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Ju-87的诞生Ju-87的前身是1934年研制的容克斯K-47。K-47是容克斯公司设在瑞典的马尔默飞行制造厂生产的单发、双座、单翼机。它由容克斯公司设计师赫尔曼·鲍曼设计,是一种全金属结构的下单翼飞机,安装有自动拉升装置,拥有良好的俯冲攻击能力。1935年,为掩人耳目,德国空军技术部以竞赛机的名义向德国航空界招标新型俯冲轰炸机。参与竞标的有阿拉多(Arado)公司、汉堡飞机制造公司(Hamburger Flugzeugbau,布洛姆-福斯公司前身)、亨克尔(Heinkel)公司和容克  相似文献   

2.
进入巴基斯坦空军序列 根据1955年《美巴共同防御协定》和巴基斯坦作为“东南亚国家防御组织”成员的特殊身份,巴空军陆续得到包括两架训练型在内的26架马丁B-57轰炸机,1960年5月11日以它们组建了第31轰炸机联队,下辖第7和第8轰炸机中队,第7中队指挥官是阿亚兹·艾哈迈德·汗,第7中队指挥官是穆罕默德·伊克巴尔,他在后来的1965年印巴战争中失踪。不久,巴基斯坦空军又从美国马丁公司获得两架现代化的RB-57F高空侦察机。  相似文献   

3.
战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梦想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空军的自身定位是纯战术性的。战前,受制于《凡尔赛条约》和德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德国人基本没有对远程战略轰炸机做过太多的考虑。相反,他们倾向于用双发中型轰炸机来代替大型四发重轰炸机。二战爆发后,1939 年闪击波兰的胜利以及1940年德国装甲兵团席卷西欧,以Ju-87斯图卡为代表的俯冲轰炸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4.
“闪电战”的急先锋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26分,德国与波兰的国境线上大雾迷漫,衬托着死一般的寂静。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急促的螺旋桨声,3架涂有黑十字标记的飞机穿破浓雾,疾速飞入波兰境内。长机驾驶员是德国空军第1俯冲轰炸联队第3大队(Ⅲ/StG1)指挥官布鲁诺·迪雷(BrunoDelie)上尉,他的任务是摧毁迪尔沙(Dirschau)大桥上波兰军队布设的引爆装置。迪尔沙桥是德波边界的铁路大桥,是从德国北部进入波兰的必经之路。此时德军58个师和2800多辆坦克全部集结完毕,在德军地面部队通过前,必须确保波兰军队无法炸断迪尔沙大桥。如果采用传  相似文献   

5.
作为战后第一代轰炸机,B-57不仅装备了美军主力轰炸机部队,还衍生出了众多的型号,而由该机发展的侦察型号在20世纪50年代窜犯中国大陆并被我地空导弹部队击落,使得该机成为世界上首架被地空导弹击落的飞机。  相似文献   

6.
提到世界上最成功的轰炸机,很多人肯定会想到美国研制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在二战中,B-29取得了非凡的战绩,正是因为它,美军才能以较少的伤亡迫使日军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了太平洋战争,B-29轰炸机先后对日本多个城市进行了轰炸,时间长达15个月之久,空袭次数达380次以上。另外该型机还向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彻底地摧毁了日本帝国的持久战梦想。而这些B-29正是隶属于美陆军航空队第20航空队,本文将把第20航空队的组建过程、指挥体制以及行动任务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印度特种部队分为4支部队,总兵力约2万人。与美军不同,印军未设统一的特种部队司令部,4支特种部队分别隶属干不同的军种和政府部门。其中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隶属海军,印度国家安全卫队(黑猫特种部队)是印度内阁秘书处根据1985年国家安全法组建的反恐怖部队,司令部设在新德里中央政府办公区内。而陆军的特种部队就是伞兵,第50独立伞兵旅是印度的第1个伞兵单位,组建于1945年。1965年印巴战争期间,又组建了第51伞兵旅(但在1976年,该旅  相似文献   

8.
"战斧"组建1942年12月1日,印度空军第7中队在印度安德拉邦维扎加帕特南成立,中队绰号"战斧",首任中队长是海姆·乔杜里少校。按照印度空军司令部在1942年11月18日颁布的268号建制命令,英国皇家空军第104和353中队以及印度第3和第6岸防飞行小队将抽调人马组建印度空军第7中队。由于陔中队计划装备的美国伏尔梯公司生产的复仇者轰炸机还没有现货,所以第7中队临时使用的是岸防飞行小队的麋鹿和奥达克斯战机。在组建后,第7中队人员先是在孟买进行武器训练,后又到位于白沙瓦基地的第152作战训练小队(OUT)进行了作战训练。1943年4月20日,印度空军第7中队在位于阿拉哈巴德附近的帕帕矛(Phaphamau)接收了首架复仇者战机。1943年中期,第7中队的成员们在科哈特基地完成了飞行和枪炮射击训练。  相似文献   

