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红梅 《学理论》2010,(17):195-196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八荣八耻"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他们对"八荣八耻"具体内容的认同存在差异。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八荣八耻"后反映效果良好。针对大学生的认同状况,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心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胡友笋  汤玲 《理论探讨》2008,(1):118-121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胡锦涛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考.以中国期刊网为检索源,对"八荣八耻"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价值意义、内涵特点、建设路径、高校荣辱观教育及其与传统荣辱观的文化渊源等研究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八荣八耻”荣辱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具有以下基本特性:“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现实时弊的针砭,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具有深刻的时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革命的功利主义"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一脉相承,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是对"重义轻利"传统价值观的批判,但在脱离了群众,脱离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向"重义轻利"传统观念的回归和对个人利益的忽视。邓小平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义利观。他注重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立足点,既反对极端的集体主义,又批驳个人主义,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当代意识形态文化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是以德治国思想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实际举措。  相似文献   

6.
张迁 《学理论》2013,(17):26-27
先秦儒家文化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其义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核心,是构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坐标和基石。三者"义以为上"、"义然后取""以义生利"的思想对中国传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孔孟荀并非如人们所认识的那样只言"义"不言"利",而是认为在人们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时应该以追求更高的道义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孔子义利观属于官德范畴 ,其思想来源上承周代“敬德保民”,下接当时的“幅利”观点 ,其主旨是为其推行“仁政”服务。孔子讲利时 ,公利与私利并重 ,尤重为民谋利 ,而轻官吏为己谋利。孔子讲义 ,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利私利孰重孰轻 ,而是讲应该正确处理好公利与私利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 ,义就是正确处理公利与私利矛盾的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原则。作为享受俸禄的执政官吏 ,应“以义为质”,“谋道”为要 ,爱民为先 ,反对增加民众负担。对孔子义利观进行概括把握 ,其实质内容可表述为“重利贵义”。孔子义利观对现代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与传统的礼治不同。传统礼治的根本原则是确认和维护社会的等级差别,“以德治国”的根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治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等级社会的人际和谐、社会统一,“以德治国”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现代德治要摒弃传统礼治中的封建糟粕内容,批判吸取和利用其道德教化功能对国家治理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功利主义的历史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物质利益的基点上来把握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嵌入了历史前提;对功利主义的理论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物质生产来把握人的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现实基础;对功利主义的价值评判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所造成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分离的视角来把握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明晰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姜吉星 《学理论》2012,(12):8-9
义利观是关于道德原则与利益,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问题的统称,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义利观以其主导地位,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根深蒂固而又影响广泛的义利观念。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义利观,在继承儒家义利观优秀传统的同时又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改造和扬弃,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舒永正 《学理论》2013,(22):41-42
幸福观和人性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人性的认识不同,其幸福观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和边沁的幸福观上,他们立足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幸福观。马克思立足于人性的社会性、发展性和具体性之上,得出了现实的幸福观,幸福就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解放。而边沁则立足于启蒙思想的人性观,把人性视为一种自然性、永恒性和抽象性的东西,所以认为人的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即幸福,人都是趋乐避苦的。  相似文献   

12.
马会琼 《学理论》2011,(7):42-43
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的新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中的"和",包含"协和万邦"、"保合太和"、"和与同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实生物"等一些基本命题,这些命题中的"和"都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分别代表不同的矛盾解决方式,而不是只讲"融合"这一种方式."和"本身就是多样性,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将"和"的思维运用于事事物物,就可得到各种不同的矛盾解决方式.既包含"求同存异"的解决方式,也包含"保存对立面"的解决方式、"增损对立面"的解决方式、"拒斥对立面"的解决方式、"在矛盾双方此消彼长时不偏倚彼此"的解决方式、"双方同归于尽"的解决方式,等等.所有"矛盾解决方式","和"都可以容纳,因为这正是"和"之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价值体系在不断解构,一个文化多元杂陈的时代悄然而至。功利主义往往成为大学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立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从科学的价值观理论出发,围绕着功利主义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格塑造教育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一个理论认知前提在于指认当下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其义利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处于转型之中的现代工业市场化社会。在这样的认知前提基础上,对身处于传统文化网络之内的义利观念(仁义观念)重新进行审视,并提出“利用”说,进而阐明了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身体哲学与哲学的"身体"——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书俊 《理论探讨》2007,1(1):104-106
如果把精神与肉(身)体割裂开来,就会导致两种必然的结果,要么把精神当做一切现实的基础;要么就把身体当做唯一的存在。前者必然导致客观唯心主义,而后者则导致非理性主义,或者称之为唯意志主义,同样也是唯心主义。任何试图用某种超越传统来创造所谓的新的哲学思想,如果是背离了客观现实,只能是一种奇思玄想,或者是一种谬误。现实生活中的人,只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解放也只能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中体现出来。脱离开肉体的精神只能是唯灵主义,而脱离了精神的肉体却无异于行尸走肉。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个人”两个概念外延不同 ,“人的发展”与“个人发展”所指的范围和内涵也有区别。对二者从不同的系统去考察 ,有“无限”和“有限”的区别 ;二者的发展趋势与过程 ,也并不完全吻合。但二者既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又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只有从二者的对立统一中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的有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韦玉凤 《理论探讨》2004,(4):112-113
江泽民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提出并阐述了"两个先锋队"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独创性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当今时代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思想理论基础,以"两个先锋队"为物质力量基础,这就既坚持了党的先进性,又体现了党的社会基础的广泛性,这就使党的组织发展有了不竭的力量之源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范畴作出了新的分析,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进行了新的探索,还进一步阐发和深化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应当建立"文化和谐指数"作为监测和评估"文化和谐程度"的总体指标.应当依照科学性、目的性、绩效导向性和实践性原则,将"文化和谐指数"划分为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公民的个体文化和谐、文化先进性、文化传统与创新、文化安全等六个不同的维度,并在六个维度下用25个指标作为"文化和谐指数"的基本构成,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参照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