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好读书自有无尽的乐趣。不必说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豪迈:也不必说那究天人之机、通古今之变、揽万家之言的通达:单是那于宁静的夜,就着窗外满天的星斗,伴一盏明灯.备一壶香茗,置身于环壁皆书、气韵流动的书斋.信手闲读.就令人喜悦不已。  相似文献   

2.
林夕 《公民与法治》2013,(10):49-49
大概人人都听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日不淡书,语言无味;还有最绝的一句:爱书才会赢。不需要看最近美国发表的调查报告,大家都知道全世界读书风气进入熊市,有很多人一年都没看一本书。这调查指出平时爱读书的人较快升职加薪,收入与生活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王跃文的《大清相国》一书受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大力推荐,在他的笔下,陈廷敬学养深厚,品行端方,才能卓越,清廉勤勉,可谓做官的楷模。在接受本刊专访时,王跃文说:“从陈廷敬的故事可以看出,人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其实是可以独善其身的。不能指望社会环境都好了,我们才去按环境的要求做人做事;恰恰相反,我们都应为改良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4.
瘦猪 《政府法制》2012,(20):5-5
“读书贵能用书.若不能用书,书反蔽智”这是读书人的微博;“欲莫难于处妻子,理莫难于处父母。能处妻子可以使人。能处父母可以事人。”这是宅男的微博;“深言勿勺交浅者谈,  相似文献   

5.
青丝 《政府法制》2011,(32):37-37
学识丰富、才学优秀的人,在封建时代比一般人要更容易获得政治权力,而拥有了权力,除了能够实现经世济民的宏大理想,也意味着财富利益的丰收,这使得历代的读书人对从政做官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除了读书求取功名,以学优入仕,一些人为了做官,亦是无所不用其极。对此,鲁迅曾有过非常深刻的评价:“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相似文献   

6.
谢兰 《政府法制》2009,(24):52-52
谢兰,生于北京,1990年留美,2007年被美国蒙哥马利市市议会推举为新泽西州第一位亚裔女市长。2009年任该市副布长。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做官就意味着手里有权,有了权就可以做大事、为人民造福,也满足做官人自己的虚荣心和成就感;有了成就,就有欲望抓更多的权,做更大的事业,这是英雄人物的壮志雄心,也是人的本性,更是为官者的本性。有人称之雄心,也有人称之野心。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在上班和上学途中,很少有闲聊的,多数人在读书或阅报、看杂志。但近年来,“听书”逐渐在取代看书。6年前,磁带书打入市场时,购书者主要是中、老年人。现在磁带书也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尤其是高中生的偏爱。人们在忙碌时或不愿“读书”时,只要戴上耳机,便可听到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碌带书除了通俗文学作品外,还有古典名著,目前,磁带书已发行了几百种。  相似文献   

8.
求官术漫谈     
据说过去在中国最一本万利的生意就是做官。一朝黄袍加身,自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弄顶不大不小的乌纱帽,也可以食甘餐肥,车马衣轻裘,享受种种受用不尽的好处。看惯了为官者的作成作福,平民百姓们就不免有些眼热心跳,于是官场也如市场一般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将芙芙众生拨弄得如醉如痴,几千年下来,便有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求官术C一日“跑官”。天上掉不下乌纱帽,要想做官自来寻。虽然古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但也只是“好做”而已,还要看有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官,许多时候还是须下功夫跑上一番的。当年孔子一车…  相似文献   

9.
我今天和各位交流的话题是关于读书境界和做律师境界的话题。自我们所组织律师学习和成立讲师团,开始每周五讲课以后,我就在考虑要讲什么题目。如果讲法律我懂的大家都懂,我不懂的好多人可能也懂。所以我想应该选择自己有比较多的素材、话题、体验,领悟,有别于其他律师的东西来讲。我读书的年限比较长,今年53岁,大概读了44年书,从8岁开始读书。做律师的年限亦有22年,是读书年限的一半。在这个行当中泡了这么久,拿这两个话题出来讲,就有一点说话的本钱。所以就选了读书的境界和做律师的境界作为题目。我先把问题提出来把人气凑起来,大家就可以进行讨论、发问,看看我们是否能碰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来。  相似文献   

10.
肖健 《政府法制》2010,(24):28-28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做官要做潇洒官”的说法流行起来。为了便于某些为官者测出自身的“潇洒度”,特拟以下试题,被测者只需对各题作出“是”、“基本是”、“不是”的回答,即可略知自己“潇洒”与否于一二。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他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3.
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祖、父都做过官。幼年时家中有门客被杀,官吏来查,大家都接受了讯问,只有狄仁杰在那里读书,置之不理。官吏责怪他.他说,正和书里的圣贤对话,哪顾得上你。  相似文献   

14.
苏永通 《政府法制》2010,(14):16-17
毛泽东:读书最没有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毛泽东在党的各种会议上,包括政治局会议上,讲秦皇汉武,评说史家著作得失。他给小说人物贴标签,贾宝玉是“大革命家”,刘姥姥是“农民阶级”。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相似文献   

15.
裴伟在2006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说,“读书得问”是旧时老师教诲弟子的惯用语。‘‘读书得问”是清以来特别是乾嘉学者读书治学的传统。清代学者苏微保认为,死搬教条与离经叛道同罪,读书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书中读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做官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事。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职责。做什么样的人,当什么样的官,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是一个小问题。当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官,就需要实实在在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干事.清清白白地为官。  相似文献   

17.
做人与做官     
怎样做人,为谁做官,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75周年座谈会上曾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必须首先堂堂正正做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基础,做官从政就很容易跌跤。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有时不是在对与错、是与非面前辨别不清,也不是对政策规定不了解,甚至有些人在做错事之前,就能掂量出事后可能有什么后果。他们之所以明知故犯、铤而走险,说到底还是缺乏高尚的人格品行修养。可见,解决好做什么人及怎样做人的问题,是做好官、做表率的前提。  作为领导干部,做…  相似文献   

18.
常聪 《江淮法治》2012,(2):30-31
对于“套牌车”,很多人清楚是怎么回事.即做一块假车牌挂在自己的车头.冒充别人车的牌号行驶。可对于“套牌学校”.很多人恐怕就不懂了.因为一所学校.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实体,能“套”得了吗?  相似文献   

19.
读罢《世纪伟人周恩来》一书,深感大凡伟人,始终把自己当做普通人中的一员,保持着谦逊和平等待人的风范。真诚地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做群众的贴心人,是周总理与老百姓心心相连,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爱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伟大人格的重要体现。相比之下,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一旦“官”当大了,手中有权了,就自以为了不起,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有意无意地要和普通群众保持距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大人物或是小人物、名人或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自尊,都希望别人瞧得起。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为自己打气鼓劲,“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如今“自己瞧得起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了,胆子也变得更大了。而与之相反的是,“瞧不起别人”却成了时下一些人的通病:庸人瞧不起能人,闲着的瞧不起干着的。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