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调整以及贸易战的开启,中美关系或正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战略不确定期。随着美中之间战略竞争态势的日益显现,就地方人文交流而言,推进其继续发挥双边关系探路者、铺路者和护路者角色,对于稳定中美关系就变得更加重要。尽管中美关系的整体操作环境呈恶化趋势,但地方人文交流仍不失为战略竞争背景下稳定中美关系的重要手段,一是由于双边关系使国家层面的人文交流变得困难,二是中美人文交流尚未真正深入民间而具有重大潜力,三是中美政治制度差异也意味着较大的政策空间。中美地方人文交流仍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与地方经济合作的配合度不够,对美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敏感度不高。今后,需要充分开发中美经济合作特别是贸易、投资和就业对美国州、国会选区的人文社会影响,并有效利用美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潜在机遇,推动中美地方人文交流的战略创新、手段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政府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挑起的贸易摩擦表明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中美建交四十年来最深刻的调整,但如果说中美关系已经发生质变则为时尚早。中美关系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各种交流仍在继续进行。中美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脱钩是不现实的。冷战的两大特点是意识形态对立和集团对抗,中美关系没有表现出这两个鲜明特点,冷战不是中美关系的选项。在中美之间博弈和竞争常态化的情况下,缓和摩擦,管控竞争,争取中美关系的大体稳定仍然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正民间外交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且可以摆脱国家关系的严格束缚,灵活开展,寻求民间往来和沟通的合作点。在中美关系中,民间外交是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中美民间外交具有历史悠久、全方位多层次、领域多元化、主体多样化且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的特征,其基础是中美差异和共同的历史文化等交汇点。中美民间外交,尤其是沪美民间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未来中美民间外交的长足发展,应当建立在正视和解决相应问  相似文献   

4.
丁迪 《国际展望》2023,(6):1-20+155
国家安全始终是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安全化手段将普通议题转化为安全议题是美国动员国内外资源、对华打压的重要方式。美国政府通过安全化手段将中美贸易关系、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等议题与国家安全问题挂钩,导致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在理念层面不断深入、在议题层面横向扩散、在对外关系层面持续外溢。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的加剧,使美国在对华身份认知、政策动机与手段选择上均陷入“投入愈多、损失愈多”的悖论中。安全化操弄导致的政策悖论使美国政府难以改变对华强硬政策,严重阻碍中美关系改善。过度安全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零和博弈,泛安全化则导致各种新安全风险在国际社会蔓延,恶化了全球安全环境。美国对华关系安全化逐渐走向极端,动摇了冷战后全球战略稳定的根基,存在颠覆当前国际秩序与破坏稳定的风险。中美双方应充分认识到安全化失控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美国政府需走出社会动员式的安全化政策模式,让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控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王帆 《当代世界》2018,(8):38-41
中美关系出现对抗,往往与美国看待中美关系的零和博弈观念有关。美国认为中美在崛起与衰落之间存在对立关系。笔者认为,中美GDP总量和综合国力差距尚远,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的下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跟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没有关系。在当今时代,美国的衰落更多是自身造成的,其他国家很难影响其主导地位。中美相互依存是新时期中美两国共同促进的,中美关系既是共生共荣共赢的关系,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40年前,中美两国"跨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走到一起",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树立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的典范,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40年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始终向前,取得了世人难以预料的巨大成就,不仅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稳定与繁荣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倪峰 《当代世界》2015,(9):16-17
<正>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美双方面向未来规划两国关系的一次重要访问,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影响。在中国国力不断上升、中美力量对比深刻变化、中美关系深度转型的大背景下,此次美国邀请习近平主席访美有着多重的考量。首先,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和中美关系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权重不断上升,正如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邀请习主席访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美关系的四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中美不同的意识形态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内在因素;战略安全利益如何确认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变量;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经贸合作关系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9.
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在毛泽东、邓小平、尼克松、福特、卡特等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至今已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值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回顾中美关系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前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美关系的性质,深刻把握中美关系的走势。  相似文献   

