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谈的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如何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司法实践中习惯于将夫妻共同债务与离婚并案处理,在债权人未参加诉讼的情况下,仅依据夫妻双方陈述的借贷情况在原、被告间核实,然后在裁判文书中表述债务的认定情况并明确规定某笔债务由谁向某债权人清偿、笔者认为此种处理方式,在诉讼理论上无据可依,实践中亦存在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试就审理离婚案时对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作以下探讨。 一、在审理离婚案时,不应涉及具体债务的处理首先,离婚和借贷所受调整的法律规范不同。对…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9,(7)
近年来,在法院所审理的民事案件中,债务案件呈上升趋势。由于民间借贷范围的扩大和借贷方式的多样化,诉诸法院来的债务案件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应当如何确定债务案件中高利贷的标准。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我国现行法律并无明文规定,只是在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中有原则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有息借贷,其利率可以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公民之间的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  相似文献   

3.
<正>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合意举债或者其中一方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负的债务。《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两大类型,即夫妻共同生活与夫妻共同生产经营。然而,即便是法律明确的认定规则,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认定难”的问题,例如“债务的真实性如何确定”“债务是否用于共同生产经营的认定”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夫妻债务在内的夫妻财产问题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重要内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不仅与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息息相关,也影响到债权人利益的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4.
离婚案件中单方债务的分类及认定吴环近年来,离婚案件中财产的处理愈来愈成为一个突出的棘手问题。尤其涉及到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即单方债务,因客观情况复杂,如果仅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离婚时。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从审判实践看...  相似文献   

5.
雷某系个体鱼贩,以贩鱼为生。齐某系养鱼专业户。雷某与齐某素有往来。张某系无业人员,因欠他人债务,被追甚急,送起骗钱物还债之念。经人介绍,张某与雷某相识。张某要求同雷某一起到齐某处买鱼,雷某碍于介绍人情面,只得应允。张某与雷某到齐某处后,各自买鱼。雷共买白鲢70斤,单价2.2元,当。一忖清鱼款,张某在齐某处买草、鲤鱼400斤,单价3.3元,共计1320元。张某托人将鱼用车拖走,同雷某在齐某家吃午饭,乘饭后小便之机溜走。雷某齐某等到天黑不见张某返回,齐某不放雷某走,并要求雷某出具欠条,雷某在出具一张困张某买鱼,…  相似文献   

6.
离婚案中公房居住权的处理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庭法院一并审理的理由在离婚诉讼中,公房居住权的处理,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公房租赁关系的成立,是公房所有权人和承租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变更,必须取得公房所有权人的同意,人民法院未经公...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债务加入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只有些许地方性法院对相关案件的指导文件,对于涉及债务加入问题的案件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债务加入机制尚没有立法形式明确的前提下导致在具体的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在没有获得可适用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就可根据法律原则与民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审判,然而由于法官认识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夫妻共同债务性质着手,讨论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涉及到的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依据及其裁判原则、标准,并对现行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提出质疑,分析诉讼中确定夫妻共同债务的裁判标准与方法,由此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的社会发展、法律进程方面综合分析,关于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区分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应该从夫妻内部关系方面展开分析,还要了解到债务产生的第三方与夫妻中一方的债权债务关系,这就导致债务的区分有着较高的难度,稍有不慎就会损害婚姻关系中一方的合法权益.夫妻共同债务的合法认定对于婚姻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二)》第24条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由"目的论"改为"名义论",由于欠缺立法基础,背离了婚姻家事立法的基本法理,严重侵害了夫妻另一方的财产权益,亟需完善。本文通过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论述,在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建议将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并通过完善家事代理制度,构建夫妻财产补偿等措施,保护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离婚案件在现阶段成上升趋势,这是当代人们追求婚姻质量不可避免的。目前律师代理此类案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此类案件中关于未成年独生子女的抚养问题容易成为案件争诉的焦点和难点。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律师在代理此类案件时一定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迁就当事人的要求,而应从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原则出发,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妥善加以解决。本期发表的这篇文章,虽然作者是从法院的审判实践出发的,但其提出的一些原则还是值得律师参考的…  相似文献   

