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同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他为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毛泽东曾经用热烈的言辞称颂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品格”。其实,这种品格同样属于他自己。这也是他说自己的心与鲁迅相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那么他自己就是在整个革命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32页)。他为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毛泽东曾经用热烈的言辞称颂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其实,这种性格同样属于他自己。这也是他说自己的心与鲁迅相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那么他自己就是在整个革命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  相似文献   

3.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4.
夏远生 《湘潮》2013,(4):11-13
时人纷说“中国梦”,伟人毛泽东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国工业化之梦。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延安时指出:“要使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需要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52年,他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的愿望,也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回湘,也特别关注湖南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有点俗,也有点老,但它却深含哲理,而且也不过时. 想当年,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激烈,人民革命已经成为现实需要之时,毛泽东曾大声疾呼:“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共产党人的立场来看,中国社会各阶级可以分为敌、我、友“三群”.毛泽东接着说:“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由此可见“分群”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可敬的民主斗士,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邓小平在纪念冯玉祥诞辰一百周年时曾说:“冯玉祥是很值得我们纪念的人物,他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乌兰夫也在纪念大会上说:“冯玉祥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和敬仰。”  相似文献   

7.
西哈努克是柬埔寨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他虽是小国元首,但有世界级的影响.他的一生荣耀无数,也曾历经磨难,流亡中国,在国内发生政变时被毛泽东邀请留居中国.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给了他最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毛泽东和西哈努克在一次次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终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说“韧性”     
一位到中国访问过的日本朋友曾说过,在访问过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民族的韧性”。这位朋友对中国人民的认识是正确的,他看到了中国人民最本质、最可贵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14,(7):39-39
“全天候朋友”这一经常被中国使用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外来词汇。 1967年6月,时任赞比亚总统卡翁达首次访华,受到中国的高规格接待——毛泽东亲自到人民大会堂门口迎接。周恩来与他进行了深入会谈。归国后,卡翁达盛赞中国是赞比亚人民的“全天候朋友”。从此,中国开始在外交中频繁使用“全天候朋友”来形容和某国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61年10月7日,毛泽东会见了日中友协代表团,他对日本友人说:尽管斗争是曲折的,但是日本人民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革命经过无数次的曲折,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最后的胜利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1.
所谓伦理本位,是指构建一种伦理学思想体系的原始起点。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独领风骚数十年的伟人毛泽东,虽然在军事、哲学以及诗词、书法艺术等领域也有过卓越的建树,但他生前并不曾系统地表述过他的伦理思想体系,也不曾提出过伦理本位问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毛泽东的伦理本位是什么?分析毛泽东众多关于“人民”的论述,特别是他那句集中表达其伦理价值观的“为人民服务”警醒世界的格言,我们可以结论:“人民”是构成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或是毛泽东坚持始终的伦理本位无非是人民,即“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2.
柴俊青 《理论学刊》2005,5(9):29-30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巨人。他不仅给人类留下了丰硕的创新成果,而且给人类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创新思想。在迫切呼唤创新精神的现时代,研究、继承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缔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是毛泽东一生带领中国人民所从事的史无前例的崭新事业。毛泽东深知,要取得这一事业的伟大胜利,没有人民群众不断的开拓创新是不可能的。因此,毛泽东极力提倡创新。他说:“特别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应该‘标新立异’。”[1](P750)他一再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自己“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除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邓小平年龄相差11岁.他们在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为中国人民做出过许多贡献,是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举世瞩目.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智慧、魄力和功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他们都多次挨整,甚至撤职,几落几起,但都得到了历史选择,博得更多人的信赖和爱戴.他们的一生,形成了协作、继承、发展的关系.毛泽东赞誉邓小平“人才难得”,又抱怨邓小平有时不听他的话,甚至把他起用的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打倒”.邓小平一直非常崇敬毛泽东,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他曾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但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对毛泽东思想做到了继承和发展.1927年8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顺着汉口沿江大道向左拐,穿过英租界进入俄租界,按照事先得知的地址,轻轻推开了汉口三教街41号的后门.毛泽东进了楼上的会议室,与会者已到了10余位,大多数都是老熟人,生疏的只有1人,当毛泽东的目光注视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最敬仰的伟大领袖,他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无私奉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毛泽东在教育于女方面也留下许多道德准则,其中“吃苦、求知、进步、向上”就是毛泽东教育后代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况到北平和平解放,人们会想到傅作义。毛泽东也总是说,北平和平解放,傅先生立了大功。 傅作义,原任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天津解放后,他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率20万守军撤出北平市区接受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从此,傅作义走上人民的道路,成为毛泽东众多党外朋友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走近毛泽东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已经离开他所热爱的中国人民有43年之久了,"说不尽的周恩来,研究不完的毛泽东。"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已经为毛泽东留下了一个任何人也无法去取代的位置。毛泽东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今天我们又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去走近毛泽东和感悟毛泽东,即毛泽东他自己是怎样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他是怎样在不同的地点、环境与公开场合里去谈论和评价自己的经历、性格、思想、工作方法及理想和志愿  相似文献   

17.
他以笔为武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民主政治运动,创办的多种刊物,屡创当时中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毛泽东称赞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德说他是“爱国志士,民主先锋”。周恩来指出:“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雄才大略、豪气干云,他的行事作风也令人惊叹。 不摸枪 毛泽东在回忆往事时曾说过:我一辈子从不摸枪。一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坚定信念者、具体实践时却从不摸枪,这足可察见伟人的智慧!毛泽东不摸枪,是因为他讨厌枪、鄙视枪,虽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他的至理名言,枪是他的朋友,但他就像子弹一样洞穿了枪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历来主张“中国人民要有骨气”、“有志气”、“有朝气”,还要有“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并提倡在这方面要向鲁迅学习。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这也是毛泽东本人形象的生动写照。打开毛泽东的著作和回顾他的伟大革命实践,总是可以感觉到一股铁骨铮铮的浩然正气扑面而来。毛泽东的“骨气”思想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不迷信任何权威,敢于斗争的“自立”之气。并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同崇拜真理、相信科学相结合,以独立思考的批判态度,向一切权威和“大人物”挑战,为我们树立了“自立”之气的楷模。二、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勇往直前的“自强”之气。如果说,破除迷信是毛泽东“骨气”的思想内涵的话,那么勇于承受压力,在大风大浪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则是他“骨气”思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日本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研究非常活跃,出版了不少研究著作。小岛服之、渡边利夫合著的《毛泽东与邓小平》(1994年版)一书,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由前言、一至四章和结束语构成,书后附有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年表,全书约25万字。小岛朋之在书中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所处时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他说,毛泽东把中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下解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