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少翀 《唯实》2008,(8):31-35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既需要使权力政治、法治思想发扬光大,又必须积极回归于公益政治、共和精神的传统之中,因而也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无法也不应摆脱的儒家道德政治哲学——儒家社群主义,还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尽管儒家政治哲学天然地契近于社群主义,也同时包含着新儒家认为的可以开出“外王”的自由主义因素,然而,这种从“文化文化”的二元模式导致的实践层面的苍白只能使人们陷入逻辑困境。新的政治传统的形成在于情境化的历史中的人的自由选择,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在于从实践中从传统走向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郑少翀 《唯实》2009,(5):29-32
社群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批判者出现,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对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自我观、正义观展开了批评。他们认为,是历史构成了个人,而不是像自由主义认为的个人独立于历史与社会之外进行价值选择,同样的,正义的价值和内容也都来自于历史和传统,离开历史的正义只是一个空洞而抽象的形式概念。然而,社群主义的历史观也同样陷入了这种先验抽象的陷阱,历史在社群主义者那里也成了僵化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先在物。历史应该是生成中的历史,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为了理解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有必要梳理社群主义代表人物的自我观,因为其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处在它对新自由主义全方位批判的最基础的层面.泰勒要求超出原子主义的狭隘视界,探讨主体的本质以及人类自为的条件;他认为,实施强评价是人类自为的本质特征.麦金太尔揭示了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提出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桑德尔从其“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在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的评价问题上,伯内斯及晚近的泰勒都表现出了超越二者抽象对立的意向,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由优先于平等,正义优先于效率,是罗尔斯新自由主义“正义论”的两个信条。他批评功利主义把人当作手段来看待:可能导致对某些基本权利的漠视乃至侵犯:不能避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诺齐克提出“持有的正义”理论,以对抗罗尔斯“分配的正义”理论,从自由主义内部对罗尔斯“正义论”进行批评。表现了现代西方社会里中上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对立。麦金太尔则倡导社群主义,批评罗尔斯和诺齐克的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都没有“应得”所必需的共同体概念。麦金太尔等思想家对西方现代社会所作的否定性批判,揭示了从启蒙运动以来,摈弃德性传统,追求全面功利化所造成的难以克服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5.
彭东琳 《探索》2011,(3):171-174
社群主义质疑和批驳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认为社群的实践交往活动不仅是维护个人权利、传习和普施美德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基本途径。社群主义主张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国家和社会应为民众积极平等参与政治生活设置非正规网络和社会安全网的参与渠道;强调集体与公共利益、重视社会责任及其道德教育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参照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群主义在方法论上实现了西方政治哲学从原子主义向整体主义的转移,在价值论上强调以社群为本位的价值观,主张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警示我们:要更加强调并有效增强人们对社群的认同感;要切实加强美德教育,培养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和自我奉献等传统精神;要重视社会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7.
论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化军 《唯实》2005,(6):57-58
政治现代化是指政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其特征表现在政体、民主化、政治参与等方面;现代政治文明可以说是政治现代化的结果。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权利至上,其论证方法和哲学基础在于个人主义.社群主义采用整体主义、历史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方法论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非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社群主义的方法论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未能超越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当代仍然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批判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徐宗华 《学习论坛》2005,21(11):52-5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国近代力图使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经历了“三代别、六阶段”,经历许多艰难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了一条探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英国自由主义著名学者阿克顿,站在古典与现代自由主义的分界点上,阐发了自由与权力、道德、宗教、民主,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实现了古典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过渡。他坚持宽容与妥协的政治原则,努力平衡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自由与权力的边界,以应对封建主义回潮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的兴起;他企图把资本主义各种理论与党派调和起来,甚至把社会主义中倾向自由主义的理论与派别也调和起来,共同应对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与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的四大流派及其方法论回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真正起步、碰撞、迷茫、理性抉择的"积淀期".对这一阶段的自由主义流派、现代新儒家流派、马克思主义流派以及后现代主义流派的文化观及其方法论重新进行梳理述评,是为了对21世纪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期"提供理论参照.这一时期四大流派在整体上日益走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了解的"破冰之旅".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从哲学方法论角度上讲,应该遵循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即在"描写Vs评估"、"分析Vs综合"中建构别一种"综合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本文在对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政治文明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政治现代化是所有民族国家绕不过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现代化问题。对中国而言,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性的积累性改良,是一种既能保持社会稳定,又能逐步实现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3.
俞思念 《唯实》2001,(4):44-47
当代中国政治及其演进的依据,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进程密切相关的.深刻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性,成为观察中国政治及其发展前景的基本线索,由此才能体现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政治信心和政治眼光.经现代化重塑的中国政治,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开始艰难地向现代转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践相结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和发展了基层民主,实行依法治国,推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走向社会政治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理富 《理论学刊》2005,1(5):45-48
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被描述为走向社会政治、实现政治关系社会化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引起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变迁,必然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结构、功能、机制、活动方式和政党文化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党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着的环境,实现自身的现代化。适应社会双重转型和走向社会政治的要求,实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可以从实现党的功能转换、推进党的民主和创新政党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16.
阎颖 《实事求是》2000,(3):41-43
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党体系和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它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党合作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有利于作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于正义及其标准的探讨由来已久,不过,在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的正义理论莫过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在对古典功利主义正义观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大正义原则的正义理论。文章高度评价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突破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它受到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挑战,为克服自身理论的局限性,罗尔斯对《正义论》作了反思与修正,在《政治自由主义》中进一步发展、完善自身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认为,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的道德观部分是非道德或不道德的,或者说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即无道德的。但事实上,他的政治理论是基于他那个时代意大利的现实而言的。马基雅维里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现他共和的国家理想,缔造一个统一的意大利,他所荐举的那些邪恶手段是从属于这个目的的。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中的道德观部分固然是有缺陷的,但就把政治学描述为一个有其自己的方法和行为规范的、自主的领域方面而言,他在近代政治科学的发展中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雪华  孔凡义 《探索》2006,(3):56-60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西方国家不同。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在中国源于外部西方的冲击,而在西方则源于内部的压力;政治现代化的动力主体,在中国主要是政党和国家,而在西方则主要是公民社会;中国传统社会缺乏政治现代化的动力资源,而西方则较充足。从激进主义革命模式转变到渐进主义改革模式,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完成了从单一动力到复合动力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所谓政治现代化,是指传统政治转化为现代政治(高度民主政治)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现代人类依据一定的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和推进发展的活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其起始动力源自西方的冲击,不同于西方以公民社会为推动力量,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以政党和国家为主要推动力量。加强体制内民主建设,丰富体制外政治参与形式,做到体制内参与的普遍性和体制外参与的合法性相结合是当前加强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