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5年新年伊始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折射出了我国当前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机关信息公开不力、危机预判能力不强、公民安全意识薄弱、事前应急准备不足、现场处置不当等诸多问题。若要保障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有效提高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民安全防范意识、注重事前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处置水平、事后深刻反思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31日跨年的最后一个小时,很多游客和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共同迎接2015年的到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息。可是,当时钟定格在23时35分时,由于外滩的人群流动出现异向对冲,群体性踩踏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此次踩踏事件中受伤者多为女性,尤以20~30岁年轻人居多。截至目前,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当我们把目  相似文献   

3.
2014年最后一天,上海外滩跨年活动中发生36人死、48人伤的踩踏事件,一向被认为政府管理水平最高的上海市发生了这样的风险事件,再一次敲响了风险防范的警钟。特大型城市因其人口规模大、空间聚集度高,公共管理难度大,具有中小城市和村镇没有的风险的脆弱性,一场大雨、一次火灾、一个大型活动就可能引发巨大的灾难。因此,对当前特大型城市的风险要有深刻的认知。从个体角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发生拥挤踩踏,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2015年1月21日,上海公布"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事发当晚20时起,外滩风景区人员迸多出少,大量市民游客涌向外滩观景平台,呈现人员逐步聚集态势。22时37分,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北侧人行通道阶梯处单向通行警成带被冲破,现场  相似文献   

5.
城市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的角度入手 ,分析了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并在上海、深圳、南宁三个城市应急管理状况的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现行城市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构建和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为案例,分析了事故发生前人流量变化规律及人群运动趋势;分析了节日期间北京市三个重点场所人流量变化情况及人群分布。面对城市密集人群的安全管理,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管控路径,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地理位置服务(LBS),实现对人群分布和人流运动趋势的有效监控和预测预警。  相似文献   

7.
<正>踩踏事故,是指在人员聚集中,特别是人群产生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因惊慌而加剧人群拥挤和导致更多的人员跌倒,从而恶性循环,引发群体踩踏伤害的意外事件。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15起踩踏事故。其中,8起发生在学校,2起发生在地铁内,3起发生在有组织的大型活动中,还有1起源于地震灾难。2014年12月31日夜,上海外滩发生踩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且公共安全事件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风险社会理论"存在很高的契合度。为了促进城市管理者对于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管控,需要从风险视角去全面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的系统治理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在"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下,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上海踩踏事故这一案例,探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基于政府-社会协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精细化管理     
《北京观察》2015,(2):34-34
城市需要具备多样性功能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安全”是对城市最基本、最低限度的要求,保障城市安全必须有精细化管理方案。在市政协全会“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联组讨论会”上,委员们积极建言,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2014年底的上海虹桥拥挤踩踏事件给城市安全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大众思考。就城市应急管理的预防工作,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提出一个细节方面的建议:在超宽台阶中间加设扶手,即可有效减低瞬时大人流量下发生拥挤踩踏的几率。“我认为这是个很小的技术问题,但如果有的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能让人有所抓扶,效果会很不一样。”郑实说。  相似文献   

10.
张辉 《长白学刊》2014,(4):76-81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康菲漏油事件应当作为"重大环境事件",甚至"特别重大环境事件"进行环境应急处置,其应急组织体系应当由应急领导机关、应急协调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构成。然而,康菲漏油事件发生后政府至今未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反而责令康菲公司自行处置漏油事件,最终导致漏油事件迟迟未能平息。康菲漏油事件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环境法的完善思考,还有环境应急法制的反思以及应急法制与常态法制之间协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月21日上午,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发布。在报告中,有两项内容颇为引人注目:一是事故原因,二是对11名责任官员的处分结果。公允地说,这份在事故发生第21天形成的报告和处理结果,比较专业。令人触景生情的调查报告背后,是这样一则惨痛故事:在夺去58位公民宝贵生命的住宅楼火灾事故发生近50个月之后,同样是在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又有36位公民的生命凋零在2014年至2015年跨年活动的踩踏事故中。这36位逝者,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才12岁。与58位公民生命的消逝让公众的痛惜幻化为上海一度成为一片花海一样,人们同样用  相似文献   

12.
张波 《重庆行政》2015,15(2):10-11
各地的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政府的官方微博账号,尝试利用这种新媒体开展政府工作.这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本文将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上海发布”微博对元旦踩踏事件的发布为例,解析目前政府微博的优缺点,以此探寻其未来的发展创新之道. 一、政府微博兴起与困境——上海发布踩踏事件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11月22日夜,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上发生严重踩踏事件,截至当地时间24日下午,事件已经造成347人死亡700多人受伤。2010年10月24日,肯尼亚发生体育场踩踏事件造成7人丧生,数十人受伤。2010年7月24日,德国杜伊斯堡市"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活动发生踩踏,致21人死亡,约500人受伤。2010年2月4日,印度北方邦一座寺庙发生踩踏事件,66人死亡,40人受伤,死伤者多为妇女儿童。2008年9月30日,印度拉贾斯坦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各种变革调整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公共安全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易发、频发、多发期。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了多起地震、洪涝、冰雪、滑坡、踩踏、火灾、输油管爆炸等灾难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还有许多集中发生在城市。这说明,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思则  相似文献   

15.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机制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多数大、中型城市已基本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预警、救灾及善后等工作逐步程序化。本文从国外、国内两方面的先进经验来分析我国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模式,应突破体制和机制上的束缚,搭建信息平台,整合众多的职能监管部门,实现社会综合服务资源共享,从而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体制。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这座百年城市来说,外滩是一张不褪色的“城市名片”。3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的一个多月,外滩改造工程宣告竣工,万人空巷,热闹非常。  相似文献   

17.
国内聚焦     
教育部紧急通报要求各地防止发生踩踏事故11月30日,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五小学29日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教育部办公厅发出紧急通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强化学生下晚自习、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时的安全管理、迅速组织一次安全检查、立即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切实防止踩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0,(10):28-30
外滩是上海的精致名片,是上海城市的象征。外滩在公众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有例为证:今年6月中旬,为参加“两岸城市艺术节——台北文化周”,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来沪,上海市长韩正亲自陪同郝龙斌参观经过改建后的新外滩。两人徒步观赏外滩的浦江两岸风光,引来大批游客“追星族”,有的游客还以外滩为背景与两位市长合影。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21日,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一部分未来的东广记者、编辑们登上上海外滩的电台楼顶,眺望阳光下的上海全景,心胸宽广,豪情奔放。我们凝神地思索着:在这座城市里,每天在发生着多少事件、多少变化,今后出现在我们东方新闻广播中的报道,是不是那些最有意义的事件?在特定的时段里,我们为什么去作这样的采访报道而不去作那样的采访报道?我们为什么会抓住平庸而放掉了重要、捕捉黯淡而遗漏了辉煌?作为东广记者、编辑,我们有理由经常这样询问自己。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上海》2008,(7):8-8
上海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但外滩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存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