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慧 《学理论》2011,(6):73-74
上市公司如何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提高绩效水平,优化并购过程,是我国学者十余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对西方企业并购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动机、类型与绩效的关系,及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评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畅 《各界》2008,(10)
上市公司的资产并购重组有利于促进公司资源整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业绩,但是,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广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具体程序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频繁发生,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证券市场上的持续热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卷入”其中。并购重组多属上市公司运营中的“大动作”,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和长远的影响。因此,防止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出现欺许行为,保护投...  相似文献   

4.
王剑 《瞭望》2003,(16)
4月9日,南钢股份发布公告,其新的大股东南京钢铁联合公司向证券市场上的所有股东发出了要约收购,这是中国证券股票市场成立十多年来首例要约收购事件。 此次要约收购,是我国并购市场日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因为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其并购方式必然是丰富多彩的,而目前我国已完成的并购案例中,基本以协议收购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一个完善的市场。从国外  相似文献   

5.
公司并购史就是一部政府干预经济的演变史。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同时受"公共利益"和"经济人利益"的双重因素影响,使政府控制的代理问题难以避免。在此背景下,研究政府控制的代理问题,有利于梳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机理和规范公司行为。  相似文献   

6.
信息博览     
《侨园》2004,(1)
中国正成为全球新兴跨国并购市场随着外资并购的触角伸向中国的国有企业、证券市场、金融保险和银行等诸多领域,中国正成为全球新兴的跨国并购市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说,去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世界各国之最,表明中国正成为世界投资热点,但中国目前以并购方式引进的外资只占5%。因此,中国通过并购方式吸引外资的潜力十分巨大,跨国并购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发展和规范西部中介市场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中介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明晰中介机构产权关系和“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中介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建立对申请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的再审计制度;实行中介机构定期更换制度;鼓励和引导中介机构“上规模”、上水平,并积极稳妥地向东部发达地区及国外开放中介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8.
国资委、财政部最近公布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强调: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权不得向管理层转让,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也不得向管理层转让。国家这一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行得通吗?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裁蔡敏勇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提出,要使这一政策不折  相似文献   

9.
谢永添 《学理论》2009,(27):133-137
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规范的重要里程碑。在股份全流通的背景下,公司并购也将呈现许多新特点,最突出的莫过于市场的主导、主动要约的应用及换股并购的流行。基于这些特点,为了提升并购双方的股东价值,本文分析了几种并购中可行的财务筹划方法,包括权益集合会计处理、市盈率博弈、可转债效应、收购溢价安全线、借壳上市、纳税筹划和反收购财务安排等。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融入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海外并购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厘清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取知识产权的必要性,梳理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并购历史进程,提出海外知识产权并购的基本决策流程,分析海外知识产权并购不同阶段的风险,构建海外知识产权并购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规避知识产权并购风险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目前跨国并购成为跨国投资主要方式,为使跨国并购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政府应加强对其引导与监管,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树立国际竞争观念,开展跨国经营;从救济式并购向战略性并购转变;运用联盟战略;实施反并购措施。  相似文献   

12.
“恶庄”与“恶东”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两只毒瘤,摧残着市场健康的肌体,掠夺了大量的市场稀缺资源,动摇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舆论的讨伐,“恶庄”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逐渐失去其生存环境。然而,在中国股市上大股东的“恶东”行为依然盛行,屡屡出现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侵吞上市公司资产、掏空上市公司,甚至使上市公司沦为空壳。还有一些非上市公司为达到圈钱的目的,通过所谓的重组,借壳、买壳控制上市公司之后,便肆无忌惮地吞食上市公司的财产。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产业安全中心发布的2006/2007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指出,最近几年,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外资不但在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态势,并且进入我国钢铁、金融、水泥等支柱企业进行并购,重点转向并购大中型企业或整体并购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外资并购迅猛增长背后,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未如预期,而我国产业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相当一部分市场和原创品牌被外资掌控或取代,国内企业对产业的控制力受到削弱。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控制力的削弱在于:首先,外资可利用其优势产品和垄断地位操纵市场,左右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将大量财富转移至国外。  相似文献   

14.
伍康鸿 《学理论》2012,(25):65-67
并购基金作为一种私募股权基金,是推动产业整合及产业升级的重要的资本运作方式。在经济改革与产业重组的背景下,并购基金开辟了企业并购重组中资金来源的新渠道,并逐步成为主导我国并购市场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并购基金不仅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而且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研究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购基金并确保其运作规范,对实现对目标企业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思 《侨园》2006,(3):14-15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外资进入中国,走过了一条由合资与参股到独资与控股之路,其谋求企业控制权的欲望逐渐显露。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直接并购中国企业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并购中国行业龙头企业的案例开始急剧增多。跨国公司的并购趋势,已经引起中国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影响重大的外资并购案例据最新资料统计《,财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400多家投资中国内地,投资项目达2000多个。从2000年开始,在华投资外商独资企业已从量上超过合资企业。一些跨国公司还谋求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深度介入中国资本市场。跨国公司并购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上的并购风潮波及到我国,跨国公司以控股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能够对跨国并购的运行加以有效规范,那么其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因此必须及时消除产权、金融、政策、法律、市场等方面所存在的制度障碍,尽快健全完善适宜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制度体系,实现双赢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变更企业法人代表”成为实践中行政许可变相转让的基本形式,其带来的危害是扰乱市场秩序、威胁市场安全、破坏市场监管。然而,尽管行政许可本身不是传统民法意义上的财产,但却是一种变相的新型“财产”,政府禁止财产的合法转让缺乏法律支持,而企业变更也并未引发法律形式上的许可转让。由此,规制行政许可变相转让应:正视现实——行政许可为企业带来了新型财产权;明确范围——具有用益物权属性的特许方能转让;规制行为——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转让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健君 《瞭望》2008,(40)
9月26日,三元股份发布停牌公告,"研究相关并购事宜"。消息严密封锁了并购对象,但市场中几乎人人皆知:三元集团准备收购"奶粉安全事件"的主角——三鹿集团。作为为数甚少没有被三聚氰胺绊倒的奶企,三元已经成为奶制品市场硕果仅存的可信企业之一,其产品一度被消费者从货架上扫荡一空,市场占有率空前爆涨。这当然也算三元并购三鹿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收购是股权转让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产权重组的重要形式。通过收购达到控制其他企业,吞并其他企业从而扩张自己企业的目的,是我国当前鼓励企业资产重组采取的方式之一,且已收到良好的实效。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与控制权的变化,必然造成债权的动荡,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债权的保护,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一、上市公司收购对债权的影响在上市公司收购的过程中,由于收购行为的不断推向深入,公司的股权与控制权发生变化,公司的产权发生重组,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具体表现有以下两方面:(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大型或敏感的并购项目,需要健全相关审查机制,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不受损害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广度和深度都在迅速增加。一方面,外资进入带来了资金、管理和技术,但同时也在我国累积了市场垄断、湮没民族品牌等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