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从探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的关系入手,前几期从几个相关的方面已经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展示一下马克思在劳动方面理论的丰富内容。这篇文章就将在此基础上正面论述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以期在弄清劳动如何体现人的本质这一问题的同时,探讨一下构建剩余价值哲学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劳动一般被视作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劳动作为剩余价值哲学的中心范畴,也是源自劳动本身所具有的直接而又深厚的经济学底蕴。研究和把握劳动的经济学哲学底蕴,其意不仅在于强调劳动这一范畴所体现的经济学、哲学这二者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且还在于要认清这一独立范畴在发展变化中由经济学走向哲学,并最终成为哲学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在上一篇《劳动二重性是切入剩余价值哲学的要点》(《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一文中所说的切入要点,意思就是"入门"。强调这一点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劳动二重性虽属政治经济学课本的必读内容,但在全面理解,尤其在日常应用中却相当生疏,以致不但影响对这一问题本身的认识,而且还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剩余价值哲学的把握难以准确和全面,甚至不得要领。至于作为剩余价值哲学基础的异化劳动概念,同样也因此而存在不少模糊和片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恩格斯在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的同时,又肯定唯物史观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现在,恩格斯这两个说法经常被人分别引用和传扬,说明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但对其中所深含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之间的哲学联系,也就是唯物史观是如何说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则往往不是语焉不详,便是歧见丛生。  相似文献   

5.
<正>这里要说的当代社会,从时间上讲大抵是自20世纪开始起直到现在,从社会总体面貌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不断觉醒和奋起,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始终迈着坚定而又胜利的步伐的时代。在这一社会的总的态势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形势和头绪多端的现实以及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二分"就是分工与分配。这里所着重提出的劳动与"二分"的关系,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劳动和分工与分配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不可分割的,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劳动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分工与分配,都属于社会历史现象,都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存在方式。用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人无论是否从事劳动,都和劳动不能分开,同样,人和劳动之间不管处于什么状态,也都不能离开分工与分配。应该肯定,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既是经济学考察的对象,更应该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将剩余价值概念简单地等同于剥削。按照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理论,从"劳动力价值取代劳动价值"、"劳动力抽象取代劳动抽象"和"劳动者生活资料价值取代劳动力价值"这三个"取代"来理解剩余价值的哲学含义,从"不变资本向可变资本转化"、"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向作为一般商品的劳动力转化"和"相对于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向相对于生产力的剩余价值转化"这三个"转化"来理解剩余价值的经济学含义,从"二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和"二分矛盾"(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中,将剩余价值认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剩余价值论,已经历了三个半世纪左右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中间包含两个理论层面:比较多的看法认为这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马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毕生所创建的理论成果,被恩格斯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是理论界人所共知的。按照恩格斯的意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这两者的整体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既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更是指明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义所在。就在提出这两大发现的前后时间内,恩格斯还多次论述了这两大发现的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引子:一首新诗引发的新思考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同志在看完一篇关于当代中国工人生活状况的报道之后,彻夜未眠,思绪万千,浮想连翩,以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对中国工人阶级的深厚情谊愤然命笔,写下了一首同情与怒火交织的诗篇——《千人断指叹》!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理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剩余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这种"主义"实践运动的基础,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发展剩余价值理论;剩余理论是人类社会在长期不懈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智慧成果,是经得起历史检验并蕴含巨大创新空间的科学;全面把握并努力阐扬剩余价值理论,是明辨理论是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述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后工业化"转型,应该不算夸张,很简单的道理是:工厂、实体经济等在这两大城市中的作用已经不大,并且还将进一步减小,因为在接下来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的  相似文献   

13.
一、引子:一首新诗引发的新思考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同志在看完一篇关于当代中国工人生活状况的报道之后,彻夜未眠,思绪万千,浮想连翩,以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对中国工人阶级的深厚情谊愤然命笔,写下了一首同情与怒火交织的诗篇——《千人断指叹》!《千人断指叹》公开发表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博得广大读者的一片喝彩声,有人甚至把这首新诗与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相提并论,被誉为新时代的《三史三别》,现将李成瑞的《千人断指叹》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对于马克思的第一大发现,我国学者通过长达近30年的艰苦探索,初步完成了从"剩余价值学说"到"剩余价值哲学"的继承发展,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然而对于马克思的另一大发现,一个更大的挑战摆在了面前:如何在继承发展"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进行"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呢?本文从"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内容出发,根据"二生矛盾"与"二分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和探讨了"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辩证关系,进而提出了继承发展"唯物史观"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剩余价值范畴从哲学含义到经济学含义的推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变资本向可变资本的转化"、"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向作为一般商品的劳动力的转化"和"相对于生产关系的剩余价值向相对于生产力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入手,将剩余价值范畴的哲学研究推进到经济学研究,是继承和发展剩余价值学说、研究建立剩余价值哲学以及从学术上彻底否定"剩余价值学说过时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二三"概念,即"一种科学"、"两大发现"和"三个部分",除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历史贡献所作的客观评价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深含的精神实质进行全面而完整的概述。"一种科学"所强调的是唯一的历史科学",两大发现"指出的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社会形态之后,如今的社会已经逐渐迈入基于知识信息生产、分配、使用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价值为原动力促进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在这一大环境中,少数民族劳动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知识经济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虽然这一经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少数民族人们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由经济大环境出发,联系具体劳动经济形势,多角度探讨分析少数民族劳动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家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仅仅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共同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充分认识工人的雇佣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才能充分理解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家雇佣工人劳动的罪恶根源;也只有充分认识资本家购买不变资本特别是购买以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核心的不变资本,才能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复杂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一些年青的同志,在经过“科班”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学位之后,走上了哲学教师的光荣岗位,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同志虽然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但还不等于已经成熟了。要成熟起来,还需坚持不懈地努力,在理论联系实际和学术造诣上更进一步。合格的政治理论教师的标准是红与专的统一。从当学员到当教师,首先需要的是充分地进行理论准备,在理论上逐步达到博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阶段设想了如下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