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仁怀市委在"三市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四化一游"的主战略,更加突出旅游产业的发展地位。如何让茅台旅游与茅台酒齐名,如何把茅台镇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贵州第一的旅游名镇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回答、大胆实践。一、抓住仁怀市旅游业大发展机遇《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旅游业进入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  相似文献   

2.
胡芳 《实践》2014,(1):36-37
<正>过去20多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业日新月异,特别是出境游快速增长。然而与此同时,游客出游遭强制购物,不文明出游给景区带来不小戕害,报低价团被逼补交团费,导游"宰客"成行业默认潜规则……中国旅游行业各种乱象让旅游失去其原来模样,亦让社会各方急切呼吁让旅游回归本位。在这样的现实下,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律——《旅游法》的正式实施,被社会和公众寄予厚望。《旅游法》实施的成效如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仍然是全民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康文 《当代贵州》2007,(22):32-34
贵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国家旅游局的专家组曾经在全面考察贵州之后,给了贵州旅游发展一个准确的定位——一个16字方针: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红色经典。如何把这16字方针贯彻到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本文试图寻找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作为综合性信息资源,是传承人文自然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地域发展的无价之宝。如何发挥地方志的作用,开发旅游产业,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山东是方志大省,修志传统源远流长。鲁之《春秋》堪称全国第一部志类著述,元代《齐乘》素称海内之名志。明清期间,山东修志空前兴盛,至今,尚存旧志600余种,居全国前列。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始修于1981年,已出版《山东省志》分志71卷(计划共90卷)、市地志9部(计划编印13部)、市县志110部(计划出版122部)。省市(地)县各级志书记载了大量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旅游资源在…  相似文献   

5.
正在"黔南州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罗甸县第二届红水河文化旅游活动周"即将举办之际,罗甸旅游如何借势发力、加速发展?对此,《当代贵州》记者专访了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突出差异特色取胜当代贵州: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请你谈谈罗甸发展旅游有那些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四川省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规划》新鲜出炉,《规划》以"一廊、一心、三带"为依托,"一廊"即长江上游干流走廊,"一心"指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中心,"三带"则为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畔的藏彝、藏羌和圣河旅游带。《规划》中备受瞩目的是,四川将构建大熊猫旅游品牌集群,以大熊猫基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建大熊猫生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旅游思想与贵州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旅游界的世界性课题。1995年4月24日—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共同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贵州省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已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后续支柱产业,把贵州建成全国的旅游大省”。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用可持续旅游发展思想来指导、武装自己,把可持续旅游发展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使贵州省旅游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致力把桂林市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此,各县区纷纷将"旅游兴县"战略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作报告,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然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将文化融合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桂林市委党校第十二期中青班第八调研小组通过对阳朔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深度融合文化要素,有效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与《旅游法》规定的相关制度相衔接,我省结合旅游市场监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新修订完成了《云南省旅游条例》。弹指一挥间,被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法律"——《旅游法》实施已经一年多,如今,云南旅游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昆明部分旅游从业单位和旅游执法单位,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以购养游"现象仍存在"2014年1月1日至11月18日共接听游客一般性咨询及投诉电话10400余个,协调处理一般性旅游纠纷2040余件,正式受理并调查处理旅游投诉281起。"这是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的关于昆明市旅游投诉及处理情况数据。从  相似文献   

10.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17):42-43
在贵州,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从而使贵州旅游升级换代,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并深度打造贵州休闲经济。促进"镇"与"景"协调发展《当代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贵州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之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山地旅游发展方向坚持高端引领,邀请北京江山多娇等国内著名规划机构进行策划。完善《黔东南州加快山地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黔东南州加快发展山地旅游扶持政策》等政策。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品牌打造建立发展山地旅游协调工作机制,找准发展路径。大力开拓境外市场,2015年进入黔东南的境外游客达26万人次。三、推进"山地旅游业+",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安服务业是适应社会转型需要而产生的新型行业,社会转型中的保安群体面对着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上的冲击,困难与矛盾很多。如何促使保安群体在良性状态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试通过以上问题的阐述,引起社会对于保安群体的关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8,(7)
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全类型旅游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深入实施"旅游+"战略,高效整合资源,大力推动招商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01,(17)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要利用好优势资源,就必须提出一整套经济发展战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发展战略的实施。张家界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特征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市委、市政府在分析国情、省情、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旅游为龙头,培植旅游主导产业的思想,并不断探索发展特色经济的新路子。然而,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困难。比如,如何处理好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资金与人才短缺、观念陈旧、如何搞好旅…  相似文献   

15.
正刘锋不是贵州人,但和贵州的渊源却不浅,"我对贵州感情非常深厚,近十年时间,因为旅游产业,我前后80余次到访贵州。"刘锋长期服务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近十年时间,先后主持编制了《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2017)、《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与贵州相遇十年,  相似文献   

16.
洪业应 《世纪桥》2012,(19):143-145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中国社会更是进入了另一个全面转型的开端。然在经历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提出后,中国农村社会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的转型变革。本文将从新时期环境视角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层面和社会"安全阀"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提出有序促进农村社会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省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强化"多业融合、全域联动"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域旅游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是建设省会城市、经济强市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思路下,西宁市应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从旅游业的供给端发力,着力提升旅游  相似文献   

18.
潘涛 《当代贵州》2007,(22):35-37
贵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国家旅游局的专家组曾经在全面考察贵州之后,给了贵州旅游发展一个准确的定位——一个16字方针: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红色经典。如何把这16字方针贯彻到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本文试图寻找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是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持下,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资助,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共同编制的新时期贵州省旅游发展规划,是贯彻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意图,实现贵州省旅游业快速、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宏观  相似文献   

20.
付松  刘文 《当代贵州》2012,(14):10-11
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民族文化土壤,黔东南州正在成为一片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沃土。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黔东南如何抓住机遇,着力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当代贵州》:李州长您好,近年来,黔东南州在文化产业工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