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04,(4):9-11
据统计,近年来,贪官落马80%来自群众举报。而当人们为贪官落马击掌相庆时,是否想到:为举报贪官,多少举报人都有一部用血泪写就的辛酸史。因为拳报,举报人付出巨大代价;因为举报,举报人常常惨遭迫害。贪官倒了,而举报人的境遇依然那么凄惨;贪官判了,而贪官的罪名中却少有“报复陷害”罪。这不免让人产生“免死狗烹”的悲哀!  相似文献   

2.
箭竹 《廉政瞭望》2004,(5):22-23
贪官之言,位高权重之时,往往豪言壮语;组织审查之时,往往巧言辩语;身陷囹圄之时,又往往真言悔语。贪官之言,常为花边新闻,多为饭后谈资,然贪言权力、金钱亦不失“精彩、独到”。今摘录贪官之精彩语言,加以点评,编为此文。  相似文献   

3.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4.
数字     
《廉政瞭望》2009,(2):5-5
法院院长:法官属腐败高危人群;政协委员:心理疾病成贪官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博采集     
中国是转型和发展最成功的国家;我国下世纪面临五大挑战;查查贪官被提拔的背后;开发西部国企是骨干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腐之剑高举,一个个 贪官人头落地,“要钱不要 命”成了一些贪官真实写照,成了老百姓鄙视贪官的口头禅。钱,身外之物,世人皆知。贪官却舍命求财,在贪婪中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当他们走向刑场时,却发出痛不欲生的悔恨,然而悔之晚矣。 贪官毙命  无路之时说悔迟 一些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掠财。然而,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最终将一个个贪官送上了断头台。 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省委书记夫人阎健宏大肆贪污索贿,被判处死刑; 广东省大龙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鹤亭(副厅级)贪污公款人民币419万、港币…  相似文献   

7.
昔日,他们位高权重,显赫一方;如今,却成为落马贪官,身陷图圆。他们在狱中表现怎样?有哪些悔悟和反思?前不久,江苏省有关部门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中,采访了正在服刑的几名贪官。他们在狱中的含泪诉说和现身说法,可以使人受到教育和警醒;  相似文献   

8.
一位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人说:“找到贪官情人,往往就能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破起到突破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如今被查处的贪官绝大多数养旮睛人;二是找到了情人就能顺藤摸瓜,毕竟贪官的情人不是官场老手,反侦查经验少;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情色腐败”呈现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贪宫的情人主动参与腐败官员的受贿,我将其称为“情人主动参与受贿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一个情妇,可以一掷百万;对拉扯自己成人的继母,却孝道丧失。2003年10月14日,贪官李玉书被执行死刑。然而,李玉书和他的继母杨素清的关系却鲜为人知人们可以从中探得贪官的龌龊心灵——  相似文献   

10.
夏华 《奋斗》2004,(12):47-47
在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今天,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腐败。一提起腐败自然就和贪官联系在一起。权钱交易的不正之风土壤滋生贪官;贪官搞腐败。恶性循环的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危害极大。腐败分子之所以腐败,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失去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自己凌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揭露出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夫人”。她们当中,有的默许贪夫多捞快捞;有的怂恿贪夫能捞则捞;还有的与贪夫配合“默契”,我收钱你办事;个别的甚至打着贪夫的招牌,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12.
贪官不除难以立国中国司法部部长肖扬日前为广东反贪局诞生五周年在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国家,贪官不除,难以立国;一个政府,污吏不除,难以立本;一个执政党,腐败不除,难以立信。他说,目前,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仍然是严重的,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根除。面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王翔 《党课》2006,(12):42-45
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时不时地要表演一把、“作秀”一番: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要装成超凡脱俗、两袖清风;明明是好色之徒、男盗女娼,却要装成正人君子、道貌岸然;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要装成正直无私、清正廉明……揭示一下贪官的作秀伎俩,对我们认识其“庐山真面目”、揭露其腐败行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纪贺 《纪检与监察》2003,(11):21-23
2003年4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山东第一贪”潘广田受贿一案。称其为“山东第一贪”,倒不是因为他受贿数额在山东独占鳌头,论数额他自然比不上全国那些“著名”的贪官,也远比不上山东省内一些“落马”的贪官;潘的“第一”,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查处的级别最高的贪官,也是全国查处级别最高的无党派人士、非中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5.
资讯快递     
《廉政瞭望》2009,(4):4-5
两高规范贪官自首立功置刑认定;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今年研究制定公务员辞职辞退规定;我国事业单位今年有望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全国首家反腐网络舆情采集中心河北挂牌  相似文献   

16.
贪官无孝子     
徐波 《廉政瞭望》2004,(7):18-21
包拯曾经说过:“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贪官即贼。既然是贼,当然就会无恶不作,无法无天,面目可憎。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样做似乎有失厚道、有失偏颇,认为人总有两面性,贪官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有污点,也不乏亮点。于是出现了一种“第三只眼看贪官”的现象,让我们在看到许多非常缺德的“民贼”的同时,也就有幸目睹了一批“似乎有道德”的“孝子贪官”——  相似文献   

17.
琪卉 《奋斗》2001,(8):55-56
奢侈和淫靡是身影相随的腐败现象。贪官搞女人似乎已成为公开化的社会现象,此种丑恶现象颇引起群众的非议。群众的非议使一位贪官(原四川省达顺市法院院长王治文)坐不住了,赤膊上阵,公然抛出“搞女人的等级论”,说:“高级干部搞女人是精力充沛,要提拔重用;中层干部搞女人只是情绪激动,要注意分寸;一般干部搞女人是作风不正,要给予处分;老百姓搞女人是流氓成性,  相似文献   

18.
反腐在线     
《廉政瞭望》2008,(3):6-6
安徽亳州古井高管获刑窝案逐渐明朗;湖北长阳县委副书记受贿帮老板逃税;北京房产总监涉嫌受贿1300万元;甘肃礼县县长受贿百万超额退赃;上海反腐新规撂倒“土地巨贪”;2007年落马贪官平均年龄53.3岁。  相似文献   

19.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08,(7):62-63
上班时间到寺庙给执法车“开光”;“我就是有钱!谁挡我我整死谁!”;司机被“逼”,歹徒乘警车逃走;涉嫌抄袭,两县工作汇报一个样;牺牲局部利益,贪官的“反省”  相似文献   

20.
周英杰 《唯实》2009,(5):96-96
自古至今,中国人评价官员一向爱用简单的“两分法”:“贪官”和“清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于“贪官”的无比憎恨,可以说是“必欲食其肉,寝其皮”方才解恨;而对于“清官”,则一律加以敬仰膜拜、感激涕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