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另一种腐败     
韶华 《北京观察》2001,(5):42-43
那种收贿赂,借改革之机侵吞国家财产,搞“三乱”,默认、纵容、支持制假贩假、偷税、逃税等腐败现象,我们听到的见到的,多多了!媒介几乎每天都有报道,用不着在这里举例赘述。现在我们想提出另一种腐败现象,这类报道也甚为普遍,可是还没有给他们命名。姑且讲来:第一是假:假“小康村”,假“电话村”,假“卫城”(卫生达标城市),只供领导参观的假“工程”,假“经验”,假“典型”,假“统计”,假“现场”,假“打假”……又可以举出一大堆来。这么多假,一言以蔽之曰“假政绩”(政绩是和“官名利”挂钩的)。这些“假”,其中的好多事,还不是一个人能办得到的,而是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集团行为。同时在制造这些“假”中,你  相似文献   

2.
我们思想上还需要哪些超越(下)□周文彰四、超越“假、大、空”的思想怪胎我为什么把“假、大、空”叫怪胎呢?因为它是不正常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社会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搞“假、大、空”。但是“假、大、空”却产生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3.
打假捉劣,叫了许多年,打了许多年,总是不见绝种。过去有假烟假酒假种子,只是物品,现在可“丰富”了,连人也开始有假了,且假得邪乎,假教授有,假局长有,假“官公子”“公子哥儿”有,假小姐假夫人假男人假女人都不稀奇了,至于假金假银假药假币,更是比比皆是,因此人们戏称“除了假的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话虽刻薄,但颇深刻。现在需要我们再深一步发问:何以假货如此之多?  直接的答案肯定是造假的人多。造假者,有利可图也,利令智昏也。马克思的名言“有100%的利润敢冒上断头台的风险”,可谓揭穿底蕴。历朝历代弄虚…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     
《台声》2014,(1):14-14
“假”2013年走过尾声,一年一度的“台湾代表字大选”也落下帷幕。今年“假”字高票当选年度代表字。众所周知“假”是一个贬义字,但它竞能在56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厉民 《民主与法制》2014,(23):57-57
《民主与法制》杂志近期刊登《“知假买假”被认可让消费者挺直腰板》专题,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文保护消费者疑假买假打假、知假买假打假,“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  相似文献   

6.
一次购物,惹出大麻烦。10瓶茅台酒,究竟是真是假?面对超市“假一赔十”的承诺,会发生怎样的纠纷?这到底是普通消费者的一次维权之路,还是“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  相似文献   

7.
福建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一个位于闽粤交界处普普通通的偏僻小镇。1997年以来,这里却成了假烟制售分子的“天堂”。不仅如此,当地近30家假烟制售“企业”竟还公然成立了一个名为“大公家”的造假行业组织! 这个被当地群众称为“造假协会”的组织专门向打假职能部门送“保护费”,诏安县部分负有打假重责的干部纷纷被金钱拉下水,为制假分子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使假烟制售在当地一度泛滥成灾,成为一大“支柱产业”。 “造假协会”荒唐出笼 漳州部分县、市的假烟制售“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集中在云霄县。当时云霄假烟…  相似文献   

8.
未羊 《同舟共进》2011,(5):78-78
一般说来,“假作真时真亦假”,但有时也可能“假作真时假亦真”。明朝有个叫万里的假中书,就弄假成真,当了真中书。  相似文献   

9.
“打假”和“假打”何祚庥现在是假风蔓延,有愈演愈炽之势。人生十件事:“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养”,无一不有假。更有甚者,是人命关天之事,居然也敢作假,如山西省的毒酒。然而最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是假医假药,现在非法行医之多,在我国医药卫生史上,恐怕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史学界几乎一致承认,汉代统治者实行过以国有土地——“公田”(也称“官田”)租佃给农民耕种,从而收取地租——“假税”的“假民公田”制。按照这种看法,武帝时“诸稻田使者”及“左右内史”等主管的“稻田”;宣帝、元帝及至东汉安帝时的“假民公田”,都一律被视为官府以公田租赁于民耕种并及收取地租——“假税”,  相似文献   

