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唯物论应该是广义的社会哲学理论,其上层建筑理论不应局限于对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剖析,而应揭示所有社会上层建筑的一般本质、构成、功能及其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也即广义的上层建筑。广义上层建筑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整合与调节社会内外部诸关系以保持其稳定性;它的一般本质是解释体系和规范体系统一的共同体意识;益公性与偏私性是其二重性;人口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是其基本构件。无论是上层建筑的一般本质、功能还是构成都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念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这个基本思想和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方而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性的论述。马克思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的辩证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毛泽东把马克思发现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问题的讨论一直采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一关键的隐喻,但仅仅这样的建筑模型是无法说明上层对基础所存在的"反作用"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疑问和思考,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隐喻为"有机体",他强调社会是由不同要素和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有序地排列起来的,并且是能够自我发展的统一体。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提出和展开为历史过程的简单介绍,以及对其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具体阐述,来揭示社会有机体在马克思社会学说和唯物史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建构历史理论、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论证人类解放理想的理论前提,是贯穿他一生的理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探索的历程来看,他经历了对市民社会认识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想具体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探索具有内在的关联,是他对研究对象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四重规定性来看,他始终坚持经济学分析与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学与哲学等不同学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彰显了他的理论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马克思主要依赖于黑格尔哲学来理解法律,法律被视作人类自由精神的彰显.这一解释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随着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解释原则的确立,马克思找到了澄明法律现实根基的哲学武器,法律不再是理性自由的体现,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莺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在社会的物质生产基础中有其起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阐发了法律的历史生成规律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当代的综合发展观或新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找寻到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科学内涵的逻辑合理性。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在其《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初步的描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有较为清晰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5-486页)。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深入考察前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轨迹后发现,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的没有发生劳动异化的社会,走…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结构性的转型。这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它使人类社会的结构再次分化,由原来政治社会与市场社会的二元分立结构演变成政治社会、市场社会、科学社会三元并存的社会结构,这次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使整个杜会系统更趋复杂、更趋活跃但却同时更趋稳定。本文拟就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结构的变迁作一历史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结构与系统功能分化的具体机制进行剖析,以期推动知识经济有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的风险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春永 《唯实》2006,1(4):8-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分析风险社会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风险社会是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历史进入世界历史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它既给人类带来了威胁与挑战,也给人类以发展的机遇.在资本主义占主导的世界历史中,风险社会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并最终随着人类进入共产主义而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两种表述方式。前者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表述,是基于生产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后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或人类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的一种表述,是人类生存活动组织形式的表现,是对人类创造财富的关注和价值选择。社会形态迄今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几个阶段;文明形态迄今经历了前文明形态、内在分裂的文明且已经出现了体现未来文明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关照,同向发展,可以从不同方面指称同一社会历史阶段,但必须予以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以自己的理论著述对人类的正义事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抽象性和形式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和不正义性,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列宁对上层建筑的论述颇有相同之处.他们前期都是在思想观念意义上使用上层建筑概念,后期则都是在政治结构意义上使用.要切实把握马克思、列宁有关上层建筑的论述,必须注意其话语的历史变化及其复杂性,并结合其理论活动背景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胡沫 《理论学刊》2023,(6):88-99
马克思价值概念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在清理西方价值形而上学的思辨理性中开辟出来的。它克服了价值与事实的对立,也克服了形而上学的思辨传统,进而把价值概念还原为现实社会的经济结构。其中,考察西方价值概念伦理学提问的理性激情,马克思看到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生气勃勃的精神”即劳动实体这种自在结构;发掘近代西方价值形而上学追求普遍主义理性价值的不归路,马克思指认了形而上学价值概念以现实阶级利益为基础的特有形式;克服黑格尔社会历史层面价值概念运动的内在规定,马克思确立了价值概念内在的人类劳动实体的普遍性、同一性、等同性和通约性。  相似文献   

13.
陈钢 《求贤》2007,(10):37-38
身份社会、身份管理横亘中西,伴随人类社会沿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能否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身份管理对于社会的分工与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它又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2):54-5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人民的力量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早就认识到并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条规律,把马克思的人民主体理论提高到新境界。具体而言就是要:亲民、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划时代的哲学家,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一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的动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的历史,人们首先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才会有精神生活。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则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规定性,是在社会、历史和个人三重维度中展开的。在社会维度中,马克思揭示了共同体作为各种社会关系固定化、规范化的存在形式为人类获得自由提供前提和空间,且不同的共同体中只能存在不同形式的自由。历史维度诠释了人类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合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个人维度表明社会和历史在个体人的发展和实现中获得存在意义和价值认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不过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即自主活动的表征,个人的自主活动是自由的本质性规定。自由的社会表现形式及其历史发展以人的自主活动为核心联结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全面把握马克思自由观的三重维度,才能避免对自由的片面化、抽象化理解,进而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时代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根本出发点。然而,这种世界观和历史观不会提供社会发展的现成答案。在马克思、恩格斯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即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后,各个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国家必须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18.
毛德儒 《学习论坛》2010,26(1):60-6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划时代理解,具有恒久价值。但由于核心概念上的界定不清,使得这个理论的传统阐释在实践中面临着解释困境。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探寻出发,通过考察生产力的具体内容,区分“物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得出一种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三足鼎立”动力模式,修正传统阐释之不足,并解决它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9.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历史的、具体的,同时也是发展的,这是由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47年,虽然各个时期所颂扬的人生精神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及政治方向是同一的,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带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内在本质要求在价值上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它是文化观念系统的核心基础,也是人们行为的精神支柱。人的价值观只有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相适应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反之则阻碍它的发展。面对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问题:是什么能驱使人类不断地创造出光明和奇迹?又是什么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兴旺和衰  相似文献   

20.
任何问题的产生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都是具体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时空的特定性,公共精神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就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公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的背景下彰显出来的,它反映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基本规律和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