等级所有制,与之相应,统治权呈层层分割状态,不可能实行君主集权专制。秦汉以来,在宗法封建制解体的基础上,才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从此之后不再是封建社会了。欧洲中世纪末期出现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也是以封建制的解体为前提的,那时虽仍残存封建主义社会关系,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二者是对立的。所以我们应抛弃"封建专制"或"封建专制主义"这样的概念,以"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称谓秦汉以下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秦至清中国社会形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主流倾向于将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从而使“封建”脱离了古义(本义)和西义(世界通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要,而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社会形态不宜称“封建社会”,而可称“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迎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治只能搞盛世幻象。几千年封建专制史,有法律无法治,历代王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近代中国没能走出历史困境,法治不彰是重要原因。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  相似文献   

5.
李文奇 《春秋》2011,(3):8-1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因山东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刘冠三等人生在高密、长在高密、心系高密,努力推动高密独立,高密的革命运动便具有不同凡响的"样本"意义,更加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杜耀云 《春秋》2011,(5):40-45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发动的一场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创建民主共和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至今百年的历史表明,由这场革命所开启的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由此,一切"复辟"、"独裁"、"专制"势力,在不可逆转的社会大变迁中,只是同近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残余之物"。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是由此开始,而山...  相似文献   

7.
著名史学家吴晗对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权的运作方式及其演化历程,对传统政治框架下,围绕封建皇权的集权与反集权、专制与反专制、制约与反制约的博弈和较量,尤其是对朱元璋的专制独裁统治方式,有颇为独到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昌锋 《前沿》2011,(20):49-5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历史价值集中体现在引领现代社会科学理论新时尚、引导理性救国新思路和深入国际社会新观念三个方面。从而使得包括"民主"在内的许多现代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不仅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振兴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1,(1):64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  相似文献   

10.
张绛 《协商论坛》2011,(3):52-55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跨越发展,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刘志琴 《传承》2010,(25):51-51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宫廷教育,明代又多有小皇帝,对少年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代贤明君主,然而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中,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又往往失效,张居正对少年天子教育的失败就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虽然比其莽撞手下更具政治头脑,但性格上仍具军人气质。他无法真正灭火,其实反映出所有专制体制的共同弊病。正如唐纵所评价:"处处维持现状,一进一退,无补于时艰,徒然苦了自己,苦了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封建走向民主,从专制走向法治。人类斗争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取权利的历史。人的权利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逻辑起点,这一要旨构成了法的价值追求的内核。法的价值首先是公民的权利,其次才是社会的秩序。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方国家的议会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产物,它废除了“朕即国家”的专制政体,开创了国家由君王集权走向阶级分权乃至资产阶级内部实现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格局,是一大历史进步,也是近代西方民主制的重要标志。为了了解西方议会的运作及保障隋况,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读懂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这一探索历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奚仁德 《前进》2001,(5):23-24
在20世纪的中 国,发生三次历史性的 巨大变。第一次是辛亥 革命, 第二次是建立新中国,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而 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使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时代最后终结,但是它最终还是失败了。只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历史巨变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且这两次历史巨变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的。两次历史巨变的过程时跨80年,几乎等于一个世纪。因此可以说,中国的20世纪是中国革命的世纪。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中国20世纪之路。 细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逐渐就会…  相似文献   

17.
说专制主义是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其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范式和运行机制,表现为专制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通吃”一切。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是专制主义作为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的最重要理由;另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就是中国专制主义本身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中的任何人、事都处于至上的、无限的皇权控制之下;传统社会中的人是处于专制权力的严格、严密、严酷控制下的“组织中的人”;传统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政治原则而非经济原则,是政治决定经济而非经济决定政治,即“权力统治铁律”;政治权力全面干预社会生活,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18.
印刷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随着印刷术的应用而诞生的版权制度却没能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最终未能成为著作权法的发源地。这其中除了立法技术、法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以外,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化专制的禁锢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将从对中国古代文化专制及著作权法的探究出发,探讨著作权法未产生于中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毅 《前沿》2012,(6):155-156
自然体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它是否定了带有封建专制主义色彩的"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对于我国近代学校体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和积极作用,但总体上促进了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发展。总结自然体育思想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天我们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肇毅 《桂海论丛》2008,24(5):69-73
民团制度,是新桂系治桂时期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对巩固新桂系的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彰显新桂系治国安邦的理念、路向和方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团制度对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社会,动员民众反对外来侵略,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质是军事专制,是反现代化的,体现了新桂系统治的军事专制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