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孙秀民 《新视野》2005,2(6):33-35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程序化法律化是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党依法执政不仅要求设置共产党与其他社会政治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程序,而且还要求把这些程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实现党依法执政的程序化法律化。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实际情况,还不宜制定专门的政党法。  相似文献   

2.
戴茂堂 《理论学刊》2007,1(12):64-68
在道德与法律相关性问题的讨论中,流行一种法律优先理论。该理论主张法律是高于道德的更好的社会规范手段和制约机制,在当今道德滑坡日趋严重的情形下,应该走道德立法的道路,即将道德变成法律规则强制人们去遵守和执行,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法律化"。文章通过分析道德法律化的困境,提出了法律道德化以及走向道德自律的相反主张。  相似文献   

3.
刘云林 《求实》2004,1(1):63-65
道德法律化作为我国法治进程中学界所持的一种立法主张,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进一步的辨析.由于作为伦理科学核心范畴的伦理和道德的区别,决定了在立法过程中伦理和道德与法律的不同关系伦理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可能性,即伦理可以被法律化;道德和法律则根本不存在沟通的桥梁,从而道德不可能通过法的创制活动而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4.
贾可卿  常建勇 《唯实》2006,2(3):3-6
道德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现阶段,以道德的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是必要而又可行的。同时,道德的法律化必须是有限度的。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应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宗教信仰自由法律化是指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律权利纳入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中,并加以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法律化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经历了从一般保护到特殊保护的进程,其过程漫长而曲折.  相似文献   

6.
储翔昱 《唯实》2003,4(3):46-50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 ,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 ,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 ,法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 ,两者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 ,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 ,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的有限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而道德和法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前阶段,把道德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同时,这种法律化又必须是有限度的,应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而道德和法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我国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前阶段,道德法律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首要方式,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同时,这种法律化又必须是有限度的,应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执政程序法律化:依法执政的坚强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四梅 《唯实》2003,(3):59-61
建构和完善执政程序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和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目前 ,党的执政程序尚缺乏具体的宪法性法律规范 ,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程序 ,必须以宪法性法律的形式使其法律化、规范化 ,从而为党坚持依法执政提供坚强的支撑。鉴于此 ,有必要从宏观上探讨政治协商程序法律化、人大审议程序法律化、民主监督程序法律化等实现党的执政程序法律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政治宽容是政治调节的重要理念,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有着不同甚至冲突的政治利益的主客体之间,可以依据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平等对话以及和平竞争等主要活动方式来解决政治冲突.政治妥协是政治调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应当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