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报告》2011,(4):72-73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然而,很快又有中央负责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给党和国家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2.
就政治教师而言,要敢于在以下五个方面说“不”。一是对教材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教条条、划条条、背条条、考条条,走进政治教学的死胡同。而是要深究教材为什么是这样,怎样编写的,能不能有新的提法等深层次、多维性的教学思考。二是不要认为教材中所有出现的东西都要教,要学会删繁取舍。三是不要满足于教材结构。教师要灵活多变地驾驭教材,不要拘泥于框框条条,惟本是从,照本宣科,教学了无生机。四是不要“两个凡是”──凡是政治课本上写的就全是对的,照教不误,凡是政治课本上没有的就三缄其…  相似文献   

3.
1978年我国广泛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当代中国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这场运动的发生和发展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成为他谋划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光辉篇章中的一个精彩序曲。一、邓小平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倡导者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直接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进行的。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本应成为实现新的历史性转折的重要契机。然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  相似文献   

4.
从1978年至今,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回眸20年历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幕一幕又重现眼前──粉碎一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经历了一个特定的拨乱反正过程。且叨7年2月间日,“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了题为《学习文件抓住纲》的社论,着重强调了抓纲治国和一两个凡是”。所谓“纲”,即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和反复宣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20周年之际,在以改革为动力的经济建设已取得很大成绩的今天,有些人对阻挡历史前进的“两个凡是论”以及后来与之一脉相承的“新凡是论”,并没有从理论上完全认清它究竟错在哪里,其要害是什么?为什么说“凡是论”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这就必须在理论上进行深入而确切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冬权 《传承》2004,(4):11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在邓小平的思想启发和亲自主持下开展起来的一场全国范围的思想解放运动。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有人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4月10日,还没有恢复职务的邓小平经过反复考虑,给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5月3日,中共中央转发此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正确意见。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说:“前些日子,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来看我,我对他们讲,‘两…  相似文献   

7.
吴恒 《中国人大》2012,(10):27-27
进一步加强对“三非”外国人的管理非常有必要。根据我原先在广西分管此项工作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确实很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边民生活状况好于越南,所以从越南跑过来的人与我国公民非婚生育情况日渐增多,国务院也曾经专门对打击“三非”的工作进行过专项部署。我们感觉有一个问题形势越来越紧迫,就是一些非婚生育的子女已经到了法定的选举年龄,在基层选举中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因为不能给他相关的证件。如果人数进一步扩大,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演变成国际性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研究制定非法入境的外国人与我国公民非婚生育的解决办法,并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对“三非”外国人的管理:一是加大教育力度,提高边民的国家意识;二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三是加大对防范措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8.
高考有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综合性教学评价呈现样式对综合性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小论文写作”可以作为实施综合性教学评价的样式试题,它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我们可以从评价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三个基本维度构建指向评价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的“小论文写作”命题框架,并通过优化“小论文写作”试题所采用的水平评分法,增强其操作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977年3月,我开始考虑写文章批判“两个凡是”。当时我认识到“,两个凡是”是全面拨乱反正的主要障碍,它的实质就是不准为“天安门事件”和其他冤假错案平反,不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了十字路口:要么冲破“两个凡是”,推动全面拨乱反正,建设社会主义;要么坚持  相似文献   

10.
刘少才 《中国保安》2005,(22):18-19
航海多年,借工作之便,我到过不少国家,领略过不少各国的风情习俗,也体会到国人正拼命学外语的同时,外国人也在拼命学习华语,或者说有不少与中国人打交道的外国人或多或少都会来两句华语。我们远洋船向西行的第一站就是新加坡,新加坡76%是华人,素有“华人世界”之称,凡是华人都会讲华语普通话。我1977年第一次去新加坡,正赶上当地几个商家为了拉中国海员去购物闹矛盾。刚一下交通艇,就看到一个胖胖的中年人在接客,二副告诉我,他是“泰昌布庄”的老板。那泰昌老板说:“还愣着干什么,我的小老乡,还不快上车?”就像自来熟一样。我一听倒真的一愣…  相似文献   

11.
蒯乐昊 《传承》2006,(4):74-74
1977年3月,我开始考虑写文章批判“两个凡是”.当时我认识到,“两个凡是”是全面拨乱反正的主要障碍,它的实质就是不准为“天安门事件”和其他冤假错案平反,不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解脱了“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和“两个凡是”的束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以蓬勃的态势,走上了健康发展之途。无论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的高度和力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所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空前未有的丰硕。据不完全统计,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底,全国已出版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著300多本,发表的有关论文达6000多篇。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前后,又有一大批成果问世。可以说,这是继延安时期之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又一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3.
凡是中国取得的成就,都成为学习西方的结果;凡是中国出现的问题,都是洗心革面不彻底的结果。这是另一种两个凡是,在它的影响下,当今中国人出现了一种文化自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拨乱反正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学校王聚武(时任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理论动态》组组长“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邓小平同志批评“两个凡是”、提出恢复实事求是精神指引下,在胡耀邦同志具体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要狠抓真理标准问题?因为它是同“两个凡是”斗争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杨自成 《云南人大》2007,(10):44-44
近期,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人大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研讨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建洪参加研讨会并作专题讲话。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自全市人大系统的论文19篇。体现出了一定的理论造诣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评委和其他参会人员还就论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或发表相应的观点、看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体现出理论研讨,既、“研”又“讨”,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是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有着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外国人随处可见。外国人渐渐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外国人入境、居住、就业等涉及社会事务方方面面,对外国人的服务与管理仍然是个新课题,其中还有许多困难与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广东警方的选择是,会同有关政府部门联合执法,就开展外国人综合治理工作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变“孤军奋战”为“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前沿》1998,(12)
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到今年已整整二十年了。20年后我们再次回顾这场大讨论,仍能从中得到许多启发。一、实践标准的提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在中国历史迫切需要结束过去,开辟新阶段的背景下发生的。“文革”后,中国走到了一个矛盾的叉口,中国要不要变,怎样变,即“往何处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摆在了全国人民面前。当时,在揭批“四人帮”和拨乱反正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毛泽东同志时,当时有人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  相似文献   

18.
《时事报告》2010,(4):4-4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凡是总收入高的农民都比较忙。因此,要让农民收入增长,就必须让他们忙起来,但也不能瞎忙,不能在“自然经济系统”里忙,而要在“货币交换系统”里忙,否则不会增加货币收入,农民收入增长也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9.
某教师在教育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同行们称羡不已。但,羡慕为羡慕,自己却不准备去总结教学经验,却不对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写论文,这种现象很值得反思。教师们为什么“临渊羡鱼”而不“退而结网”呢?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在心态方面:存有自卑感、神秘感。认为自己的水平低,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写论文是学者、研究人员、专家的事儿。教师是教书的,把书教好就不错了。发表论文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想高口味。其二,在行为方面,急切近利。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无暇搞写作。认为把职责内的工作干好实惠,领导欣赏名利双收。写论…  相似文献   

20.
丢掉“两个凡是”,坚持真理标准———第一次思想解放1976年10月,不可一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赶下了历史舞台,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欣慰之中。然而,这种欣慰是短暂的,人们很快就从最初的欢乐陷入深深的疑云。当年10月26日,时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