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九年春天,在皖南繁昌抗日前线我第一次见到谭震林同志,当时,他担任新四军三支队的副司令员。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的张云逸同志,已经过了长江,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总指挥,三支队的军政工作和部队活动区域铜(陵)南(岭)繁(昌)的地方民运工作,都由谭震林同志直接领  相似文献   

2.
当时,彭德怀为三军团司令员兼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为政委,我任红三军团青年部长、民运部长和宣传部长,参加了红三军团三次入闽作战。  相似文献   

3.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二支队告别了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的闽西,开赴皖南岩寺集中。4月28日,由一、二、三支队各团战斗骨干和侦察分队组成的先遣支队,在我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同志的率领下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为一、二支队主力的开  相似文献   

4.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减租减息前,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渤海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十分悲惨,存在着减租减息斗争的紧迫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渤海区的减租减息,从抗战初期的宣传发动,到抗战后期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其间经历了一个艰苦、复杂、激烈的斗争过程。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广泛开展,对抗日根据地的农村土地关系、阶级结构、农民社会生活、精神风貌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渤海区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1948年春,杜鹃盛开,春意盎然。闽东地委组建了屏(南)古(田)瓯(建瓯)支队,任命黄陆团为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郑忠波为文书兼宣传委员,并从闽东北支队调来姚日演任分队长兼支队组织委员,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开展减租减息抗捐抗税和反霸斗争。有一次,支队接到群众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初,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我所在的新四军第二支队老三团六连,事变前担负着保卫新四军军部的重任,事变之际又是军部中路纵队前卫部队的尖兵连。这里我所回忆的就是六连在皖南事变中艰苦奋战,突出重围,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曾4次拜访中顾委委员刘志坚将军。请他谈谈“二战”时期在红三军团参加“东方军”入闽作战的有关情况,他说:“当时,彭德怀为三军团可令员兼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为政委,我任红三军团青年部长、民运部长和宣传部长,参加了红三军团三次入闽作战。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两篇新闻报道呢!”当我们将他在1933年7月写的《朋口战役记述》等文章的复印件送给他时,他高兴极  相似文献   

8.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昌邑县北部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大致分为初步实施、深入发动、全面实行三个阶段。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削弱了农村封建剥削势力,调整了农民与地主、债主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昌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斗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十、强借粮 黑杀党留名 拔钉子 黄经传归天 1927年秋,商南农民经过减租减息,虽然减轻了一些负担,但由于歉收,1928年一开春,大部分农民就断炊了。为了帮助劳苦大众渡荒,打击地主老财剥削,商南党组织决定,发动农民向地主开展借粮斗争。 屯粮是地主老财发家的一条门径,天旱歉收,正是他们发财的大好时机,他们岂肯把粮食借给穷光蛋?  相似文献   

10.
1932年冬,中央红军和闽北红军开辟了光泽苏区。我亲眼看到朱毛红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3年6月,我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光泽县独立营保卫队当警卫员。12月光泽苏区失陷的当天,我们保卫队护送县委、县苏机关撤退转移,跟随黄立贵师长辗转到达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后来我被调到闽北独立师二纵队一支队当卫生员。班长牺牲后,我接任卫生班长。  相似文献   

11.
胡居成 《党史博览》2010,(12):15-18
被毛泽东称为“南方三杰”之一的潭震林,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师、第二师等部,转战长江南北,对皖南、苏南、淮南等地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初期.谭震林坚决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率部挺进皖南前线.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多次“扫荡”,大振了新四军的军威,鼓舞了皖南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一)新二支队的组建情况皖南事变的新四军新二支队是老二支队(司令张鼎丞、副司令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主任王集成)的三团和四团一营发展起来的。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于一九三八年一月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以红八团(三支队)、岩宁连一支队、上杭七支队、汀瑞支队、岩连漳、龙岩等  相似文献   

13.
1938年,我刚好20岁,当时在老家壶关县的“牺盟会”任协作员,主要是下乡宣传抗日。1939年秋天,县里选派我去抗日军政大学设在壶关山区的一分校学习,3个月后,部队上要干部,我们十几个学员就被派过去了。我被分配到政治处的民运科任干事。这支部队叫华北抗日民军,原来是河北省一名旧军阀的一个团,经我党工作,起义参加抗日。不久,这支部队奉命开到冀鲁豫交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组织民兵开展抗日斗争。一次掩护战斗1940年5月,敌人发动了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有个村子叫杨固(音),周围的不少老百姓…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月,坚持在闽西南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二支队,在龙岩白土镇集结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邱相田同志在四团政治处任组织股长,我在支队司令部副官处工作。从此,在华东地区的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战场和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相田同志和我曾几度一起战斗,一起工  相似文献   

15.
前言     
一九一九年七月,我出生在上海附近的宝山城。父亲是邮差,母亲是纺织工人。由于战争破坏和经济萧条,他们都先后失业了我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做学徒,半工半读。受到爱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一·二九”学生运动开始,我参加了上海救国会系统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爆发后,与职救会的盛同、沈西蒙、李珉等同志组织上海战时服务团,带领一批进步青年,于一九三八年五月离开上海,经浙江温州到皖南参加新四军的革命行列。有一年时间在军部的云岭、章家渡、水南渡、中村和三支队活动地区繁昌、铜陵前线做民运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春节刚过,根据县委指示,我和区里的二位同志一道到豫西的孟津县马屯区西沟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我任组长。当时我参加工作才半年时间,只有17岁。一天,我突然接到区里通知,让我立即回区里开会。我把工作安排好后,便急急忙忙赶回区政府所在地———古县村。回到区里我才知道,原来是动员区干部报名参加南下干部工作队。一到区里,党小组长就通知我开党小组会议。因当时党组织还未公开,所以党小组会是在村南面山坡的一片高梁地里秘密举行的。党小组长(叫什么名字我已记不起来了)先向大家讲了这次抽调大批干部参加…  相似文献   

17.
岁月流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芦沟桥事变”,已过去五十个春秋了。五十年前,我所经历的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宣传队的一段战斗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一 1938年1月下旬,新四军第二支队宣传队在龙岩白土正式成立。我为宣传队党支部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扬起了爱情的风帆,朱一的工作热情更高涨了。7月,经林俊司令和吴仲超副主任亲自动员,张梦萤和朱一她们的民运工作队留在无锡县张骞区,组织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张调回部队后,由朱——任工作队队长。工作队受政治部民运科领导,依靠群众组织和党员骨干,向地主开展说理斗争,实施减租减息,调动农民抗日积极性,成绩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九年七、八月间,我由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三营调到军部警卫连(也称特务连)当战士,全连只有九十多人,编为三个排。当时军部驻在皖南的南陵县和泾县之间的云岭镇,我们连驻在军部附近的六甲村,任务是为军部担任警卫工作。当  相似文献   

20.
1939年6月,我奉命调到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任《抗敌报》编辑。军部驻皖南泾县云岭,政治部驻云岭附近的汤家村。宣传部有10多人,部长是朱镜我,大家都相处得很和睦。当时,我除了编《抗敌报》之外,还要帮助军部直属政治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