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其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包括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共6个区县,约198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80万。全委会明确该区域重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这就要求各区县要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如何根据生态保护发展要求科学选择山地产业,充分挖掘山地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潜力,做到保护与发展双赢,做到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是渝东南“一区五县”目前研讨的重大课题,笔者也对此做了大量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黔江区、石柱自治县、秀山自治县、酉阳自治县、武隆县、彭水自治县等6个区县(自治县)划分定位为了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一)"我最关心的是市政府将如何支持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在本次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汤亚兵说,秀山自治县作为全市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保障财政刚性支出已力不从心,要承载起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重担,自身力量实在是捉襟见肘,必须从市级层面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重庆将迈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时期。"五大功能区"是进一步明确区县功能定位,确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都市功能核心区范围包括:重庆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2014年3月,重庆市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联名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将重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由国务院决定选择100个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该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地处三峡库区、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因此,若将"两区"地区纳入国家首批国家生态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重庆市主要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大都分布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丰富,发展特色旅游潜力巨大。特色旅游是依托地方自然生态、历史文脉等旅游资源,挖掘或构造特定旅游项目及产品,针对特定旅游市场的旅游形式。特色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按照整体功能最大化、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将全市科学规划为五大功能区域,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沿长江43公里,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必须从奉节发展实际出发,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  相似文献   

7.
<正>"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把重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地处武陵山地区的渝东南被定位于‘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南地区有着大量的农产品、矿产品需要流通,但由于区域偏远,物流产业发展滞后,很多物资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运送。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武陵山地区创建大规模物流基地条件已成熟,茂田集团将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担当武陵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先行者。"市人大代表、重庆茂  相似文献   

8.
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人才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9月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标志重庆将迈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时期。“五大功能区”是进一步明确区县功能定位,确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持续建设,重庆市《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的印发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的实施,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渝东南地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定位更加清晰。加强生态保护与发展,成为渝东南实现国家战略部署和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渝东南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也成了该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不断改  相似文献   

10.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作出了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决定,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全市各区县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明确了任务,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区县科学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何平 《重庆行政》2015,(3):14-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重庆市委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带进了全新的生态时代。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释放发展能量。武隆积极把发展置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来通盘考虑,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这“六个更加”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制度保障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下简称渝东北),包括万州、开县、云阳、梁平等11个区县,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是重庆的东北"门户"。近年来,渝东北各区县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契机,从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生态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离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准确把握渝东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客观分析渝东北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正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以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安排为重点的交通组织,既直接影响区域之间的人口流、货物流等有形的"流",也间接影响信息流、资金流等无形的"流";并且既影响各种"流"的流向,也影响其流量。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将通过对区际运输成本、贸易效率、开放水平等广义"交易成本"的改变,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中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下简称"渝东北")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下简称"渝东  相似文献   

14.
《重庆行政》2013,(4):2-5,130
<正>武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响应市委关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的首要位置,加快建成"全国生态县"。  相似文献   

15.
张波 《重庆行政》2014,15(6):33-34
正工会的工作对象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工会的工作能力是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工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2013年9月在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明确了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五个功能区域是在"一圈两翼"区  相似文献   

16.
正武隆是渝东南乌江下流的一个山区小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七山两水一分田,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穷则思变。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越贫穷越要发展,越贫穷越要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发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总体要求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市特色产业基地"的武隆功能定  相似文献   

17.
曾信祥 《重庆行政》2014,15(5):80-82
正重庆直辖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2000年,构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三大经济发展区"。2005年将这一战略微调为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工作版块"。翌年,在三大经济发展区和四大工作版块基础上提出了"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2013年,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继承和创造性地提出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5]11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系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我市黔江区、武隆县、  相似文献   

19.
总体思路。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统一收运、集中处理、设施共享、运距合理"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规划建设全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和投资,减少环境敏感点和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布局。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规划建设4座餐厨垃圾处理厂、7座餐厨垃圾中转站,服务范围为本区域及壁山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在合川区、永川区、綦江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和忠县规划建设7个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服务周边23个区县(自治县,含万盛经开区)。城口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和秀山县等5个县(自治县),因运距远和餐厨垃圾产量小等原因,可采用简单适用技术分别建设服务本区域的餐厨垃板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八大“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号召下,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将重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其中,渝东南地区被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继而,渝东南武陵山区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着力生态文明建设。渝东南地区如何在完成保护生态这个重要任务的同时,及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这是建设好生态保护发展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