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系统解析了战争与和平的本质属性、思想内涵及内在联系。毛泽东认为,战争是政治,和平也是政治,战争与和平在政治中统一起来;战争是国家、民族、政治集团之间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着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政策和策略要服从服务于战争的政治目的;战争的军事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战争与和平之间互相联系,可以互相转化。此外,他还阐明了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和平也是力量的竞赛,战争同时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等道理。  相似文献   

2.
王亚宁 《求实》2005,2(Z1):48-49
9·11事件点燃了阿富汗战争的导火线,新世纪的第一场战争在世界上两个实力十分悬殊的国家--美国和阿富汗之间展开.美国以反恐为名向阿富汗发起战争攻势,这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暴力)的继续,并加以发展.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1]因此,不管这场战争的进展如何,结果怎样;不管人们如何定位或是评价这场战争,这场战争都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思索这场战争对国际安全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战争     
人们渴望和平,希望永远远离战争,但从人类发展的历程看,战争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战争,现在有战争,未来仍会有战争。而未来的战争在许多地方不同于过去的战争,也不同于现在的战争。新战法层出不穷瘫痪战——通过打击对方作战系统的主要“穴位”和“关节点”,使其智能结构完整性和系统运行的连续性遭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点燃了阿富汗战争的导火线,新世纪的第一场战争在世界上两个实力十分悬殊的国家———美国和阿富汗之间展开。美国以反恐为名向阿富汗发起战争攻势,这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暴力)的继续,并加以发展。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1]因此,不管这场战争的进展如何,结果怎样;不管人们如何定位或是评价这场战争,这场战争都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思索这场战争对国际安全的启示。阿富汗战争不仅仅关系到美国和阿富汗这两个直接当事国,而且关系到整个世界格局的走向;给全世界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国际关系理论中具有永久性意义的研究范畴,也是最难解释和最难解决的问题.其核心是两个:第一,为什么会发生战争?第二,如何实现持久的和平? 从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欧洲的三十年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冷战时期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到冷战后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战争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历史.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雷蒙·阿隆所说,"一切文明都免不了经历过战争."(1)美国两位历史学家小戴维·佐克和罗宾·海厄姆在<简明战争史>中写道,"战争影响了文明的进程".马克思曾提出,"暴力是每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1,(7)
正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思想的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精辟、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人是战争力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也是战争力量的主宰者,要反对机械论和唯心论;强大的物质力量只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是物质力量的运用者,战争指导者与战场指挥员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决定成败;战争不只是军力的比赛,也是人心的较量,联系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失败;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斗精神,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对于强大的敌人不要怕,要有"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的思想准备,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认识到勇敢是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充分认识战争胜负是战争力量竞赛的结果,战争胜负决定于战争综合力量对比,战争胜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心 《新湘评论》2020,(5):45-45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是省委响应党中央号召,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发出的战斗号令。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历史上一切军队赢得胜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我们党在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前,是没有多少战争经验的,我们的队伍中也少有行伍出身的职业军人,很多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出身,但通过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锻炼,在战争中提高,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了一次次胜利。当前正在鏖战中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和平时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我们未曾经历甚至未曾料想到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投身这场战争,存在心理准备、物资准备、战法准备不足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提高研判战场态势,弥补短板不足的能力,提高战略战术素质,不断优化战术战法,早日战胜疫情、驱除病魔。  相似文献   

9.
高鹏 《求实》2011,(Z2)
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非战争方式,大大拓展了政治工作的活动内容,对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征出发,研究探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政治工作,对确保我军圆满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艳藕 《湘潮》2013,(1):135
历史上战争无数,战场上从未缺乏红花——女子的身影,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战争,对战争及历史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道家阴阳理论思想的体现;平等民主思想促使女性思想的解放;女性的特点使他们越来越多的参与战争等等。正是这些女性才使得战争有了柔美的一面,也使战争的残酷性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帝国主义一方面直接发动侵略战争,如50年代法国侵略越南的战争、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60年代美国入侵古巴和多米尼加的战争,六七十年代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和80年代末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战争等;另一方面,帝国主义还策划和支持各国反动势力发动各种形式的侵略战争,如美国等帝国主义支持以色列复国主义发动多次中东战争。大小战争70多次,给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和痛苦,充分说明帝国主义仍然是现代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思考,因为这是制定国际国内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一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基本判断是: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年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新的世界大战可能会推迟三四十年甚至根本打不起来。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周边环境日趋险恶,毛泽东对战争的威胁保持了高度警惕,并作了相应的战略谋划和应对准备,提出了要争取和平,但不怕战争,要准备打仗,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做好准备等应对战争的战略思想。进入70年代以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有了新的变化。虽然他仍坚持认为这个世界还不太平,战争难以避免,但他判断:大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毛泽东对待和平与战争的基本态度有三条:第一,我们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第二,我们需要和平,但我们不惧怕战争;第三,对战争要有准备,准备没坏处。这种基本态度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正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所做的《论持久战》的著名演讲中,曾以"战争和政治"为题,深刻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其中提出的"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等论点,成为毛泽东战争观的重要名言。辩证认识战争与政治关系的精彩篇章战争,一直是人类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当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一出现时,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而产生了各个阶级对战争的不同看法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战争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  相似文献   

14.
小桃儿 《党课》2010,(12):98-101
战争无所不在。枪林弹雨是战争的形式,商场竞争也是战争的形式,就连街道上的争吵怒骂也无不是战争的形式。有的战争有形有态,还有的战争无影无形,一顿饭,一个眼神,战争已然开始了。有的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人,驰骋沙场,得胜回朝;却还有人丢魂失魄,命丧黄泉。  相似文献   

15.
刘忠 《红旗文稿》2012,(4):34-35
"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反恐战争至今已逾10年。这场波及全球、规模空前的战争没有胜利者,战争中恐怖主义组织网络受到了沉重打击,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深受其害,巴基斯坦等国家也成为战争牺牲品,战争发起者美国则像奥巴马在"9·11"十周年大会上总结的那样:代价巨大,而  相似文献   

16.
军事伦理学的研究必须重视军事价值的开发,突出其打赢战争的价值功能。唯有赢得战争,才能遏制战争,也唯有如此,军事才能保卫合理的特定的社会伦理体系。须知,是战争本身造就了军事伦理学能够  相似文献   

17.
普鲁士军官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战争"初始的政治目的能够在战争进程中大大改变,并且可能最终全然变更,因为它们受到事件及其大概会有的后果影响"①。上述观点显然有夸大战争影响之嫌,但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来看,"政治是孕育战争的子宫"②,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此消彼长的军事力量影响着战争的结果,也必然影响着战后的制度安排。因此,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忽视人民战争对制度成长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世界军事革命异常迅猛。新一轮世界军事革命朝着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高速化、微型化方向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正在改变着军事力量组织和战争指挥方法,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和认知。世界军事发展和未来战争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自有阶级以来的两种基本状态,战争与和平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 展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当代世界伟大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邓小平,以洞若观火的敏锐思维,严谨细致 地分析了当代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高屋建瓴地揭示了当代战争与和平的本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 主题"以及"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科学论断,确立了新时期的战争与和平观。邓小平新时期战争与和平观极大丰 富和深化了经毛泽东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确立了对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对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就邓小平新时期战争与和平观的确立及其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展 开阐释和评析。  相似文献   

20.
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战争在演变。江泽民指出:“高技术战争,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当前,对于军队党委来说,最严峻、最直接的就是信息化战争的挑战。观政治大局,察军情大势,提高战略政战能力。军队各级党委是相应一级部队的统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