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四大在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强调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为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党中央和国务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形成市场环境,致使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还未从根本上转换过来。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市场环境建设,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眼下,企业真正进入市场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障碍。认真分析研究这些障碍因素,对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面临的直接障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在于落实企业自主权。据了解,企业14项自主权中,有些自主权并没落实,有的又被主管部门收了回去。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对口设置机构,否则不予达标升级;政府对企业检查评比太多;本属企业经营范围内的权力,也要层层报批;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越到基层越严重。企业仍旧不  相似文献   

3.
<正> 去年中央工作会议把搞活企业作为改革的重点,今年又提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要求企业实行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势在必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企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许多新课题及不少难点。目前企业机制呈现“多元”,即国营、集体、三资、个体企业共存,对不同机制不同性质的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否都要采取相同的措施和方法,这是我们面  相似文献   

4.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接民主管理的"春天"王铸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民主管理是加强还是削弱?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来了民主管理的"春天"。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接民主管理"春天"的客观必然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接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 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优势,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为企业改革鸣锣开道、保驾护航、搞好服务,已成为当前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最近,我们就这个问题,对钟祥县62家骨干企业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企业党组织必须适应形势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6.
<正> 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是转换经营机制。他说,所谓转换经营机制,就是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健全企业经营行为,使企业能够在宏观调控下,从政府的“怀抱”扑向市场的“海洋”,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  相似文献   

7.
<正>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正式颁布实施。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个《条例》,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推动企业进入市场,既是当前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全面落实《企业法》的一个重大步骤。本文仅就《条例》实施中,在实践和认识上的几个“热点”问题谈点看法。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与内涵《条例》第二条规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这个目标,是根据《企业法》关于企业性质、地位的规定精神确定的,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总结企业改革经验之后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企业改革进入了转换机制、走向市场的“攻坚战”阶段,也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阶段,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如此严峻而复杂的形势,企业怎么办?这不仅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此本刊会同湖北省企业家协会于1992年12月8-9日在武汉葛化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发起、召开了“转换机制、走向市场”座谈会,省内有关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普遍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流了意见,介绍了自己的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过程中的经验,也提出了企业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共商对策。代表们普遍认为,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 全省国有企业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从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出发,在人事制度改革上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和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各级党委和政府下放企业人事管理权限,进一步落实了企业人事自主权;试行聘任制、选举制、招标选聘制、改变了单一的委任方式,拓宽了选人渠道,打破了企业干部终身制,初步实现了能上能下。但在有关制度规定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造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且十分复杂的工作。为保证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三铁”逐步破除,企业中部分职工不可避免地富余出来。如何安置富余人员,洪湖市洪江公司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内部消化”大有可为洪湖市洪江公司组建于1989年,其前身是洪湖市水泥厂。自1987年以来,该厂一方面全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另一方面,广辟门路,妥善安排富余人  相似文献   

11.
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摆脱困境,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选择。在转换经营机制之后,股份制企业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发挥作用? 明确改制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在股份制改造的实践中,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搞股份制,改制企业,不宜再提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的把“党政分开”、“党政分工”,当成“党政分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1年来,武建集团无论是在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方面,还是在产业组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企业还存在着三个不适应,一是企业的经营机制与生产运行机制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工程建设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特点;二是企业的  相似文献   

13.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王声溢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党组织应从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企业中心任务是生产经营,企业党组织必须强化服务中心的保证作用在企业转换经...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改革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候,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界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三条原则,澄清了姓“资”与姓“社”的模糊认识,提出了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构想,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如果看不到这一趋势,不能抓住有利时机,加速转换经营机制、深化改革,将不可避免地在改革大潮中处于被动局面,使企业陷入困境。面临当今的改革大潮,企业首要的任务是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经营机制是由“动力”与“约束”两个方面组  相似文献   

15.
1992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的一件大事,它是我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强  相似文献   

16.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了研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出现的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推动企业改革健康发展,最近我们对武汉、黄石、襄樊三市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三市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发展的轨迹来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实施已经一年多了。这个《条例》落实得怎样?工作中还存在些什么问题?下一步需要如何努力?为此,本刊记者(简称记)访问了省委大中型企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李复兴。(简称李)。转换观念是大前提记:《条例》公布一年多了,成效如何?今后应该怎样进一步抓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企业在实施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碰到了不少的阻力和困难,致使进展不快,取得的效果不十分明显。因此,深入地剖析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制约因素,研究有效对策,最大限度地克服阻力和困难,以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这是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共同任务。本文试图对此作些肤浅探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制约因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既是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需要有  相似文献   

19.
<正> 转换经营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要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就必须使企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自主权。拥有自主权是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必备条件,也是企业自负盈亏,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的基本前提。经营者被捆住手脚,是不可能在  相似文献   

20.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金融体制改革张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