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性的光辉     
黄道伟 《当代广西》2008,(13):14-14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人类历史上的地震灾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刹那间.汶川及周边的都江堰、北川、绵阳、青川等城镇山崩地裂,道路、桥梁、电力、通讯严重损毁.一座座城镇和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数以万计的人被压在废墟中。此次地震波及范围之广,历史罕见,全国31个省(区、市)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27个省(区、市)均有明显震感。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18日,是纳尔逊·曼德拉95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3.
《漂泊中的坚持》是安顿的最新作品。凭借《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安顿在上世纪90年代名噪一时,被誉为“中国第一位采访情感隐秘的记者”。如今,安顿和这类作品都不再那么火爆了,不过,对于安顿本人来讲,却还在不断“成长”。这种成长与她所接触的新的采访群体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对口支援中,许许多多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小事,令人感喟。福建,彭州;北京,什邡;广东,汶川;山东,北川……一场灾难,把相隔遥远的省县紧密相连。一省帮一重灾县,当对口支援的暖流涌入受灾地区,当对口帮扶的援手伸向受灾群众,当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大川,人们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聆听到了科学发展观的雄壮旋律,更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  相似文献   

5.
试论人性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存在物 ,人之本性即人性很难像以往思想家们那样用善或恶、自然性或社会性或其它某种概念、范畴界定之。人性具有自为性、社会性、可变性、复杂性和选择性等特点。研究和把握人性诸多特点 ,对于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科学有效地改造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正清 《创造》2011,(4):87-87
江苏省海安县政协原副主席王文蔚静心十年,出版了《我的回忆》,据作者说,《我的回忆》主要供家人和挚亲收藏,少量赠送好友保存。《我的回忆》装帧一般,但文章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在这里能读懂责任、亲情与友情,能读懂苦和乐,也能读懂什么是幸福。它是一部大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写、用心去书写。  相似文献   

7.
伊士国  吴丹 《求索》2010,(4):131-133
任何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宪法作为人性的必然产物,其建构和运作的人性基础表现在:人性亦善亦恶可塑论使宪法的生成成为必要,理性人与经验人的统一使宪法的生成成为可能,个体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使宪法的生成成为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09,(11):42-45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于2009年9月20日晚在北京隆重举行,317人分别荣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全国道德模范”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荣誉称号。在这些人中既有舍身救入英雄,也有坚守大河无偿为来往的乡亲摆渡近五十载的73岁老人.既有四十年坚持济贫帮困的矿工妈妈,也有义务救援三十年、在大海中抢回130条生命的浙江渔民.还有30年捐款不断、受益者遍布全国的新疆街道干部。更多的模范,只是在世俗生活的道德坚守之中。本网选登其中一些模范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曾竞 《理论月刊》2012,(2):114-116
法治作为一种制度实体不是强加于社会的,而是根须牢固地扎在人性的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以人为本是深藏在法治背后并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法治有着深刻的人性基础,人性的社会性与理性是法治产生的前提条件,对人性持有善有恶的观点是法治实践的基本要求,法治对人性善恶在公私领域的不同态度,其重在防止人的恶,人性的实现与发展是法治实践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张德江委员长发表重要讲话。张德江委员长站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高度,深刻阐发了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明确了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具体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张德江委员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11.
张波 《求索》2012,(10):104-106
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与现代主体哲学的发展应当有一定的呼应性,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不求完备的理论,但求有准确的切入点。这可以从制度的视角来发掘,作为规则总和的制度是人设计的,是为了约束人的,因此,合理的制度应当是人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人性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与制度间有诸多联系,表现在以人性为工具论述制度的起源、功能、设计和正义等方面。对这一传统进行梳理和评判,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汲取和借鉴其中一些可贵的、闪光的思想,服务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制度建设和人性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哲学界一直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特点争论不休。通过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对人、人性和人的本质的阐述可知,马克思人性观具有以下内容:人性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人性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人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人性观的这些内容决定了马克思人性观的实践性、全面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马克思人性观实现了对西方传统人性观的片面性、抽象性和永恒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道德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 ,现代人的精神失落呼唤人性关怀 ,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呼唤人性的发展 ,人性关怀已成为道德教育的时代课题 ,人性关怀不是空话 ,道德教育呼唤人性关怀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栗英 《青年论坛》2010,(3):75-79
人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两种属性。自然人性先天形成,社会人性后天习得,是人特殊本质的反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社会人性,忽略自然人性。遵循人性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双管齐下,既要重视社会人性,也要挖掘自然人性孕育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16.
论人权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武 《求索》2007,(7):129-131
在人权的应然视域之中,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与作为应有权利的人权是两个应当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学界这些年来在此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已经形成。人性是人权证成的基石,也是将人与人权连接起来的桥梁。人权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的统一体。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的不同比例与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权的内容与种类。  相似文献   

17.
18.
马一波 《前沿》2009,(6):54-56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人性的研究。大多数人格理论都隐含着心理学家对人性的哲学观点。人格心理学领域的人性观有:乐观主义、悲观主义、中立主义和多样化观。不同的人性观代表对人格理解的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19.
戴惠 《湖北社会科学》2006,(10):128-131
白先勇的小说以特定时期、特殊的人群为对象,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多方位地揭示了人性的深刻性与丰富性、复杂性与矛盾性,并在情感与理性、伦理与道德诸多关系中对人性进行艺术的重构,最终从精神分析的高度直逼人性之缺陷及生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人性与犯罪在起源上具有同步性。人性在起源的复杂过程中为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包括制造工具的产生、思维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形成。犯罪之所以能伴随着人性的起源而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异化。犯罪起源于非规范行为,非规范行为根源于三大差异,即人性的差异。我国在犯罪起源上的传统观点认为犯罪起源于私有制,这并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早已用大量材料证明了犯罪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