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颖  孙捷 《学理论》2012,(12):181-182
以包头为例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选取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昆区、青山区、东河区等具有代表性的流动儿童学校及家庭进行调查。结论: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层次偏低,家庭教育投入比例较低,流动儿童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以及亲子关系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工作会议于7月26日至28日在内蒙古包头市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召开。全国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包头市委宣传部、包头钢铁稀土公司的领导,和来自全国27个省市、16个大型企业和9个中央部委的近百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总结杂志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商讨杂志1994年度的宣传报道和通讯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3.
“反推拉”理论与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会往能改善生活条件的地方迁移,全国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也印证了“推拉理论”。但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却存在着“反推拉”模型,即贫困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对当地人有着“拉力”而非“推力”,发达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人口有着“推力”而非“拉力”。这种“反推拉”模型决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难以依靠人口转移得以根本解决,而依据西部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族地区的本土特色经济,以解决本区劳动力的就业反而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重庆直辖十年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亢  黄豁 《瞭望》2007,(25)
作为在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的一块“试验田”,重庆不仅汇集了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阶段性矛盾,而且集移民地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于一体6月18日,重庆站在直辖十年的新起点上。今春“两会”,胡锦涛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说,实践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中央再次给重庆“定位导航”: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已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起始阶段。在“实现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下,针对目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谈及西部落后的原因时,许多人仅从实证的角度,认为东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小,西部 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因此,“应对西部地区的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降低国有企业的比重,大力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白永秀:关于西部大开发中政策支持的几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0 0年第1期。)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李仲为:世纪之交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统计与社会》1999年第5期。)上述观点中强调非公有制经 济对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走进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放眼望去都是印有“中欧班列”图标的集装箱,橙黄色的吊车紧张忙碌,一列列中欧班列驶出站台,前往1万余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团结村,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关键地标。2011年3月,中国第一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在此首发。8年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截至2019年底,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盖全球六大洲88个国家的213个港口。以“渝新欧”为起点,西部地区已形成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带动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变身“开放前沿”。另一方面,线路重叠、恶性竞争、基础设施滞后等,制约着通道建设推进和效能释放。  相似文献   

8.
9月11日至14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主持在银川召开了“开辟西部通道学术讨论会”。来自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江苏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民委、经贸部等地区和部门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代表们认为,开辟西部通道工作进展势头好、收获在望,同时呼吁各有关方面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引导西部对外开放工作深入进行。 所谓“西部通道”,是指西部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开辟的一条对外开放新途径。即利用西北穆斯林地区的关系,发展同中东阿拉伯国家乃至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合作;大力开拓西部边境贸易,发展同中亚地区国家乃至东、西欧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 学术讨论会交流的情况和记者的调查表明,通过这条“通道”的开辟,西部地区已找到了自己对外开放的重要出路。但是,其间有热有冷,形成强烈反差,问题颇多,需要切实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吴从环 《党政论坛》2002,(10):37-38
“西部大开发”被称为中国改 革开放从“第一个大局”向 “第二个大局”迈进的历史转折点,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的“西安讲话”也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上下篇。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最终也有赖于西部地区的发展。选择“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讲到“西部大开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产业结构的地区性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拉动中国内需、为中国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等等。毋庸置疑,这些经济上的反应确实是“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力资源梯度开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经济、政治、社会意义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我们认为有一点值得人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加以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 ,那就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该形成“跨越式发展的示范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关系状态 ,是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关系状态的一个缩影。因此 ,西部大开发还肩负着一个“实验田”的职能 ,即探索由“追赶式→跨越式→超越式”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机制 ,以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 ,探索中国在新的经济背景和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如何实现其“跨越式”发展。为此 ,在实施西…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摆到突出位置”已经近两年了。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一问题作过不少重要的指示,中央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已破土动工;西部各省的领导对开发问题谈过具体的设想和规划;专家学者也发表了数目可观的文章、著作以参与、影响这一世纪盛事。那么,西部地区的广大干部如何认识“开发西部战略”这一问题?他们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和中层领导,是实施“开发西部战略”无可替代的领导者、指挥者、参与者。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最直接地关系到“开发西部战略”的进程和成败。2000年7月中旬,笔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看西部开发”问题,在中央党校两个班次的学员中进行了调查,本文是调查结果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WTO背景下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西部地区的发展放到了重要地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随之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了目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融资难的现实成因、综合考虑了WTO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借鉴了国外以及我国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菱形”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系统来解决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鸣 《民主》2006,(3):29-34
1999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发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序幕。民进作为参政党,一直高度关注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关注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民进中央充分认识到,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4.
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西部大开发条件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必须以人才为支撑;经济结构的调整,关键在人。国务院领导同志强调,“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有很大障碍的。”因此。加快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使人才结构向新型化、高级化提升,已成为当前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首要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对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理论导刊》2007,(4):93-94
西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军工企业,军工企业对促进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只有加强西部地区军地合作,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军工和地方的比较优势,实现“军民融合”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中国西部论坛?”9月4日在西安开幕,来自海内外政界、企业界及专家学者众多人士,围绕“西部投资环境与对外开放”这一主题,“会诊”西部大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 西部大开发的主要行动之一是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这个地区流动,而吸引这些要素的环境就成为西部发展最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已有的事实表明,改善投资环境已成为觉醒的西部各省区着力解决的问题,同时,解决它的历程仍然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7.
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的转变程度,也许决定西部经济发展能走多远,发展的代价有多大由国家发改委主持,8月18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座谈会透露出的一系列新信息表明,在经过6年多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期之后,“十一五”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将逐步发生转移,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代表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不仅成为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制定者的主导思想,也成为西部地区决策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李东 《理论导刊》2001,(6):29-30
一、产业模式选择将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矿藏,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赫克希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似乎应围绕着这个方面做文章。此次西部大开发,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一模式。实际上,建国以来,我国就形成了不利于西部发展的西部资源提供型经济和东部资源加工型经济的区位分工。西部始终被视为国内资源生产地区、粗加工地区,东部则是深加工地区。实践证明,在这一模式下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拉大,出现了所谓的“比较利益陷阱”。这是由于资源和原材料等产…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就会遇到很大障碍”。尽快建设一支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各类专门人才队伍,要“五管齐下”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好干部人才准备。 第一,树立新的观念,转变人才工作思路。 要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在全社会更新观念,转变和深化人才工作的思路。一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念,确立用人才优先开发、优先发展的思想来指导人才工作的思路。二是要树立“大人才”观念,拓宽人才工作的视野、突破“以学历、职称取向论人才”…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 四年来取得显著成效 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在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倡导下,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2000年开始,每年从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入部属和省区市属重点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中,选择110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每人资助2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