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关系的机制化建设是中美合作机制不断建立、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至今,中美双边合作机制多达60多种,从两国建交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拓展深化的发展历程,促进了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中美关系机制化建设不断推进,主要源于中美两国合作解决全球与双边问题的需要、国际机制的自身属性、国家利益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两国对国际机制有效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提出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同共建各国加强减灾等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指引、新动能、新方向。同年11月,“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正式成立。本文对“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演进过程、重要意义进行介绍,对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已同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以及国际农业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农业双边合作机制与平台,推动了国家和地区间农业贸易和政策的协同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互相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中国已与131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87份合作文件。农业一直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的重点,研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 WTO后 ,外商投资企业的国际避税现象会更加突出。跨国纳税人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之间税法上的不一致实行跨国避税 ,利用法规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实现避重就轻的纳税方式。针对国际投资企业的国际避税 ,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有关税收的立法 ,增强反避税措施 ;立足国情 ,合理调整涉外税收政策 ,公开税负 ,平等竞争 ;加强税收征管 ,扩大政府间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5.
叶小青 《青年论坛》2007,(3):139-141
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兴起的大国承担国际责任、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相应贡献的平台。依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当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是多边合作的维护和促进者。与占主导性的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还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资源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中国在国际资源舞台上的作用与全球公共产品的多边合作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中国要转型成为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可持续城市、向绿色经济转型。丝路机遇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将对全球未来的资源消费、进口需求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际公务员作为国际组织的主体,在国际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素质、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组织的运行效率。培养选拔国际公务员,应打造国际公务员管理大数据平台;完善国际公务员考评机制;优化国际公务员开发机制;创新国际公务员激励机制;构建国际公务员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晓旭  李丽红 《求索》2013,(1):41-43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减排温室气体、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共识。目前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但是,由于其间关键性法律条款存在一定模糊性,而且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于世界各国缺乏法定约束力,这使得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存在现实执行上的诸多难题。因此,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除了完善现有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还应将国际碳减排引入到WTO多边贸易体制中,进而实现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减轻国际碳减排对国际贸易及世界各国经济负面影响之归旨。  相似文献   

9.
周琦  成璐 《求索》2012,(4):75-77
在解决地区冲突,维护和平的实践中,非洲形成了联合国、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区域性国际组织三方相互合作,具有非洲特色的集体安全机制。这种机制在利比里亚、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上表现尤其明显。三方合作的维和机制既有法理依据,又有组织机构基础,在维护联合国权威,解决人道主义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机制还不甚完善,需要共同努力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刘杰 《人权》2007,(5):26-29
国际人权机制是二战后人类社会追求和平、正义的产物。国际人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为推动各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平等、对话和合作提供  相似文献   

11.
国际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国际政治权力博弈中占据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先后经历了曲折构建、缓慢发展、稳步提升三个阶段,形成了包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根本遵循,加强对外援助、承担国际责任是道义基础,构建多边合作机制、开展主场外交是重要平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底线思维在内的演进逻辑。这种发展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但当代中国的发展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国际话语优势,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仍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展望未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增强中国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合理优化国际话语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突出体现在休戚与共的整体意识、守望相助的合作意识、平等相待的包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四个方面,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加强国际合作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关键举措,我们不仅要进行信息与经验分享,开展国际卫生合作,还要加强和维护多边合作机制。同时,更要建立健全包括资金物资、科研攻关、相关制度在内的全方位保障机制,使之成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3.
技术是人类应对环境恶化的根本手段。在国际环境保护中,国际绿色技术的转让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虽然现在的国际协定与法律文件规定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义务,但国际和国内立法上以及执行上的不足造成了现在国际社会绿色技术的转让困境。应当建立合理的国际绿色技术共享机制,促使各国家企业履行相应义务,使发展中国家合理获取技术,以实现完善国际绿色技术转让制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国际资本市场大规模扩张。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相对地在削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管理上的重大变革。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合作形式更多地将从双边或多边合作转向跨国合作和整体配合,国家特征和单一政府的内部管理将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高度关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为本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设定了实现目标和期限。而全球能源治理中长期存在问题和功能性缺位,使国际社会对全球能源治理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上也提出自己的目标。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中,中国可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适时提出中国方案,以提供能源治理领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助力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和“双碳”目标的实现。通过在价值理念上倡导以合作共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制度机制上推动现有治理机制的改革与不断完善,在技术发展上积极推动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与双多边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半月声音     
《半月谈》2020,(8):1-1
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不利于国际合作。——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6日晚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表示,中俄双方要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新合作方式,推动双边合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继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后,2009年5月25日,朝鲜突然宣布"成功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不计后果地挑战国际社会。朝核危机彰显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不足。虽然该条约在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制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条约也存在某些概念模糊不清、对非核武器缔约国的歧视、退出条款限制不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权限等问题。要真正实现全面彻底防核扩散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地对条约做出合理的修订和完善,倡导以条约为基础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经济调节方式的一种,国际经济指导调控是为克服国际市场调节机制的盲目性、被动性和滞后性等缺陷而出现的,它本质上是对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国际经济指导调控在调控主体、方式、效力以及调控的对象和领域等方面有其特有的内涵。对国际经济指导调控的研究有如下启示:首先要搞好本国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国内的宏观调控相关制度;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指导调控同时要坚持和发展国家的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19.
张远婷 《理论月刊》2022,(9):118-130
人工智能时代“深度伪造”滥用行为将对现行法定证据、民事侵权救济、刑事制裁甚至国际安全机制等法律制度带来多重现实挑战。法律规制此类行为需要协调安全与自由两个层面利益需求引起的冲突,应以安全价值为主导构建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各国在监管“深度伪造”虚假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了数字平台“自我监管”、政府“直接监管”以及“平台+政府”联合共同监管三种治理模式。抑制“深度伪造”滥用行为需要国际与国内法律互相配合,在国际法上,我国可倡导建立或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国际监管合作机制;在国内法上,我国可采取“平台+政府”联合监管模式,强化数字平台“准行政”审查责任并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在跨国追逃犯罪嫌疑人以及赃物方面成效日益显著,但面临着即使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后,涉案财物往往难以追回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追缴力度不够、追回机制不完善、涉案财物认定难、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不力等原因造成的。对此,应借鉴国际赃款赃物认定标准,完善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建立非经刑事定罪的财产追回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