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上太行     
江山 《瞭望》1986,(28)
这是一组专题报道。它以大量的事实告诉读者:河北省运用科学技术开发太行山区的成功实践,不仅使贫困落后的太行山区开始出现兴旺景象,而且还为其他山区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它「指出了一条科技进山,振兴贫困山区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傍晚,站在金沙江畔南山坡上举目眺望攀枝花这座太阳城,火红的攀枝花虽渐渐在暮色中隐去,而满山满坡的万家灯火和高炉冲腾的熊熊火光以及二期工地上闪烁的弧光,又把钢城打扮得比白昼更壮美、更辉煌。 此时此刻,我耳边不禁响起攀钢总经理、全国优秀企业家赵忠玉的由衷之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攀钢体会最深。因为攀钢是靠科技起家和发展的,没有科技就没有攀钢的今天。今后攀钢的腾飞仍然要依靠科技进步。”十多年,他们取得了近千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种科技发明奖上百项,其中2项还获美国专利。据统计,攀钢改革十年,依靠技术进步创造的效益达4.5亿元。更确切地说,依靠科技,攀钢走出了一条中国开发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位置。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在全国最先提出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几年来,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指引下,科技工作逐步转向经济建设。但是,长期以来科技与经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两个“必须”,是一九八四年科技,经济界面临的战略任务。一九八三年底结束的中国科技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参加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已经陆续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从会议上带回一个共同的认识和决心,这就是破除一切阻力和障碍,把巾央的方针变成科技、经济界的自觉行动。他们认为,科技、经济界把认识统一到中央方针上来,是当前首要的工作。他们说,要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使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当代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6.
贫困的山区往往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靠开发山区资源脱贫,是山里人经过商品经济大潮洗礼后的一个基本思路。地处淮河源头的河南省桐柏县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建设小林场、小牧场、小茶场、小渔场,取得了显著的效益。1989年全县3000多个“四小”农户,人均纯收入700元以上,是全县人均收入的1.9倍,率先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7.
杨黎 《瞭望》1991,(49)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4%;山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云南山区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无论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都是全国少有。而丰富的资源80%以上分布在山区。因此,云南的振兴和发展,取决于资源优势的发挥,亦即取决于山区的开发和治理。 囿于历史、社会的多种因素,文化科技落后,交通困难,经济贫困,制约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多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和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准则,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实现。信息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因素,信息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信息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生产都是以物质资源的消耗为前提。物质资源在自然界的存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开发、利用呈绝对减少的趋势,即便有些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也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较长的时间周期,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人类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在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研究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确立的重要战略思想。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学技术门类很多,应当为各个方面服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8,(2)
1986年10月,辽宁省选派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的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担任科技副县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在有关通知中指出:这种办法“加强了县级领导班子对科学技术的领导,有利于尽快地把农村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对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6,(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必须依靠人才。经济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和活动主体,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利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大背景下,北辰区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两个转型"的关键阶段。如何紧紧抓住这些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北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强企业这篇文章,人才开发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通过走访企业、抽样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曙光已依稀可见。可以预言,即将到来的21世纪,在资源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并将进一步导致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在未来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并不仅仅取决于自然资源和资金的实力,而是更多地依靠科技、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3.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搞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这一战略方针,使科学技术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动员和组织科技界和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科技成果大面积、大范围地进入广大农村、工厂,进入传统产业之中,切实把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起来,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易杳 《瞭望》1991,(12)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今往后,可以说已经找到一个支点。这不仅因为确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因为在决定国民经济发展时,科技和经济正被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来考虑,并且将有利于科技进步放在优先地位。 自从确定“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的基本方针后,中国制订了一系列符合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切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在新机制里运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高速、高效、优质、高产的目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但归根结底要靠科技进步。邓小平同志曾精群地指出,我国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多样化、变化快、风险大的现实,决定了农业本身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开拓和占领市场,向多元化、多层次,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因此依靠和发展科技,大力开发面向市场的科技型、品味高的新产品,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认真总结了过去科技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于1982年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基本形成国家科技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省济源市西部王屋山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位50来岁、穿戴朴素、脸色黝黑,在山区村村寨寨间奔波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李长会。王屋山是传说中的愚公家乡。王屋山区方圆15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0%,人口20万。这里,崇峦叠嶂,峡谷纵横,交通闭塞,山区群众生活比较贫困。济源县委(现已改为市委)1985年初作出决定,成立山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派李长会担任组长。李长会一上任,就把山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挪到了王屋山,接着,他又把队员们分到15个行政村,让他们吃住在村上。他也和大家一样,每天奔波在基层。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共跑了64个村,访问了几百户人家。白天下乡调查访问,晚上把一天的耳闻目睹记在笔记本上。通过深入调查访问,李长会和队员们对王屋山区贫困的“穷根”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识到,王屋山区有劣势,但也有平原不可比的优势:广阔的山区,便于发展林牧业,山里有煤、铁、铝矾土、石英砂、大理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兴办采矿业和乡镇企业的有利条件。但富裕生活等不来,只有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经过几番调查研究,李长会和大家一起制订出了一个建设王屋山区的5年规划。  相似文献   

18.
刘亢 《瞭望》1990,(40)
几年前,当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刘珮瑛辗转在四川省万源县考察时,大巴山区农民那菜色的脸庞,一家人因衣不遮体而白天蜷缩在土屋的情景,曾屡屡刺痛着她的心。 作为一名教授,她知道同情和叹息并不能帮助山区农民挺起被贫困压弯了的脊梁。科技,只有靠这汇集着人类智慧的灵光才能拂去穷困带来的黑暗。刘珮瑛考察完大巴山地形、气候及土壤后,决心在这儿推广她的魔芋种植技术,使山区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魔芋在我国历来未曾受过重视和研究,一直处在野生和半野生状态。但愈来愈多的信息表明,魔芋可以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轻工和化工。它富含葡甘聚  相似文献   

19.
山乡探富     
各地山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千差万别,各具优势。因此,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地经济,重视发展山区的名特产品,切忌“一刀切”,防止搞形式主义。 本期刊登的这几篇报道再次说明,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是山区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经济的振兴主要靠科学技术。而要依靠科学技术振兴经济,首先必须重视科技人才的培训,为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保持和接近世界新的发展水平,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是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不断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地掌握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