12.
1955年11月16日,上班一响铃,书记员同志就将一件离婚上诉案的卷宗放在刘审判员面前说:“这是急件,女方到区法院闹的很厉害,得快些处理。”刘审判员翻开卷宗仔  相似文献   

13.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这是我国立法对处理夫妻债务问题的原则规定。由此可以看出,“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一般包括:因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因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夫妻双方或一方因治疗疾病所负的债务;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因赡养老人所负的债务。  相似文献   

14.
夫妻团体与个体行为的主要财产基础分属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夫妻团体不同于"经济团体",《婚姻法》第41条规定的"夫妻共同生活",因具有伦理、情感与私密性的特征,在法技术上难以区分个人债务与夫妻团体债务;法释[2003]19号第24条的"利益共享"虽符合法定婚后所得共同制,但是仅具有形式正当性,引发了夫妻团体取代个人的经济自主与人格独立的实质非正当结果。在强调人格独立与意思自治的背景之下,立法上应该以"家庭利益"作为界分夫妻团体债务与个人债务的法技术标准,通过日常家事代理权、共同财产管理、合理证明责任以及债务清偿、补偿规则等制度的构造,达到既维系和增进夫妻团体关系,同时保护个人的独立人格与市场交易安全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5.
题记:不为表象所迷而草草下判,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一个婚姻的和好挽救了一个家庭。司法为民就是在这些琐碎的工作中得以彰显。我曾在重庆市云阳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呆过两年,虽然工作时间较短,没有办过什么引人注目的大案要案,却也先后办了众多的离婚、借贷纠纷案件。而其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是那起恨男怨女打了两年之久的离婚纠纷。十余封书信记载了这对男女相知相爱的真挚感情:作为高中同学,他们的爱情有着诗人笔下的浪漫和花前月下的温馨。故乡的小河、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都见证了他们纯真而炽烈的感情。即使为求生计而天各一方,他们也没有忘…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施璟 《江淮法治》2010,(18):31-31
2(110年5月的一天,李某来到宁国法院起诉与丈夫离婚、办案人员了解到李某因与夫家关系紧张影响到夫妻感情,并患上了抑郁症。其子就读于重点高中,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并且并不知道父母打算离婚这一事实。此时距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到父母此时打离婚官司对孩子可能带来恶劣的影响,工作人员花了两个多小时做李某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7.
妻子徐莲以丈夫贾树有婚外情、长期虐待自己以及不顾家和女儿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要求离婚并分割财产.贾树在法庭上也亮出"杀手锏",声明自己不具有生育功能,本应是试管婴儿的女儿贾宁却越长越像他的一个朋友,因此,背叛婚姻的应该是妻子徐莲,据此不愿意承担哺养义务和分割财产.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产形式多样,社会经济关系复杂,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夫妻一方举债的情形.就法律实务来说,夫妻双方以及债权人通常情况下会就该债务是否是共同债务发生争议.本文主要是从我国目前的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形出发来看待夫妻共同债务的制度问题,通过中外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比较,发现我国在该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邓世新 《法制与社会》2010,(10):139-140
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夫妻共同债务包括生活性债务和经营性债务,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需要夫妻连带清偿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有多种类型,我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经历了从目的判断到“名义论”推定的变更,以更好保护债权人权利。我国现行夫妻共同债务制度规定存在模糊和简单之处,我们需要在立法申明确夫妻共同债务内容,允许将债权人作为离婚诉讼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并且明确建立夫妻分居制度,以更好处理夫妻共同债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首次通过91例离婚案中被怀疑有精神异常的原被告进行鉴定,对限制行为能力评定标准进行探讨.提出作者的看法,供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