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其标志就是实现由人民向公民的转变,并使之具有公民意识.目前占全国青年人口大多数的农村青年,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体制的影响和教育的缺失,普遍存在公民意识淡漠的现象.扭转这种现象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公民意识发展的经济基石;大力推进公民文化建设,建立公民意识发展的价值导向;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公民意识发展的社会保障;大力推行公民教育,做好公民意识发展的思想启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模式的变革为社会组织协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组织协商促进多元协同治理新格局形成、提升民主化程度和增强了协同治理能力。社会组织协商在实践中具有发展迅速、发展程度不均衡以及发展形式多样的特征;面临协商意识层面、协商程序层面、协商渠道层面以及实际协商层面的困境。本文从培育协商精神、完善法律保障、拓宽多元参与渠道和提升协商能力四个维度破解社会组织协商的实践困境,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公民道德,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正确理解公民的本质,就要正确理解公民的三对关系,即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公民与公民的关系。要正确理解公民道德的本质,就要理解公民道德的三个维度,即公民道德与情感、公民道德与理性、公民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社会组织中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发展较快、积极作用日益展现、能力逐步提高,但是路径依赖比较明显,还不足以成为政府的平等伙伴.为了使社会发展不构成国家建构的短板,一个同样强大的公民社会亟需得到发展:应将公民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纳入政治体制改革当中,完善培育公民社会组织的能促型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要实现全面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其次,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的这一现实仍没有改变,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我国的政治发展的整体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纵深的发展,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对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在本质上对应并区别于臣民意识.实现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必然.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任务就是要使公民意识与我国社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现代化相适应.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创新教育模式,营造培育条件,让公民意识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至今,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变迁主要经历了法团主义、双重破坏、渐进开放和秩序合作四个时期.从政党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执政党开始在群众型政党模式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全方位政党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政党介于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变迁,但执政党介入公民社会的幅度和深度出现了明显变化.从功能主义路径来看,改革开放之前,以政党为中心的体制内诉求是公民主要的集体行动模式.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政党路径仍然是重要的公民行动模式,但其重要性在下降.同时,以公民社会为中心的公民集体行动在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家回归社会是逻辑和历史的必然,而公民政治参与是沟通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应培育积极政治参与型为主的复合公民文化;从体制、制度上保证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警察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大小与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随着国家法治水平的提高,警察权将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树立有限警察的全新警务理念,有利于控制警务泛化趋势,有利于变公安部门单一式管理格局,为公安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多元化共同管理格局,由全能型警察变为有限型警察。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实现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健全各种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实现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正利用其后发优势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跻身于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但现代化是综合现代化,其中作为发展现代化主体的公民现代化观念的提高尤为重要;而在现代化公民观念的提高中,具有现代化公民意识的启蒙与觉醒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在基层社会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良性的社会治理秩序,理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等诸类关系,业已成为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社区建设运动成为城市治理结构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统一战线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中国作为一个超大的复杂型社会,其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充满风险的系统工程,如何引导其良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性发展的核心导引机制,在规制社会与国家关系形成良性治理主体格局、强化国家整体建制能力、强化国家强制能力和汲取能力、加强国家濡化共识能力、提升国家协商包容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应该立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创新转型,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部门工作改革的重点。国家治理本质上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行政职能部门和公共安全物品的提供者,为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必须创新公民参与的体制,提高公民参与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从而促进自身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和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与特征、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如何发挥统战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剖析和总结,为新时期新阶段,统战领域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行了必要而又有益的探求.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一、公民文化需求 公民的文化需求,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从广义上讲,公民的文化权力同时也就包括公民的文化需求,如上面所述的文化享受权、参与权、创作权和保护权,同时也就是公民的文化享受需求、参与需求、创作需求和保护需求.从狭义上看,其基本需求是指社会成员接受媒体文化的需求、吸纳网络文化的需求、开展公益文化的需求和创造精神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公民理性与政府善治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百年治理经验,也需要总结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以公民理性与政府善治作为基础支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已初步具备了公民意识发展的土壤,青年志愿者行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青年公民意识水平的提升.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划分为公民意识的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公民意识的生成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公民意识的生成提供了政治保障.这些都为青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从"器物"现代化向"制度"现代化转变的突出表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推动国家宪政体系建设,为国家治理奠定制度基础;有助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助于涵养社会核心价值,夯实国家治理的公民社会基础;有助于社会合作共赢,有效应对转型危机和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