11.
“打假”和“假打”何祚庥现在是假风蔓延,有愈演愈炽之势。人生十件事,“衣食住行用,生意病死养”,无一不有假。更有甚者,人命关天之事,居然也敢作假,如山西省的毒酒。然而最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是假医假药。现在非法行医之多,在我国医药卫生史上,恐怕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2.
说“假”     
“假”字是谁发明的呢?是先有“假”字而后有假事、假物,还是先出现了假事、假物而后出现“假”字呢?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可以得知,肯定是先有了假事、假物、假的东西,而后出现“假”字的。因为在假事、假物、假的东西出现之前,人们还认识不到,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假冒伪劣现象屡见不鲜,造假之风愈演愈烈。除了人们熟悉的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产品以外,近年来社会上又出现了假报纸、假新闻、假广告、假信息、假证明、假招聘、假征婚、假经营、假合资、假发票、假数字、假义演、假警察等造假行为,难怪有人说,生活无处没有“假”。 假联营,骗及全国 今年初,浙江省破获了一起以“联营办厂”为名,骗销伪劣机械设备的特大诈骗案。据有关部门统计,上当受骗的企业不下1O00家,祸及全国30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14.
自身建设     
《中国民政》2012,(2):64-64
江西省樟树市民政局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解决干部职工工作中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为政不廉的“私、奢、贪”,行政审批中的低效率及行业工作人员乱作为等突出问题。(陈发平)  相似文献   

15.
假祸不除,国运堪忧沈小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假祸猖獗,假风蔓延,已经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和普遍忧虑。对此种破坏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生活的丑恶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有关行政领导部门,不仅三令五申,屡次“打假”,而且宣传媒介也不断揭露,口诛笔伐。然而尽管如此,假...  相似文献   

16.
姜黎黎  方一新 《求索》2014,(3):130-134
以中古“雇赁”概念场词汇系统中“雇”、“佣”、“赁”、“僦”、“假”、“借”等6个动词为考察对象,选取14部典籍作为中古时期的代表文献,从共时角度描写和分析这些词语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适当补充同时期其他文献中的用例,进而探求各个动词词义的来源和演变过程,揭示中古“雇赁”概念场词汇系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7.
号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今年“五一”节长假期间购物的人群几乎要压垮了电梯、挤碎了柜台。对这类“假日购物热”,新闻媒介着实宣传了一把,好像中国的内需一假之间便起死回生并返老还童了。但是,“假日经济”实在不给卖力的新闻媒介脸面,假期一过,“假日经济”就翻脸了:各大商场立刻就门庭冷落车马稀。还是拿中国第一店来作例子吧!据公布的数字说,假后营业额比假期下跌了百分之四百!假中“热”后,人们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谓商店假中“热”,实际是患了出血热:没有假日的大打折、大贱卖,决不会有假日商…  相似文献   

18.
掉入陷阱的清末宪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掉入陷阱的清末宪政中共宝钢党校杨小川博士“预备立宪”、“筹备立宪”、“君主立宪”、“假立宪”、“伪宪”、“立宪运动”和“宪政”等是人们对本世纪之初,即1905年以后5年间由慈禧发起的那场政治改革的不同称呼。过去普遍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专制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前几年阜阳假奶粉致命、上海“瘦肉精”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以及“苏丹红”、“二恶英”、“孔雀石绿”等看不见的“杀手”相继现形,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难免心存疑惑:“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此类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亦非空穴来风。在建设“平安小康江西”的进程中,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0.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18):21-23
“消费”的困惑 1995年3月25日,消法正式实施后的第2年,一位23岁的山东青年来到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两副假冒索尼耳机,随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商家按消法规定的“假一赔二”进行赔偿。这一爆炸性事件的主人公,就是日后被消费者视为英雄、又被许多商家斥为“刁民”的王海,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激辩,争议的焦点则是,王海式“知假买假”索赔行为,是否应当得到消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