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青年》2013,(3):1-2
近日,一个冒用多家新闻媒体名义,“组团”进行新闻敲诈的团伙被揭露出来。这伙人以一个叫李德勇的人为首,真假记者都有,他们进行新闻敲诈的“必杀技”是.到开发区问“征地手续”,到企业问“环境保护”,到乡政府问“农民负担”,给钱就不登报,不给钱就登报。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9,(2):53-54
说起“中华第一村”,许多人最先想到的也许是大名鼎鼎的江苏华西村;年纪大点的,也许会想到当年作为全国农业典型的山西大寨村;改革30年之际,人们还会想到当年带头搞承包的改革开放第一村——安徽小岗村。其实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村落多得不可胜计,一个村有一个村的特点,一个村有一个村的优势。要说“第一”,有各种各样的第一。这里暂且介绍几个各擅“胜场”的“第一村”。  相似文献   

3.
余明忠  角名 《工友》2010,(1):24-25
只因老板图省钱,将一个因工伤骨折的打工者,送到了老板“自己信赖的医院”,将一个本可恢复健康的人变成了一个“植物人”。  相似文献   

4.
休闲一刻     
《时代风采》2009,(21):64-64
物归原主 诊所门前坐着两个小男孩,“小朋友,你哪儿不舒服?”护士问。“我吞了一个玻璃球。”“你呢?”护士问另一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5.
《时代风采》2011,(6):27-27
根据全国总工会“五个方面见成效”和省总工会“五带五创”的基本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公司党委和工会认真研究,制订了“1155344”的行动计划,即:围绕一个主题,实现一个目标,建立五项制度,创建“五型”之家,开展三项活动,做到四个结合,争当“四优”干部,深化全司“党工共建、  相似文献   

6.
刘鹏 《农村青年》2013,(9):54-54
强拆并非内地的专利,最近传出台湾民众抗议暴力拆迁。但是,内地的拆迁其“暴力”已到令人发指地步。“放蛇”“寄子弹”“夜半”“蒙头”“捆绑”“打人”“车碾”……常人想象不出的手段,几乎都用上了。目的只有一个:拆!  相似文献   

7.
佚名 《工友》2008,(10):55-55
爸爸对妈妈说:“明天公司里有一个应酬,所以不能回家吃晚饭。” 儿子好奇问妈妈:“什么是应酬?” “应酬就是自己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的事。”妈妈回答。 第二天,儿子吃完早餐,书包一背,对妈妈说:“妈妈再见,我应酬去了。”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不过,轻松一笑后,应酬缠身的都市白领又作何想呢?  相似文献   

8.
从杭州开往千岛湖的汽车,如果走省道,都要经过桐庐县瑶琳镇一个叫“阳普”的村子。沈子彬说,瑶琳镇过去是毕浦乡,而“阳普”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由杨家村改的,取“阳光普照”的意思。现在,“阳普”又更名为东琳村。  相似文献   

9.
马明刚 《农村青年》2011,(10):54-54
笔者认识这样一位农民,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栽了一个又一个跟头”,目前仍不富裕,他为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感到很“纠结”。  相似文献   

10.
丁吟 《农村青年》2010,(6):59-62
妆容天成,DIY粉丝自制“肌肤大餐”一个个切成片的柠檬,磨成泥的番茄,泡为汁的鱼腥草,都是化妆DIY的原料.驻足温馨、宁静的“美丽制造”,馨美的蛋糕,飘香的花茶,全是对造访者的犒劳。这里不像一般的化妆店,更似是一个“肌肤餐厅”,各种材料依客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调出她们肌肤喜爱的“美味佳肴”。“以前我在品牌店买一小瓶高档化妆品.随随便便就要五六百甚至上千元呢,那叫一个心疼,  相似文献   

11.
一面面锦旗颂“医德”,一封封致谢信赞“医风”,一个个病员夸“医术”,一本本证书表“荣誉”,一块块奖牌显“成绩”……  相似文献   

12.
开宝 《时代风采》2014,(1):10-12
2013年11月25日,节气“小雪”之后,当云南许多地方已是寒风萧瑟之时,镇沅县街头仍旧温暖如春。 2012年,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主题,普洱市总工会开展了一项“绿色行动计划”,要求全市每个工会组织建一个“工人园林”,每个职工种植一棵树,让“养生天堂”更为“妙曼”。  相似文献   

13.
从“积极争取”转到“主动加强”上来刘玉杰衡量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一个领导者政绩的大小,往往以“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的程度如何”为标准,这是一种误导。在这种误导下,各行各业各部门,纷纷北上南下,东跑西奔,找上级,拜领导,托人情,拉关系,甚至有的...  相似文献   

14.
汪连天 《工友》2011,(7):42-43
“执行力”不强的原因中,有一个是最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对困难的畏惧,大凡我们看到的不愿“执行”或“执行”不力,都与这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3,(10):1-2
“自带干粮”的于建嵘能给乡村带去什么? 知名学者于建嵘已前往贵州。此番,他将“不领一分钱工资补助和报销车马费”、“自带干粮”,赴任一个小到“不存在级别”的职位:贵州兴义市则戎乡安章村村长助理。此前,于建嵘曾多次帮助则戎乡进行民族村庄整治。今年,则戒乡招商引资了一个发展项目,决定诚邀其前往该乡安章村挂职。  相似文献   

16.
浓情 《农村青年》2008,(10):10-12
他叫黄伟木,今年24岁。广西贵港农家子弟,2002年到广东打工。2008年。经半年“卧底”收集证据,他大胆举报自己所在的制衣厂违反劳动法。并向厂方索赔差额工资等55334元。他“以身卫法”,上演了“一个普通农民工和一个坐拥千万资产的家族之间的巅峰较量”。成为轰动网络、震撼社会的新闻人物。 黄伟木是怎样“爆发”的?他为什么要“爆发”?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10):61-61
好男人啥样 汪汪进城打工给一个老板开车。由于老板经常应酬,他也难免抽烟、喝酒、赌博,女朋友说他“不是个好男人”。有天汪汪外出办事,在十字路口等绿灯时,一个乞丐过来敲车窗说:“先生,给我点钱吧!”汪汪看看乞丐,回答:“给你抽支烟吧!”乞丐说:“我不抽烟,给我点钱吧!”  相似文献   

18.
《重庆工运》2009,(4):23-25
200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将“爱心资助”更名为“金秋助学”,资金来源、资助方式和资助范围等,也根据实际情况有了新的变化,并成为全国工会系统的一个“品牌工程”。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企业工会经审会的作用,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应按照本企业的实际,将企业工会经审工作与企业工会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抓住工会经审工作中的重点,发挥“协审”优势,敢于善于“挑刺”和“碰硬”、着力解决“权利”与“责任”、“新手”与“老手”、“维权”与“监督”的关系,促使企业工会经审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岳明 《工友》2009,(10):60-60
一个农夫去一个哲学家家里做客。 农夫不解地问哲学家:“您每天不是读书,就是伏案写作,难道不觉得辛苦吗?”哲学家说:“因为我有事业心,所以不觉得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