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支点",探求一种速度与质量并重、经济与社会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发展与生态协调的发展模式。只有全面转型,才能增创山西科学发展新优势,才能使山西走出"兴于煤、困于煤"的被动局面,走出"好"与"快"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子,避免在资源型地区出现"富饶的贫困"。基于此,我们重新审视煤、立足用好煤,  相似文献   

2.
袁纯清 《求是》2013,(3):15-16
山西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常常陷入"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山西,靠什么?靠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对山西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更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可以说,循环经济成,则转型发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相似文献   

4.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出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为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历史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过去对发展速度的要求转向对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攻坚克难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突出强调数量和质量、结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汪连杰 《求实》2017,(5):34-43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新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今后政府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发展"新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必然要求。与美国"新经济"内涵不同,中国的"新经济"预示着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增长动力、新的配置机制和新的经济结构。"十三五"期间,政府应该不断深化理论创新,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注重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场     
《先锋队》2013,(26):25-27,46,47
"晋煤20条"发布山西五大上市煤企直接获益7.67亿针对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经营困难的现状,最近,山西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措施的通知》,其中20条措施,分近期、中期、长期三个类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一轮经济转型的特征更趋明显。经济转型是经济发展向更高级形态、更复杂分工、更合理结构演变的"惊险一跃"。在这个过程中,各类风险易发高发,有可能集中释放。我们必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关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穷国变富而富国变慢是"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经长期持续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以2012年为转折点,之后似乎进入"结构性减速"也即变慢阶段。从理论上讲,普遍认为除技术进步自始至终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之外,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三因素与经济发展速度都呈"倒U型"关系,即低收入初始阶段、快速工业化时期以及年轻人口结构都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反之,则将使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变慢。与中国进入减速换挡阶段的既有普遍观点相反,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目前的减速很大可能只是暂时的,也非失速;整体上中国经济还处在求富阶段,没有到达发达经济体曾经的由富到慢拐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潜力和回旋余地巨大。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释放潜在结构红利为目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舆论上要强化中国仍处在工业化求富而非去工业化变慢阶段的意识,全力助推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史彦泽 《世纪桥》2014,(7):86-87
新时期,经济繁荣与经济增长仍然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这是黑龙江省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产业机构的深入分析,寻找经济增长动力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所在。黑龙江省应该坚持产业优势原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技术创新原则,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再到人类发展。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即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等同于经济增长。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回事,"增长"不等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再胜 《前线》2015,(3):81-8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正从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打破"中等收入陷阱"魔咒,顺利实现"双中高",就必须辩证地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新引擎,改造升级传统引擎,持续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新常态呼唤新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超高速增长,演绎的"中国奇迹"举世瞩目!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13.
山西经济结构为重型结构,资源与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文章通过对山西绿色GDP核算的研究,提出山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树立绿色GDP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完善山西资源开发和环境损耗的经济补偿机制;以绿色GDP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将绿色GDP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在于经济发展动力的变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更多依靠经济结构的优化、创新驱动的增强带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以金融危机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最突出的表现--嘉兴与台州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组织结构理论、都市圈经济理论为支撑,揭示嘉兴与台州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从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企业规模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等方面,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马晓河 《前线》2016,(4):32-34
正当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23个季度从高位下行,尽管我们从宏观上采取了诸多稳增长的调控措施,但效果并不如预期。问题的关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有传统增长动力在衰退,而新的增长动力还在孕育,由此出现了新旧增长动力不能有效接续的矛盾。面对如此宏观环境,应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可从供给和需求两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可能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罗甸县积极适应新常态,克难奋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信心不断提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突进、稳中提质、稳中优化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变化,指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的新预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进入增速减缓、结构优化、动力多元、质量提升的新常态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必然结果,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和学者再度鼓吹"中国经济崩溃论",唱衰中国经济。这是经不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的。从区域发展格局看,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和区域发展差异大,多元化区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内陆经济崛起成为重大新特征,将对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内陆区域中心城市是内陆经济崛起的极核,内陆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内陆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样本。本文以成都为例,在深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内陆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对其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概括:加快"双重"开放,发展内外源相结合的开放型经济;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培育投资与创新相结合的增长动力;建设超大城市区域,提升经济空间组织的一体化水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5,(1)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稳中求进,"稳"是要稳住经济运行,只有稳住了增长,才能为结构优化与动力转换开辟更大的空间;"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与深化改革开放。只有保持稳与进的平衡,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从发展阶段把握经济走势1978—2014年期间,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7%,在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