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16):23-23
20世纪初,伴随着社会改造呼声的日益高涨,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如实用主义、工读主义、互助论、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行会社会主义、平民教育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向中国涌来。在各种主义、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探索,主要有刘师复对无政府主义的探索、张东荪对基尔特主义的探索、周作人等对新村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语境密切相关。20世纪初的中国,动荡起伏、,波澜壮阔,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交织汇集成新的学术生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近些年学界关于20世纪初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的研究进行梳理,能够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原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研究这一群体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群体学者的共性和各自的学术个性;并进而形成20世纪史学“三大干流”(新史学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平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研究思路,取代以往“两大干流”的认识。其次,应进一步探究新历史考证学如何继承了乾嘉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因获得进化史观等新的理论指导而成为一门近代学术;至1949年以后,又因为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推进到新的境界。再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如实地总结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其经历过的曲折;要开掘出“传统思想的精华如何通向唯物史观”一类的新课题;对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应抓住“两种对立的学风”这一关键做观察、分析,既认真总结教条主义一度盛行的深刻教训,又恰如其分地总结正直学者发扬优良学风而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用以指导史学研究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列宁做出的关于帝国主义的论断被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所证实。20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世纪。二者之间不仅有对抗和战争,而且有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后来发生的变化是列宁未能预见到的。20世纪末苏东剧变的原因之一是斯大林模式的僵化。这种僵化固然与斯大林本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有关,但其后继者未能改变这种状况,反而造成悲剧性结局。回顾20世纪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主义的现实不同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苏东剧变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20世纪社会主义留给人类的两笔最伟大的历史遗产。两大遗产集中反映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特征 ,它不仅是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总结 ,而且昭示了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一个艰难的重新探索时期,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蓬勃生机成为社会主义的旗帜和走向不同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者只能提出适应客观条件的政治主张,按照其既定历史条件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将构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景观,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延伸。就社会主义实践在未来发展的走向来看,个性比共性更重要,各别的经验比某种理论的东西更重要,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比社会主义原则和教条更重要。丰富的实践才能为辉煌的理论创新带来未尽源泉。这是我们关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者看待21社会主义前景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深厚的实践基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政治家和理论家们对中国农村建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和主张,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他们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思想成果构成了百年来中国农村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傅青元 《求知》2001,(2):4-7
社会主义在20世纪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痛苦的经历。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倾刻间便垮掉了,这对社会主义运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资产阶级为此欢呼雀跃,胡说什么社会主义已经“寿终正寝”,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结束”,“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然而这不过是他们的阶级愿望而已。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分析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从国内来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国际来说,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格局正在进行重大的调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要求我们不仅要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战略,而且需要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学术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文化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也在同时开展。这一过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30年代,而在1938年后得到繁荣和深化。这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成果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光辉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我们能从中得到重要启示 :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 ;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3.
14.
杨奎 《学理论》2008,(2):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4)
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和社会发展凸显的新问题,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响应新的时代实践,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发展进步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以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稳定性与活力性有机结合的制度,是一种公平性与效率性有机结合的制度,是一种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制度.这一制度有着科学理论基础,它不是实用主义性质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君如 《求知》2008,(3):4-10
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根本任务,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刚刚提出来的新问题,我们要对这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回顾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史得出的一个重要评价性论断。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难题,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带有普遍性的关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统认识与总结。对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通过形成的理论分析成果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内涵上坚持以"中国特色"为理论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道路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崭新的发展实践和治国理念。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在于引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现代化并实现"中国梦",提升中国话语在全球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全球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