10.
宋国友 《国际展望》2024,(1):20-36+157-158
中美关系的走向决定未来国际秩序。从结构现实主义出发,有观点认为中美势必走向冲突与战争。通过定位中美所处的结构起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和应对全球性问题上,中美关系具有不同于“新冷战”的特征。总体上,经济结构是发展导向的,安全环境是和平导向的,意识形态是包容导向的,解决全球性挑战是合作导向的。从特定的结构起点出发,中美关系走向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优先选项,而走向冲突和战争代价巨大、成本极高。尽管如此,特定的结构起点及结构过程能否持续发挥作用,也取决于中美两国的政策选择。总体上,中美两国政府有意管控分歧,增强合作,这有助于避免中美关系滑入“新冷战”。无论未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如何变化,中国要更为积极地塑造中美关系,推进有利于发展、和平和多元的结构进程,提升结构的和平性、互利性和稳定性,借助结构的力量来限制美国对华“新冷战”。  相似文献   

11.
刘明 《当代世界》2021,(12):70-71
2021年11月16日,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聚焦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总结中美关系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重要原则,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国国家利益已超越国境,正在逐步扩展到五大洲,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和利益的冲突也增多,美国对我国的疑虑明显增加,大大加强了对我国的防范和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由于两国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共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方面两国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也在扩大。中美安全关系呈现出愈来愈复杂的格局。如何处理好如此复杂的安全关系,关系到中美关系能否长期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两国各自长远的战略利益。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常务执行主任钱文荣先生。现将采访的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人们深刻认识中美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修订和补充。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种种言论引发了外界对中美关系、特别是两国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走向目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利益,人们有理由相信,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未来中美关系仍然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曲折中前进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也进入了新时代。然而,中美关系不会滑入冷战对抗的陷阱,新时代的中美关系在表层上呈现为战略性竞争,但在深层结构上呈现为一种制度化协调。决定中美关系未来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制度化的协调与合作来稳定中美关系,推动建立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共同构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中美复合体。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中美第二轮高层对话已于12月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美关系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大国双边关系,起伏波动对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整体格局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而经数十年互动与发展,两国之间也具有了千丝万缕的国家利益关联。因此,此次对话与在北京举行的上一轮对话一样,理应引起关注中美关系和当代国际格局的人士的关注。 中美高层对话本是因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而来,但这一机制化、制度化的高层政策和战略对话意义究竟如何,许多观察家尚未有明确的结论,尚有待于对话的深化以及两国关系总体发展的催化。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有趣细节可以有助于说明这一对话在两国不同的含义。当第一次对话举行时,我国媒体普遍使用了“中  相似文献   

17.
张明 《当代世界》2012,(2):39-41
自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正式发表,时间已跨越整整40年。40年来,公报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并未随着时间的流转而被磨灭,其阐述的原则也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石。回顾历史,世人无不为中美两国领导人所表现出的战略胆识和政治智慧所折服。今天,在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在继续保持合作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月1日,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美关系已经发展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不仅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同时也形塑着世界格局。当前,两国均处于新的结构性调整期,中美关系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那么,中美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两国关系如何影响着世界格局?怎样看待当前美国这场规模空前的对华战略反思与调整?在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级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中美之争的实质该如何界定?经历了40年曲折发展的中美关系将走向何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美关系领域知名专家、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前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三卷本《中美关系史》作者陶文钊,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对大国实力对比产生了阶段性影响。美国的国际形象和战略信誉受损,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有所降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欧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心态变得更为复杂。国际组织受到明显冲击,全球治理面临更大挑战,非传统安全在国际安全中的重要性相对上升。面对国际格局新变化,中国应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自主生存和发展能力,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着眼长远确保中美关系总体稳定,深化与周边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以继续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朝鲜半岛新的安全环境正在给韩国对中美的外交提出新的课题。由于中美关系中维持现状、合作、对立局面将会一再反复,韩国需要有更多的独立决策能力,保持自身在两者间的平衡,任何倒向一边的政策,都会使韩国的国家利益受损。2012年韩国大选后朴槿惠政府对中美采取的对冲战略会有所调整,自主性、多元性、平衡性将成为韩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