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禹治水”,千古传诵,家喻户晓。大禹为国忘躯,精勤日夜,坚忍不拔、披坚执锐的治水精神被人赞颂,其治水经验也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老祖宗流传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名叫“大禹治水”:有一年洪水泛滥成灾,鲧采取堵的方法治水,水没治好,自己落个身败名裂,他的儿子禹改用导的方法,结果水治成功了,受到人们的爱戴。堵者,逆客观规律而行必败;导者,顺客  相似文献   

3.
禹王台访古     
禹王台访古杨仲伦古城开封,古迹处处,然而最让人感到古韵悠长的,莫过于城东南的禹王台了。禹王台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住过的地方,按时间推算在今已有四千多年了。这悠久的历史,这位治水英雄的丰功伟绩,无不令人心驰神往。春秋时代,晋国盲人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筑台...  相似文献   

4.
五千年来,大禹治水的故事成为中华民族的美谈,而在他的家乡河南省禹州市,创建于1995年的禹州市职业中专,弘扬大禹治水精神,一年一个台阶,1996年被许昌市教委评为育人楷模先进单位,1998年被河南省教委确定为职业示范学校,成为禹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相似文献   

5.
防汛救灾2021     
正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大禹治水"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瓠子堵口"亦是古代史上防御黄河水患的壮举……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古代的治水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社会的防汛救灾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今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各地暴雨台风频繁。7月份,河南等地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台风"烟花"入境,波及浙江、上海、江苏、安徽、  相似文献   

6.
伊文 《中国减灾》2010,(10):54-55
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一改以前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位卓越的治水专家。“管领江淮河汉”是他自己刻的一枚图章,这忠实地表现了他的抱负。他的治水赈灾足迹遍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以及后来的新疆地区,特别在江南、湖北等地,其进行救灾奇策的事迹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治水思想研究陈资桂毛泽东深谙欲治国,必治河的中华古训,在治水方面他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为人民利益根治水患我国幅员辽阔,河流纵横交错。过去,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水利建设的漠视和因循失误,致使我国水患频仍,灾荒连年,其...  相似文献   

9.
4月20日,节气谷雨.绍兴市大禹陵,2015年公祭大禹陵典礼隆重举行. 对绍兴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以水为魂的文化名城来说,大禹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人物.“大禹治水”开启的是千百年来绍兴人不懈治水、追求人与水为邻、相亲的和谐梦.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4,(13):66-67
正从"大禹治水"到"寻找游泳的河",再到"五水共治",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行动在浦江县吹响决战号角。浦阳街道是浦江的主城区,辖区内共有西溪、东溪、石马溪、泉溪、里坞溪、五路岭溪6条支流,由于沿溪人口众多,水晶加工作坊遍布溪岸  相似文献   

11.
《政策瞭望》2014,(9):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治水兴水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应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使之成为新时期治水兴水的科学指南。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情水情的透彻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自古以来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管理,管理,“管”后要“理”,“管”后不“理”,会出问题。只“管”不“理”古已有之,“大禹治水”就是一例。鲧用堵截之法.未平水患。被舜处死于羽山。禹用疏导之法。治水成功,深得百姓感激。父子二人同是治水,但结果迥异。鲧被处死就是因为只“堵”不“疏”,即有“管”无“理”。而现如今,有些管理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还犯此类错误,当部属犯有过失时,往往暴跳如雷,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不讲理,不梳理,严厉批评一顿就不管不问.这势必会给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管理受阻,甚至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13.
吕振霖 《群众》2008,(11):50-51
江苏.是我国唯一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10万平方公里的省域面积上,长江、淮河横越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还有上千公里的海岸线,太湖、洪泽湖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分别镶嵌在苏南、苏北大地……。自古以来.江苏人民通过兴水利、治水害,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在生动的治水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而这些充满哲理和科学思想的水文化,一直引领着江苏治水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成就了今天江苏水利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谢宏雯 《长江论坛》2009,(1):F0002-F0002
大禹是中国人心目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远古先贤中走进武汉历史最早的神话人物。传说武汉是大禹治水的功成之地,他在此疏导汉水,使之与长江会合,形成了"江汉交汇"、"朝宗于海"的水文景观。根据丰富的史籍记载和神话传说,大禹神话园以艺术形式再现了大禹治水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5.
师婕 《中国减灾》2007,(4):40-41
提起林则徐,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虎门销烟。其实,林则徐除了禁烟这一使他彪炳史册的壮举外,还有更多为民所称颂的事迹,比如治水。如果说后来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禁烟只是昙花一现,那么他治水的功绩,却是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6.
传说,当年大禹治水路过一个山岙,掉了一只鞋履,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山岙叫做履,那里的居民又大多姓夏,所以这个山岙就叫夏履.  相似文献   

17.
大禹轶闻大禹受舜帝之命治水,累得腿上少肉,胫上无毛,努力工作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率领百姓平定九川,成了功满天下的英雄。久而久之,长享安定的舜朝的人们渐渐听腻了大禹的事迹,便有人挖空心思编造若干附会于大禹的奇闻轶事以哗众取宠。因而,在大禹治水的故事里,凭空多出了诸如大禹本是一条虫,大禹治水时曾化为一只黑熊钻透大山,大禹本无什么能耐,征服洪水其实是河伯献图之功等荒诞情节及怪论,自然还有"怀疑一切"论者整理过大禹贪污五分之一块息壤、接受过伏羡氏贿赂玉简之类的材料。这一风气  相似文献   

18.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3,(1X):46-48
<正>减灾救灾,需要花很多钱,但有一个人,却因此致富。他没有巧取豪夺,也没有为富不仁,反而备受尊崇,被后世的商人奉为祖师爷,这个人就是战国时期的白圭。从事商业的人大多知道,他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满天下。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不仅在经商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还是治水的能人。白圭治水,不仅引出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哲理,更因"以邻为壑"的非议引发千年不绝的争论和思考。据说在魏惠王时期,魏国都城大梁靠近黄河,经常发生水灾。白圭曾做过魏国的国相,他声称自己治水  相似文献   

19.
五月是夏季的开始,也是汛期的发端,我国大部分江河陆续进入汛期。今后数月,防汛备灾将是各地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华民族的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一样渊源流长。四千多年前,黄河中游一带洪水肆虐、五谷不登、禽兽横行。鲧奉尧之命去治理洪水,鲧虽历经艰辛治水,但他一味用“堵”的方法来抵御洪水,最终以失败告终。鲧因治水无方而被处死。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奉舜之命继续治理洪祸。禹深入实地查看水势和地形,吸取了他父亲鲧用“堵”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领导人民采取“疏”的方式,疏通了被泥沙淤积堵塞的水道,把洪水引导到黄河南北两岸几个地势低…  相似文献   

20.
《禹贡》“九泽”的演变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红 《新东方》2007,(7):46-48
《尚书》中的《禹贡》篇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公认为一篇具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作品。全文只有短短的1200个字,但内容比较充实而具有系统性。在我国地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禹贡》借大禹治水之事介绍了九州的划分及九州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