9.
美国特拉维斯空军基地 (Travis AFB)位于加州旧金山的东北面。基地于 1942年夏季开工建设, 1943年6月1日正式启用,1945年成为美国西海岸最大航空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人员、作战物资及飞机重要的中转站之一。令日的特拉维斯基地被称为太平洋的门户(Gateway to the Pacific),是美国空军第15航空军的驻地,主要驻防第615空中机动作战大队(AMOG),下辖第615、715 及815中队等,另外还驻防第60空中机动联队(AMW),以及第349后备空中机动联队(AMWR)等,因此在博物馆的户外展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2005年)10月29日,台湾空军将对驻新竹、清泉岗、嘉义及花莲的4支主力战斗机部队进行编制改革,将原来的大队及中队合并成为“作战队”,可以说这是台湾空军近年来最重大的变革。随着原有编制的改变,不仅第8中队和第14 独立队面临被裁撤的命运,就连在台空军中颇有传统的第3、第4、第5及第11大队也将走入历史。虽然一支部队能有长时间的积累相当不容易,但是台湾空军为了提升战斗力,最终也不得不做出此决定。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0月3日,在广西桂林地区猫儿山海拔1700多米的原始森林里,两名迷路的采药人发现了一批飞机残骸。经随后赶来的国家有关部门和美国专家的考察,证明这是一架当年飞虎队第375轰炸机中队的B-24解放者(Liberator)重型轰炸机。该机从柳州机场起飞后对停泊在台湾的日本舰船进行了攻击,但在返航时神秘失踪,直到50年后,无意发现的残骸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本文将对B-24进行一番全面的回顾,旨在纪念解放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早的隐身飞翼轰炸机雷玛·霍顿和沃尔特·霍顿是著名的飞翼先驱,曾设计过多种型号的飞翼验证机、战斗机、轰炸机(详情请见本刊2005 年第3期《魔影:霍顿兄弟的飞翼战斗机》——编者)。1941年,德国空军部公布了“美利坚轰炸机”项目性能要求后,霍顿兄弟就曾研制出Ho-Ⅸ验证机,但因为种种原因,飞机没有达到性能要求,并且此后  相似文献   

13.
前言 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国空军获得了前东德的米格-29战斗机。米格-29装备有俄罗斯研制的R-73(北约命名为AA-11射手)近程空空导弹,并装备有相应的头盔瞄准系统。德国空军对该系统进行的评估和代表德国国防部实施的模拟试  相似文献   

14.
B-50是美国空军使用的最后一种全部采用活塞式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绰号“超级空中堡垒”,该机是为了填补B-36以及B-47等新一代轰炸机服役前出现的轰炸机空缺而研制的一种过渡性飞机,堡垒家族的最后一员。不过,毕竟其设计原型是二战时期的B-29,B-50虽然有9吨的载弹量和超过8000公里的肮程,而且在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SAC)初创时期为其撑起了门面,但在喷气式轰炸机即将服役的压力下,B-50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受到了冷落,没有能够像B-29以及B—17那样,驰骋沙场,只能为堡垒家族画上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  相似文献   

15.
前言在“美利坚轰炸机”项目(上)一文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梅塞施米特 Me-264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始末。与 Me-264相比,同时参加选型的 Ju-390更具技术可行性与传奇色彩。毕竟,梅塞施米特的主攻方向是战斗机,对于大型远程轰炸机的研制缺乏经验,而容克斯公司则不同,自成立之日起它就致力于轰炸机、远程侦察机、大型运输机的开发和制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容克斯公司的创始人雨果·容克  相似文献   

16.
“倒萨”急先锋——第4机步师出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3月20日海湾地区美军巡航导弹和战斗机打响了“倒萨”战争的第一枪,许多令美军骄傲的“王牌”部队也开始进入作战位置,而作为“倒萨”急先锋的美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简称“第4机步师”)犹为引人注目,第4机步师又称“数字化师”,是美国陆军装备最为先进的一支部队,它介入攻伊战,意味着美军要在海  相似文献   

17.
欧洲及其他     
德国空军将装备最新空中监视系统英国《防务新闻》2005 年12月1日报道:为了改善德国的空域控制能力, 德空军将采用EADS公司最新技术。位于德国科布伦茨市的联邦德国国防技术和采办办公室(BWB)指定EADS公司防御电子业务部为德国空军提供6部远程空中监视雷达系统, 其中包括敌我识别系统 (IFF)。把上述系统MSSR2000I集成到现有雷达中,将使德国的空域控制得到显著的改善。订单包括供应雷达系统和把IFF系统同现有的美国制造的雷达进行集成。  相似文献   

18.
北线登陆20日凌晨,美军南北两支两栖登陆编队开始进入指定阵位。北部两栖登陆部队由巴比海军少将指挥,分成三支部队,两支进入莱特湾以北的圣佩德罗湾(SanPedroBay),在白/红滩登陆,夺取塔克洛班港的船坞设施和塔克洛班正东卡泰桑角(CataisarlPoint)正在建造的飞机场。另一支航向茱特岛南端的帕那翁岛(PanaonIsland),在那里登陆。费奇泰勒(Fechteler)少将指挥的圣里卡多登陆大队装载着著名王  相似文献   

19.
海军陆战队第223战斗机(VMF-223)中队,参战时间1942年8月20日至10月11日;海军陆战队第232侦察,/轰炸机(VMSB-232)中队,参战时间1942年8月20日至10月2日;空军第67驱逐机中队,参战时间1942年8月22日至1943年2月8日;海军陆战队第224战斗机(VMF-224)中队,参战时间1942年8月30日至10月16日;海军陆战队第231侦察/轰炸机(VMSB-231)中队,参战时间1942年8月30日至10月16日;  相似文献   

20.
研制背景1947年,冷战爆发,美国叫嚣着用300 枚原子弹毁灭苏联,西方强有力的战略航空兵成为苏联领导人的心头之痛。当时苏联的核弹投送工具只有苏版“超级空中堡垒”图-4轰炸机(北约代号“公牛”,B- 29仿制品)一种,但喷气时代的来临使其还未来得及大规模列装就显得过时了。美国B-47、英国3V轰炸机等喷气式后掠翼轰炸机的研制成功,再加上喷气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无疑强烈刺激着苏联领导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